1、 凳子上抹石灰——白挨
2、 【青是青,黄是黄】(惯)形容是非分明。
3、 【东坡肉】“东坡肉”是杭州名菜,它是由猪肉炖制而成,一般是一块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人口肥而不腻,带有酒香,十分美味,流行于江浙一带。制作方法是:将五花肉切成大块,用葱姜垫底,加上酒、糖、酱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焖即可。“东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这道名菜叫“东坡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苏东坡,果真是他发明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源自两地。一说起源于杭州。相传他在杭州刺史任上完成疏通西湖、修筑苏堤这两个利国利民工程后,老百姓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一致认为苏东坡为地方办了一件大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老百姓不约而同地给他送去猪肉,表达拥戴和感激之情。苏东坡十分感动,再三推辞,但百姓的感情难却,于是收下了猪肉。但如何处理这么多的猪肉?他决定与百姓有福共享,于是就让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采用他拿手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疏浚西湖民工的名册分送到每户每家。他的家人在烧制猪肉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大饱口福,盛赞送来的肉烧制别致,可口好吃。众人称赞之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上门向苏东坡学烧“东坡肉”。后来演变成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另一说起源于黄州。相传“东坡肉”系苏轼这个潇洒的美食家被贬黄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不忘创造享受美食的机会,仿照前人并改良红烧肉的做法,将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有《猪肉颂》为证:“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菜在黄州发起,后传至南宋首都杭州,发扬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4、 【滴水之恩,不忘涌泉相报】见“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5、 【头顶人家天,脚踩人家地】指寄人篱下,或受雇于人,生活 于别人的权势之下。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我头顶 人家天,脚踩人家地,对人家不忠心行吗?”
6、 【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歇)仗:讲求。干:谐“甘”。本指又甜又脆,转以形容说话或做事干脆利索。也作“胡萝卜就酒——嘎嘣脆”。嘎嘣:拟牙齿咬胡萝卜时发出的声音。
7、 【艄公不摇橹,误了一船人】(谚)艄公:木船上掌舵的人。艄公不摇橹,船就无法前进。比喻占着领导的位子不理事,就会使事业瘫痪。
8、 人生舞台上扮演摇篮角色的人——老师
9、 【心去意难留】心已不在此,难以回心转意。清代《儒林外 史》:“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 他行罢。自古心去意难留。”
10、 【 枪打出头鸟】谓先出头危险,也指惩治为首的。王蒙《风 息浪止》:“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说 穿了不过是嫉妒二字!”
11、 【钱能生利,穷能生穷】(谚)钱财能将本生利,富者自然会越来越富;穷人毫无周转能力,在困境中不免越陷越深。指经济上完全陷入被动,就很难摆脱窘困。
12、 蚂蟥见血——叮(盯)住不放
13、 【慌吃要烫嘴,慌走脚踢伤】释义:比喻慌张匆忙容易出差错。例句:阿土阿耳却冷静地制止:“‘慌吃要烫嘴,慌走脚踢伤。’你们莫忙,等走近了,我下命令你们再打!”
14、 【大笔写大字,大人物办大事】(谚)就像笔大了才能写出大字一样,才大志大的人物才能成就大事业。指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有大才大志大气魄。 也作“大人办大事,大笔写大字”。
15、 【给脸上贴金】见“往脸上贴金”。
16、 妈妈让我盛饭,我不小心把饭碗打碎了。妈妈说:“哎呀,我的小姑奶奶,做一个钱的活儿,要两个钱的工。”(河南·伊川)
17、 岸上的螺蛳——有嘴难开
18、 【冒烟不起火】(惯)比喻心中生气但不发作。
19、 【想起一阵风,过后一边扔】做事考虑不周,一哄而起,又不 能坚持。《北京日报》(1989,11,3):“倘想起一阵风,过后一 边扔,尽管你今天‘拔’了‘萝卜’,人家也会改日再种上‘萝 卜’,那就与‘割韭菜’一般无二了。”
20、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贪得无厌;贪心不足:下作
21、 飞过鸟儿看出雌雄——眼力真好
