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悉尼、三藩市及温哥华。
2月18日,李嘉诚旗下的网络公司Tom.com开始派发新股认购申请表,大批香港市民连续两天排起长龙,100万份申请表一抢而空。
有证券行形容,近期散户入市的情况已近乎疯狂,部分大型零售证券行甚至因无法应付骤增的新登记客户,已暂停登记新客。
证券界人士指出,Tom.com的招股活动如此疯狂,除了它是科技股外,股东背景显赫,加上公开发售的股份有限,自然引起轰动。据估计,超额认购倍数达数千倍也不出奇。Tom. com此 次招股,共发售4.28亿新股,但只有10%供散户认购。 派发申请表的第二天,包销商百富勤继17日派出50万份表后,18日加印了50万份。负责派发申请表的汇丰银行各家分行门外,早早就排起了长长的人龙。20日,在一家分行门外,凌晨3时就有人排队,在正式开门营业前,已有400多人。由于分行一度宣称不派新表,引起股民们不满,分行只好决定再派发表格,并请警员维持秩序。由于每人只限取一份表格,加上是休息日,有人动员全家前来索取表格。 而在香港及九龙汇丰总行门前,人龙蜿蜒,排出几条街外,二十多万份表格,不到3小时就已派完。在中环的汇丰总行,领表人龙盛况空前,人龙在总行地下兜了几个“蛇形”,转入皇后大道中,再经银行街转回德辅道中,人龙一度多达5000人。领表人龙中,既有长者,又有菲佣及抱着婴儿的妇女,另有不少是受公司指派专门前来取表的信差。 不少空手而回的市民纷纷询问,周一(2月21日)是否还有申请表,银行职员连忙安抚,说是有关机构已在赶印之中。 至24日,再度掀起认购Tom.com股票的狂潮,约有30万香港市民冒雨涌向10家指定的汇丰银行分行,交付认购表格。由于现场人数太多,警方紧急出动维持秩序,这是香港股票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 警方估计,仅23日一天,在10家指定收表银行门外轮候的市民,就起码有28万人,引起了一场大混乱。 23日清晨5时,已经有人在汇丰银行旺角分行门外排队。中午时分,人龙沿弥敦道排至亚皆老街,再转入上海街,伸延至窝打老道。由于人数太多,人龙不仅挤满人行道,甚至排到马路上,警方不得不封锁多条行车线,造成交通严重堵塞。排队情况也相当混乱,不断有人“打尖”(插队)、鼓噪、打架,有二女一男跌倒昏迷,送院治疗。至中午12时,截止收表时间已到,但排队人龙仍重重包围着分行,银行职员无奈,只好继续收表。 Tom.com此次派发认购表引起的狂潮,也引起香港证监会的关注。证监会的负责人表示,将研究采用其他方法,让股票认购者能够不用再排队,以免浪费时间。 针对Tom.com认购时出现的混乱。证监会发表声明,对保荐人、收款银行和有关公司未做出适当安排表示失望,已要求保荐人提供报告,并就招股事宜发出指引。 香港证券界人士则欣喜地认为,这次认购狂潮可带旺已冷却的创业板,并且可吸引其他香港财团分拆科技业务在创业板上市。 香港兴宝证券副总经理吕志华表示,Tom.com不但势将掀起一个创业板热潮,并且会带起整个港股入市热潮。他更相信,由于散户都会因为“超人”李嘉诚的魅力,一窝蜂地争相认购,导致Tom.com在4月份的挂牌股价随时会超越股价的10倍,即是说股价会飚高至每股17港元或是以上。 由于2000年首季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股票清一色都是互联网站,在这股互联网热潮的带动下,投资者的追捧程度将更为疯狂。 获得认购权的香港民众,虽然费尽千辛万苦方能如愿以偿,但料定手中持有的Tom.com股票将大升特升,高歌猛进。而此次派表狂潮中的最大赢家,却是李嘉诚。由于此次认购行动将冻结资金达1500亿港元,因此,Tom.com单利息收入,就已超过亿元。 Tom.com的定位是大中华资讯超级入门网站,计划建立6个垂直网站。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与和黄拥有Tom.com57%的股权。Tom.com共发售4亿2800万股,占扩大股本的15%,售价介 于1.48~1.78港元。由于申请的小户多,而仅10%的发售量供公众认购,其余则配售给投资机构,预计小户成功申请到的机会不高。 由于超额认购高达近2000倍,散户成功中签的机会犹如买彩票!有行家算了一笔账:假设只认购2000股,则成功中签率为30万分之一。 就在2月23日,报出的Tom.com招股价仅为1.78港元,而且还未正式挂牌上市,市场暗盘价已上升逾5倍,报10~11港元。若散户抽中2000股,账面利润即刻已有18400多港元。 Tom.com这次认购获得市民狂热追捧,与其说是追捧科技概念股,不如说是追捧李嘉诚股。人们认的是李嘉诚,而不是其他别的东西。由此可见,李嘉诚良好的商业形象,给予他的回报是何等超值。 助推国药走向世界 李嘉诚自从进入商界以来,多年均立足于地产界,以投资房地产为重点。不过,以擅长多元化经营而著称的他,总是能够预测不同产业的发展前景,而做出更宽范围的投资。 1997年,李嘉诚认为香港房地产已经发展到了巅峰状态,他预感到这个行业即将出现又一次大的危机。他开始不断出售名下的地产、物业,将资金更多地用于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将回笼的大笔资金分别投资在电讯、基建、服务、零售等多个领域,他这一明智举措使得长江实业集团顺利避过了亚洲金融风暴中的沉痛打击,大大减少了经济损失。 进入21世纪以后,李嘉诚的商业才能更见功力,他在内地的发展也从房地产业、酒店、港口等快速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他在医药、保险等行业也频频出手,并且大有收获。 2003年11月25日,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公司实际注资1.17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与同仁堂组成“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公司”,占有股权49%。此前,同仁堂集团已经在香港成立了子公司"同仁堂国际"及其合资公司北京同仁堂泉昌有限公司。但对于想要开拓海外市场的同仁堂而言,仅凭自己一家的实力,显然还不足以在短时间内达成这个目标。因此,同仁堂集团管理层公开表示:“同仁堂将继续积极寻求实力雄厚的战略伙伴,采取更灵活的合资方式和经营模式,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使同仁堂的业务更加国际化。”同仁堂的目标就是