22、 【爬得高,跌得重】释义:官职攀得越高,招来的灾祸越大。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穷。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23、 石板上插杨柳——生不了根
24、 【有心避谤还招谤,无心求名却得名】(谚)谤:诽谤,说人坏话。存心躲避诽谤,却还招来诽谤;不追求名声,却赢得了名声。指有些事求之不得,不求得之,事与愿违。
25、 没病买药——自讨苦吃
26、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谚)记忆力再强,也不如用笔把事记下来可靠。指笔记胜过记忆。 也作好记性当不得烂笔头。 好脑瓜子不如烂笔头子。
27、 【水有源,树有根】凡事都有起因。成语:事出有因。类似 的:树从根起,烟从灶起。西戎《行医事件》:“水有源树有 根,我家看病是祖传四辈子了。我祖爷爷、我爷爷、我父亲、 我,辈辈都是这个看法,都是要偏方。”
28、 【婴儿眼里有天堂】(谚)天堂:最理想的美好境界。在婴儿的眼里,世上一切都是美好的。指天真无邪的小生命,不知人世间会有邪恶。
29、 【站着说话不腰疼】(谚)没事人站着闲谈,当然不觉腰酸腿疼。指事情与自己无关,站在一边闲评说是很容易的。
经典歇后语超火
30、 【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歇)底子:本指花纹图案的衬托面,转指基础。指基础太差或品质太次。也作“破麻袋绣花——底子差”。
31、 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叉奸又猾)
32、 【春宵一刻值千金】(谚)春宵:春天的夜晚,比喻男欢女爱的夜晚。 指男女欢会的夜晚或新婚之夜十分宝贵,不可虚度。
33、 【真心对真心,石头变黄金】(谚)指只要彼此诚心合作,不虚不假,就能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34、 【风里杨花——滚上滚下】(歇)本指杨花随风上下翻滚,转指人感情、态度等变来变去。
35、 百只麻雀炒一盘——嘴多
36、 【泡蘑菇】(惯)1比喻拖延时间。 2比喻故意纠缠。
37、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谚)火焰山:《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去西天取经,途经火焰山;孙悟空几经周折,借来芭蕉扇,扇灭了大火,才得通过。指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也作没有爬不上的山,也没有过不去的河。 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爬不上的山。 没有爬不到顶的高山,没有走不到边的草滩。
38、 【怀里揣着兔子】(惯)形容心里害怕、慌乱。
39、 我到某家借一样东西,他明明有,却硬说没有。父亲说:“不借算了,我们自己想办法,没有驴就不推磨了吗?”(河北·承德)
40、 扁担挑缸——两头失塌;两头滑脱;两头耍滑
41、 【分一杯蓝】(惯)比喻分得一份好处。
42、 妹妹一到冬天就穿得很厚。那天,寒风刺骨,把妹妹的小脸蛋冻得发紫。奶奶笑着说:“热不死屁股,冻不死小脸。”妹妹向奶奶吐了吐舌头笑了。(河南·孟州)
43、 有人见我帮妈妈收稻子,便说:“小青也能干活啦!”妈妈说:“农忙时,只好把黄鼠狼当牛使啦。”(江苏·无锡)
44、 蜻蜓撞着蜘蛛网——有翅难飞
45、 【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形容人缺乏音乐天赋,唱歌不合律拍,常跑调。现在,歌曲演唱需要掌握七个音符,才能演唱出悦耳动听、千变万化的各种音调,我们熟知的音符有七个:1234567,何来五音不全呢?原来,七音符是乐谱中记录声音变化的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五音的说法,则是中国古人的发明。自从人类发现声音存在差异,便开始探求其中的规律。早在先秦,人们正经提出了五音的说法,即宫、商、角、徵、羽。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认为五音对应五脏器,所以声音随之变化,如脾对应宫音,它的声音慢而缓;心对应徵音,其声雄壮明快。后来,古人又增加了两个音,即变徵、变宫两音。变徵是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变宫则是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
46、 【 郎不郎,秀不秀】郎官(宫中武官)不像郎官,秀才不像秀 才,意即不文不武,不像样子。成语:不三不四。明代《醒世 恒言》:“郎不郎时秀不秀,长衣一领遮前后。畏寒畏暑畏风 波,养成娇怯难生受。”
47、 跳蚤的脸——能有多大的面子
48、 【打开场锣鼓】(惯)原指戏曲开场前敲一阵聚众锣鼓。比喻在进行某活动之前造声势。 也作“敲开场锣鼓”。
49、 芦苇塞在竹筒里——空对空
50、 放长线,钓大鱼——从长计议
51、 高梁地里打阳伞——难顶难撑
52、 【拍拍脑袋算一个对】人的条件要求极低。老舍《女店 员》:“我们也不拍拍脑袋算一个,我们不喜欢看不起自己的 售货员!”
53、 【春鲢夏鲤,吃了不悔】(谚)指春天的鲢鱼,夏天的鲤鱼,正是肥美鲜嫩的时候,应时品尝,是极好的享受。
54、 【人心都是肉长的肉长的】心软,谓人是有感情的。曹禺 《日出》:“我好些年没有眼泪了。我跟你说,人心都是肉长 的。”
55、 躲过野牛碰上虎——个更比一个凶
56、 【天下乌鸦一般黑】黑,表示丑恶。比喻坏人坏事到处都 一样。丁玲《水》:“老子走过好几省,年轻时候,抬过轿,吃 过粮,看得多了,处处的老鸹一般黑,哪里种田的人有好日 子过?”
57、 哥哥考上大学后,妈妈准备拼死拼活地也让我考学。邻居二伯劝道:“隔手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铜,你还是让他下地干活吧!”(甘肃·镇原)
58、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
59、 【年关】过年是中国民间最为喜庆浓重的传统节日,可古人为什么把年说成“年关”呢?它源自于对“年”的一个传说。其实,最早过年是为了防备一个叫“年”的怪兽的攻击。当时的人们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把这可怕的一夜当做关口来熬,所以称为“年关”。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提前备好晚饭(提前到黄昏时分吃饭,所以有“黄昏饺子”之说),熄火净灶,把鸡圈牛栏拴牢,前后封锁后,全家人聚在一起,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吉凶未卜,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年”的袭击,所以置办得十分丰盛,全家老小不仅要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而且在吃饭前还要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吃过晚饭后,大家都不敢睡觉,便挤在一起闲聊壮胆,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过年关的习惯。之所以称新年前后为“年关”,更实际的原因恐怕是一个“钱”字。旧时讲究不论是借钱还是借东西,一般年前都要归还,这是一种民俗。所以,债务人年前要忙着筹钱还账,债权人(债主)年前要讨债。还不起债的穷苦百姓,只好出去躲过年再回来。往哪里躲,按年俗亲戚家不能去,只好到破庙寒穿去躲着。所以视年根儿为关口,过年像过关一样难熬。经典歌剧《白毛女》杨白劳被逼喝卤一场便是对“年关”一词的最好的注释。因此,过年对穷人来讲,无异于过关。
经典歇后语超火
60、 唐僧上西天——心取经
61、 【 捆绑不成夫妻】指强迫不能团结一致。韩志君等《篱笆。 女人和狗》:“常言道,捆绑不成夫妻,同样,捆绑也不能成为 一家!我看分就分了吧,省得落下埋怨!”
62、 甲鱼吃甲虫——六亲不认
63、 安眠药吃过量——不觉醒
64、 【 酒好不怕巷子深】好东西自能吸引人。或说:背巷出好 酒/好酒出背巷。《北京日报》(1982,12,2):“这不禁使人想 起另一句商业谚语:酒好不怕巷子深。有些商业服务网点 虽不占地势之利,但只要商品质量好,服务质量高,就不必 发愁生意做不好。”
65、 沙石打青石——石打石(实打实)
66、 【偷来的钱易尽,买来的官易坏】(谚)指偷来的钱花着不心疼,容易花完;买下的官来路不正,容易败坏。
67、 【热锅上的蚂蚁】释义:形容焦急不安,慌乱不宁。例句:瑞宣在院中走来走去,像个热锅上的蚂蚁。
68、 十一黄金周,我和奶奶、爸爸、姐姐一起到老家座龙溪野炊。奶奶和姐姐洗菜,煮饭,我脱掉鞋子,打着光脚丫和爸爸一起到溪边捉螃蟹。起先爸爸捉到几只小螃蟹,我觉得太小,不在意地把它们一只一只都放走了,可最后还是只捉到了几只小螃蟹,心里总不满意。奶奶说:“凡事都得知足,十鸟在树,不如一鸟在.手。应该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河南·新野)
69、 老鼠鼻子一大不了
70、 俩寡妇掉泪——不说都清楚
71、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释义:惹是生非,只因爱说闲话;烦恼缠身,都是由于硬要出头露面。指为人处世,要慎言慎行。例句:小蔡,你我要不是小姜子,咱们也不管闲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72、 【同行是冤家】(谚)冤家:仇敌,对头。旧指同一行业的人为了竞争求利,不免互相排挤,互相嫉妒。
73、 【抓把柄】(惯)比喻抓住可以对人进行要挟、攻击的过失、错误等。
74、 【裁衣不值缎子价】(谚)缎子:未裁剪的丝织品。指已经裁剪或缝成的新衣,不如未裁剪的缎子值钱。也泛指凡经改造的物品,都不及原物可贵。 也作“成衣不敌段儿价”。成衣:缝成的新衣。段儿:缎子。
75、 妈妈见大家都吃完了饭,可我还端着个碗在吃,就说:“真是船小难足载啊!”(江苏·射阳)
76、 小洋妈炒菜时总是拎着水瓢站在灶台旁,随时准备添水。小洋说:“妈,人家炒菜拿锅铲儿,您却拎水瓢。“‘嗨,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小洋妈笑着回答。(河南·南阳)
77、 【皇帝】“皇帝”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皇帝”这个称号始创于秦始皇。夏、商、周三代,既没有“皇”,也没有“帝”。夏朝称“后”,商、周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无论爵位高低,通称国君;后来,周王势力衰落,诸侯兼并,齐、楚、燕、韩、赵、魏、秦都先后称王,甚至中山小国也称起王来。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但赢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朕”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也是由秦始皇开始的。历史上虽然对秦始皇褒贬不一,但他确实是“千古一帝”。
78、 【硬碰硬】(惯)1指以强硬的手段对付强硬手段。2指以强制的方法进行。
79、 小刚的脑袋瓜很好用,但太贪玩了。老师批评他说:“你呀,就算长着个金脑瓜、银脑瓜,不认真学习也白搭。”(山东·冠县)
80、 山上的黄麋——专走老路
81、 【隐疾难为医】(谚)指生于幽隐处的疾病难以治疗。也指隐瞒真实病情就难以下药。
82、 我和爸爸比个子,可是站在凳子上还没到爸爸的鼻子处,我很不服气。妈妈在一边笑着说:“你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郑海霞面前比身高。”(河南·许昌)
83、 【捣叉子】(惯)指故意挑毛病。
84、 山里的石头——雷打不动
85、 【蚂蚁尿到书上——湿不了两个字】(歇)湿:谐“识”。指识字不多。
86、 【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见“各有各的牢笼计,各有各的跳墙法”。
87、 五一放假时,爸爸带我回农村的爷爷奶奶家。我看见一只老母鸡正在孵蛋,可窝中有鸡蛋,还有鸭蛋,觉得很奇怪。奶奶说:“家鸭很笨,不会孵蛋,只能让母鸡代劳。”几天后,窝中的小鸡全都出壳了,可鸭蛋还没变化。奶奶又说:“鸡鸡二十一,鸭鸭二十八,时候还不到呢!”(河南·罗山)
88、 心里生起一盆火——浑身热乎乎
89、 小红傍晚放学回家,发现自己家的老母鸡还没回窝,着急地要出门去找。奶奶安慰她说:“不用急,俗话说‘狗记千,猫记万,老母鸡能记二里半’,它自己会回家来的。”(河南·淮阳)
90、 【何以服恨,莫若听之】(谚)服:制服,平息。恨:怨恨。指平复那些心怀怨怒者的情绪,最有效的办法是听从他们的意见。
91、 【草入牛口——其命不久】(歇)指身陷绝境,性命难保。
92、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见“马不知脸长,牛不知角弯”。
93、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谚)指从小就离了娘亲,长大以后就有说不完的苦楚。也泛指人经过的事多而且杂,不是一时说得完的。 也作从小没娘,说来话长。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
94、 【低头不见抬头见】低头干活,抬头见人。谓经常在一起, 容易碰到。或说:抬头不见低头见。浩然《艳阳天》:“算了 吧,一庄的爷们,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什么过不去的。”
95、 属玫瑰的——刺儿多
96、 【冷水要人挑,热水要人烧】凡事要人去做。类似的:茶要 人烧,水要人挑。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冷水要人挑,热水 要人烧。你帮我洗碗,我咋能不谢呢?”
97、 【一正敌千邪】(谚)正:正气。 邪:邪气。只要有一派正气,就能镇压住各种各样的邪气。指任何邪恶总是惧怕正气的。 也作“一正压百邪”。
98、 哥哥眼看到了订婚年龄,妈妈犯愁了。爸爸说:“咱的儿子长得标标致致的,能找不到对象?有这金镢头,不愁没有梨木把!孬的咱还不要哩!”(山东·单县)
99、 【眼/羊死不闭眼。】成语:死不瞑目。老舍《骆驼祥子》:“这玩 艺一成家,连大带小,好几口儿,死了也不闭眼!你说是不 是?”
100、 巧八哥儿拉家常——光耍嘴
101、 【飞得高,跌得重】(谚)物体上升得越高,跌下来摔得就越重。比喻贪婪的人名利地位攀升得越高,一旦失脚,受打击受损失就越惨重。 也作“飞得高,摔得重”。
102、 【生财有道】(谚)指创收财富,要有正当的方法或途径。后多指人有发财之法。
103、 【久闻大名,如雷灌耳】(惯)旧时见面的寒暄语。指对方名气很大,让人仰慕。 也作久闻高名,如雷灌耳。 久闻大名,如雷轰耳。
104、 【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处理事情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 当机立断。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当断不 断,反为其乱,人家已经把枪抵到你胸口上了。”
105、 【陛下.殿下、阁下】这三个词都是敬辞,“陛下”指皇帝,“殿下”指太子,“阁下”一般指宰相。这三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高帝纪下》,其中有“大王陛下”的说法。颜师古注引汉应劭的话:“若今称殿下、阁下、侍者、执事,皆此类也。” 古人的尊称有陛下、殿下、阁下、足下。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不敢正视对方,因为对方地位太高。陛下。见到皇帝,不能正视,只能站到台阶之下,更不能直接与皇帝说话,宝座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做陛,因此“陛下”代指皇帝,表示对皇帝的尊称。殿下。见到太子或王子,也不能正视他们,只看他们的宫殿之下,因此,用“殿下”代指太子、王子,表示对他们的尊重。阁下。见到宰相,也不敢正视,只能看到他的楼阁之下,于是称之为“阁下”。“阁下”可解释为在你的阁楼之下。到了明代,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府机构——内阁。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才成为权力的中枢,内阁成员称为阁老。在这时,阁下又增加了一层意思,就是对内阁大臣的尊称。现在“阁下”多用于外交场合,如:首相阁下、大使阁下。陛下、殿下、阁下是对他人的敬称,以自称的“在下”地位来衬托出他们的高贵地位。
106、 【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释义:泽:雨露。锄头底下有三场雨水分,斧头下面有一倍桑叶,指勤锄地可抗旱,适时整治枝条会使桑叶茂盛。例句:“如其得法,使树头易得其条,条上易得其叶,蚕不待食,叶以时至,又其叶润厚。农语云‘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
107、 垃圾倒进粪坑里——同流合污
108、 【老和尚的木鱼儿——天生挨揍的货】(歇)木鱼儿:僧尼念经或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镂空制成。货:本指货物、东西,转指人(骂人的话)。指没有出息,生来就是挨打挨批的人。含责骂意。也作老和尚的木鱼儿——挨敲打的木头疙瘩。老和尚的木鱼儿——该着挨敲。
109、 【八杆子打不着/三杆子搭不上】离得远,不相干。打,也说: 够。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其实哪,几门子人情是正 经的!还不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外甥,三年不作揖的姥姥, 一辈子就等着你这份人情来发家呢。”
110、 【青草发芽不离旧根】释义:比喻走老路,按老办法干。例句:兄妹俩唾沫说干,余家富全然不听,忽而跳下床来比手画脚说理,忽而又上床去躺着唠叨:“百样雀乌百样音,我青草发芽不离旧根。”
111、 鸭子死了还有鹅——个顶一个
112、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歇)王小二:泛指旧时穷苦人。指日子越来越艰难或境况越来越糟。
113、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谚)一天节省上一把米,持续十年,就能积累起买一匹马的钱。指长期节约,能积少成多。
114、 闹钟报时辰——自鸡得意
115、 【投以木桃,报以琼瑶】释义:木桃:比木瓜小的一种植物,果实,味酸涩。琼瑶:美玉。比喻对别人给的好处,以十倍百倍来报答。例句:自古道:“投以木桃,报以琼瑶。”你小姐既有玉瑶之投,我焉可无木桃之报?
116、 【以貌取人】“以貌取人”的意思是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相貌,而忽视真才实学的错误做法。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往往漏掉贤才。 “以貌取人”源自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由做武城帝宰,把武城治理得极好,百姓称赞,市井繁荣。孔子闻知,十分高兴。有一天,孔子亲自来到武城,问道:“由啊,你用什么办法把武城整治得这样好呢?’孔子由回答说:“我都是按老师的教诲,以礼治城。”孔子又问:“是否还有贤能的人在给你帮忙呢?”子由答:“有,就是子羽,许多治城的办法都是他告诉我的。”孔子一听,吃了一惊,原来,子羽也曾向孔子求教,因他相貌丑陋,被孔子拒之门外。后来,子羽就自修孔子的思想学说,成就很大,因他也是武城人,所以经常为子由出谋划策。此时的孔子真是后悔不迭,连声叹道:“我错了,我错了,我以貌取人,失去了像子羽这样贤能的人,实在可惜呀!”
117、 石头生病——不可救药
118、 【顺着毛儿摸抚】爱动物(猫狗等),得顺着毛。借指迁就 迎合,或利用特点。类似的:跨顺毛驴。成语:因势利导。 西戎《盖马棚》:“倔毛驴,顺着毛搓,叫干什么都行,要是冲 着他,天王老子也不依!”
119、 白瓷壶——有口无心
120、 【是这鸟,叫这声】(谚)什么样的鸟会叫什么样的声音。指鸟的种类各异,叫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多比喻哪个层次上的人,会说哪个层次上的话。
121、 村里修公路,需要拆民房,村民们对此众说不一。爷爷捋了一把胡子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都拆了房,咱还有啥说的?”(河南·林州)
122、 【老要癫狂少要稳】老人要癫狂些,以防保守;青年要稳重 些,以防急躁。清代《儿女英雄传》:“老要癫狂少要稳,我不 像你们小人儿家,那么不出绣房大闺女似的。姑太太,等你 到了我这岁数儿,也就像我这么个样儿了。”
123、 【唱红脸】(惯)比喻扮演或充当好人。与“唱白脸”相对。
124、 【长兄如父,长嫂比母】释义:年长的兄嫂如同父母。例句:长兄如父,长嫂比母,可是他们也五男二女,一窝九口,家无隔夜之粮,吃了上顿愁下顿,有心无力帮不了他。
125、 【结发夫妻】“结发夫妻”是指原配夫妻,为什么叫结发夫妻呢? “结发”又叫“束发”。我国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为孝行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因此,男女皆要蓄留头发。男子“二十而冠”,即到二十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戴上冠(帽子),表示已经成年;女子“十五而笄”,即到十五岁也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这里的“结发”即表示初成年。成年之后,男女可以建立婚姻关系,在结婚之夜,由新郎把束在新娘发髻上的丝缨解开,这是“结发”夫妻的一项重要仪式。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此外,新婚夫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婚礼之夜,夫妻二人要“对镜结纽”,即对着镜子把头发束好。唐宋时期婚礼中的这些礼仪,就是由“结发”演变而来。由此,人们称首次结成的夫妻为“结发夫妻”。倘若再婚,就没有资格称为“结发夫妻”了,男方称为续弦,娶二房称为纳妾,女方则称再醮了。
126、 【大水漫不过船桅去】(谚)桅:桅杆,木船上挂帆的长杆。水再大,也淹不了桅杆。比喻辈分、地位或等级低的,无论怎样也超越不过比他高的人。 也作“水大漫不过船去”。
127、 猴子捞月亮——白欢喜一场;捞不到;
128、 【扶得东来西又倒】(惯)形容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这头,那头又出了问题。
129、 【的确凉】“的确凉”又叫涤纶,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的确凉这么通俗好听的名字,却是翻译过来的,有趣的是,它不是按照普通话的音来翻译,而是按照广东方言来音译的。原来,美国叫涤纶为“达克纶”,在香港市场上出现以后,人们按广东话把它音译为“的确凉”。由于“的确凉”这个名字通俗、好记,便在内地普遍沿用开了。说来也凑巧,“的确凉”好似意译。不论从字面上,还是从肉眼直观上,都有特别凉快的感觉。因为的确凉做的夏装,白如雪片,薄如蝉翼,所以深受人们的青睐。其实,它并不比其他的夏季衣料凉快。的确凉的特点是弹性好,穿起来挺括,洗后不走样,结实耐穿。不过,它吸水性差,不吸汗,通气性不好。
130、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谚)市:古时处决死囚的场所。古时富贵人家的子弟犯了死罪,可用钱财赎命。指在金钱万能的社会里,连死罪也可用钱赎免。
131、 【肩膀端着一个脑袋】(惯)指跟普通人一样,没什么区别。 也作“两个肩膀顶着个脑壳”。
132、 玻璃瓶子装开水——三分钟的热劲
133、 【桂林山水甲天下】(谚)桂林: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水明丽,景色秀美。甲:居第一位。指桂林山水景物是全国最优美的。
134、 妈妈常让我去洗碗,而我又推给妹妹,妹妹呢,又撒娇推给妈妈。妈妈无可奈何地说:“你看,真是大懒推小懒,伙计推老板。到头来,还是我的事儿。”(江苏·建湖)
135、 【要星星不给月亮】(惯)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喻对所爱的人过分地娇宠。多指对孩子溺爱。 也作要星星不敢给月亮。 要仨不能给俩。
136、 开山平地——积少成多
137、 【灶膛里抡锤——砸锅】(歇)本指把锅打破,转喻把事情办糟了。
138、 饿狗见了吃饭的——摇头摆尾
139、 【水不来,先垒坝】释义:比喻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例句:那年搞清查,要不是我妹子从招待所里探听点消息,你能做到水不来先垒坝?
140、 【河水靠流,人群靠头】释义:比喻做事要靠带头人。例句:冯少怀说:“要我看也不赖。河水靠流,人群靠头。我们有个好村长,可是个好样的啦。”
141、 【一脚踩不死个蚂蚁】(惯)形容人走路慢悠悠的。
142、 【敬酒不吃吃罚酒】敬酒可以谢绝,罚酒必须吃。引申为: 不识抬举,客气不行,只能强迫执行。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们别理她,我也不管,看她把 我怎么办!”
143、 白菜拌豆腐——清清白白
144、 【树高不能撑着天】释义:比喻本领再大也有个限度。例句:俗话说得好,树高不能撑着天。孙悟空本事大,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145、 地板擦子刷地——拖拖拉拉
146、 没牙的徒弟——无齿(耻)之徒
147、 【 饥者易为食,寒者易为衣】迫切需要,容易满足。明代《二 刻拍案惊奇》:“又道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大凡人 在饥渴之中,觉得东西好吃。”
148、 【一滴水不漏】形容严密,多指说话严谨。浩然《艳阳天》: “就拿这两天的事情来说吧,他觉得,他考虑得要算挺周到, 安排得挺合适,计谋用得也最高明,可以说严实合缝,一滴 水也漏不下去。”
149、 【 苍蝇想咬人】谓小人物逞能,想欺负人。类似的:屎壳螂 想螫人。成语:自不量力。李准《大河奔流》:“嘿!没见个 苍蝇还想蜇人!你是哪个山坳里蹦出来的!还想来赤扬岗 当人物头!”
150、 【老头子】“老头子”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常用词,有多种用意。年纪大的男子常被称为“老头儿”或“老头子”。在北方,“老头子”一词,多是上年纪的妻子对老伴的昵称。在某些场合下,还指权威高、有威望、岁数大的人。但有时候“老头子”却似乎含有一些轻视的意思,让被叫者认为是嫌自己太老,不中用了。甚至还带有蔑视或谩骂的意思,如“那脏老头子。”那么,它源出哪里呢?《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三十六年,纪的被任命为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负责编修《四库全书》。盛夏的一天,纪的因体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便盘起发辫,脱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几案旁校阅书稿。不巧的是,乾隆帝这时踱步走进馆来。纪的想穿衣服已经来不及了,便一骨碌钻人案下,用帏幔裹住身体。过了一会,纪的以为乾隆帝已经走了,便探出头问馆中人:“老头子已经走了吗?”话音刚落,他就发现“老头子”还在他身旁坐着,两眼正瞪着他在看呢!登时就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乾隆听见这句话后一脸冰霜地质问纪的:“‘老头子’三个字作何解释啊?”大家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因为如果被视为对皇帝不敬,是犯杀头的死罪。谁知纪的跪在地上,灵机一动,非常从容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渭‘头’,父天母地之谓‘子’,故简称为‘老头子’。”乾隆听罢他的解释,虽然知道是巧言辩解,但这番话也着实中听,就转怒为喜地说:“朕就原谅你这样信口乱叫之罪了。” 从此,纪晓岚发明的“老头子”三字便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官场中,常有人效仿他,背后称自己的上司为“老头子”。从它的出处看,“老头子”是一种调侃。
151、 地图上量距离——咫尺万里
152、 【马奶奶见了冯奶奶——差两点】(歇)“马”字比“冯”字少两点。点:本指汉字的笔画“点”,转为量词,表示少量。指还有一些差距。
153、 【两个肩膀扛张嘴】(惯)形容只身一人,没有任何财产。也指出门在外,什么也没带。 也作两个胳臂抬个嘴。 俩肩膀扛着个嘴。 双肩抬一张嘴巴。
154、 【坠入五里雾中】见“堕入五里雾中”。
155、 【爬得高,跌得重】多指追求个人地位,必然要失败。爬, 也说:攀,抬,捧。类似的:抬得高,跌坏腰。歇后语作:粪坑 里的蛆,爬得高,跌得重。清代《老残游记》:“鄙人并非无志 功名:一则,性情过于疏放不合时宜;二则,俗说攀得高,跌 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轻些的意思。”
156、 铁匠的工具——自己打的
157、 【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歇)比喻人或集团表面上虽已衰败,但不死心,仍有复活的念头。含贬义。
158、 三横加一竖——想称王了
159、 【真心要吃人参果,哪怕山高路难行】(谚)人参果:传说中形状像婴儿的一种仙果。比喻只要下决心做一件事,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160、 【剪不断,理还乱】(惯)既难以割舍,又梳理不顺。形容人的心理活动或感情很复杂。也形容头绪太多,难以理清。
161、 【耗子舔猫鼻梁骨】释义:比喻自己送死。例句:郭鬼子胆大包天,要跟我比量比量,真他妈是耗子舔猫鼻梁骨,我张作霖从前清打到民国,多大的阵势没见过!
162、 【一只脚已踏进棺材】(惯)形容人岁数大,来日不多了。
163、 【五十步笑百步】(惯)两个士兵从战场败逃,退了五十步的讥笑另一个退了一百步的,说他没用。比喻与他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点,却讥笑他人。
164、 【方丈】人们都知道,寺院住持叫“方丈”,那么,“方丈”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方丈”原来指禅林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说,印度那烂陀寺的僧房,宽皆方丈许,故叫做“方丈之室”。唐代以后,由于方丈往往足禅林正寝,寺院住持的住所,故称寺主日“方丈”。原指僧房的“方丈”转而指住持的居室,最后直接称住持本人,从而变成一种职务的称渭了,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方丈在一寺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所有的高阶干事都由方丈任命,另外,他可与所有的高职僧会谈,可解聘能力不足的干事,方丈有权处罚犯戒者,也能颁布新规。方丈还可以决定寺院的经费使用。当然,方丈所要负的责任也很繁重,他要领导僧众修行,要给寺众们讲经开示。
165、 久病床前无孝子。
166、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谚)旧时认为男子为风情女子而死,也是一件风流韵事。
167、 猎人枪下的野兽——跑不掉
168、 【越有越有,越没有越没有】(谚)无论是过光景还是做生意,越有钱越能提早安排,及时采购,待机而贾,良性循环;越没钱越借贷,连本带息,愈陷愈深。指富则愈富,穷则愈穷。
169、 爸爸买了些玉米,要送给一位朋友些,就与妈妈商量。妈妈说:“你呀,尽往森林里送木材。你都忘了,他家去年种了好几亩呢!”(广东·高州)
170、 【隔层肚皮隔垛墙】(谚)隔着一层肚皮,就像隔着一堵墙一样,有着极大的隔阂。旧指妇女对待非亲生儿女会百般歧视,加以虐待。 也作隔重肚皮隔重山。 隔层肚皮隔层山。
171、 【烹牛而不盐,败其所为也】(谚)煮牛肉不舍得放盐,结果把牛肉煮坏了。比喻做事因小失大,甚不可取。
172、 【可着头做帽子】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节省,不要浪 费。类似的:比着肚子裁裤子。清代《红楼梦》:“如今都是 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裕也不能的!”
173、 【日思夜梦】(谚)白天想的什么,夜间就容易梦到什么。指入睡觉做梦,往往是醒时心里想的事情,睡着后反映到梦境里。 也作日之所思,夜之所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174、 【好物难全,红罗尺短】(谚)红罗:红色绫罗。指美好的人或事物,总是难以长久完美,就像红色绫罗不可多得一样。
175、 【话不投机半句多】(谚)投机:投缘,能说到一起、想到一起。指和没有共同思想、共同语言的人说话,话再少也是多余的。 也作“话不投机半句多,人逢知己干言少”。
176、 【起头容易结梢难】释义:比喻事情要完满结束不容易。例句:那员外拦住道:“老师,放心住几日。常言道:起头容易结梢难。只等我做过了圆满,方敢送程。”
177、 【三更打火五更鸡】三更点灯,五更鸡叫,从半夜熬到天 明。台湾龙应台《野火集》:“如今我很庆幸自己脱离了那种 三更打火五更鸡,读书像拼命一样的漫长梦魇。”
178、 【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谚)比喻个别的劣质分子会殃及整体事业。也比喻因为一个环节不好而影响了整体荣誉。
179、 【老鼠吃猫饭】(惯)比喻弱者侵占了强者的利益。
180、 【做了皇帝想登仙】(惯)形容人贪心不足。
181、 奶奶背粮食去磨,我夺过来替她背上。奶奶在后面一个劲儿说“累了就放下歇歇”,我却一直背到磨坊里。奶奶心疼地说:“你这孩子,真是宁让累死牛,不叫搁住车。”(河南·偃师)
182、 【青菜萝卜一锅煮】释义:比喻不加区别,同样对待。例句:李春山过去拦住,想缓和他,被他触了一鼻子的灰:“噢!青菜萝卜一锅煮,黄鳝泥鳅一篓装!没有那么安逸!”
183、 快放晚学的时候,下了很大的雨。我说早上听到了雷声,老师说:“是啊,早雷不过晚,夜雷下三天。”(浙江·安吉)
184、 八只缸七只盖——盖来盖去盖不满
185、 【老母猪啃砖头——嘴硬】(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指说话语气强硬。常含责骂意。
186、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有些冷了。我问爸爸:“冬天还没到,咋这么冷呢?”爸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换上棉。”(陕西·宝鸡)
187、 群众是根茎,是海洋;个人是树叶,是滴水。
188、 【金刚面目,菩萨心肠】外表严厉,心地善良。李英儒《还我 河山》:“这个类型的劳动妇女,耿直忠诚具有一种金刚面 目,菩萨心肠的善良性格。”
189、 【 知道铧是铁打的】知道原委。铁打的,兼指强硬,厉害。 姚雪垠《李自成》:“三年来我们吃了不少亏,才知道铧是铁 打的。”
190、 五更天下海一一赶浪潮
191、 船舱里生小鸡——漂浮(孵)
192、 【摆龙门阵】我国西南部四川省等地方言,“摆龙门阵”就是聊天或讲故事的同义语。 “龙门阵”原本是古代打仗布阵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阵法。此阵模仿龙的活动方式,有龙头、龙身、龙尾,攻其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其余部分来接应,变化无穷.高深莫测。所以,“摆龙门阵”这一俗语借指故弄玄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人们平时交谈,说:“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收起你的‘龙门阵’吧。”后引申为比喻人们聊天或讲故事的内容千变万化,进而成为四川方言,指聊天讲故事。
193、 【吃定心丸】(惯)定心丸:想象中的能使人心神安定的药丸。比喻因得到某种许诺,而心绪安宁。 也作吃镇心丸。 吃安心丸。
194、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惯)觅:寻找。指费尽干辛万苦到处去找都找不到,却在无意中毫不费力就得到了。 也作“踏遍青山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95、 【十里不同俗】(谚)指一处有一处的风土民情,即使两地相隔很近,也难求一致。 也作十里乡俗不同。 十里乡俗不一般。
196、 二郎神的兵器——两面三刀
197、 【毒蛇口中吐莲花】释义:比喻阴险毒辣的坏人,伪装善良。例句:大家别看陈尚仁平日装笑脸,做善事,正如俗话说的:“咬人狗,不露齿”,“毒蛇口中吐莲花”。大家要擦亮擦亮眼睛啊!
198、 电视里演的节目——天南地北都看到
199、 【一个桩上不能拴两头公牛】(谚)两头公牛拴在一个桩上,你顶我撞,不得安生。比喻在同一区域内,容不得两个占有欲很盛的强人。
200、 【赶逐猴儿净了山,拔了萝卜地皮宽】人被打发走了,落得清 净。明代《金瓶梅》:“拔了萝卜地皮宽。叫他去了,省的他 在这里跑兔子一般,原不是那听佛法的人!”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经典歇后语超火: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2290.html
推荐文章
09-04
1 沉浸在好音乐中的音乐型郁闷排遣法09-05
2 金融炼金术:市场总是错的09-14
3 造句灵感集:激发幽默创作的智慧宝库,让你才思泉涌!09-05
4 两个圣杯:霍华德与巴菲特有何不同09-06
5 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越来越多年轻的白领不希望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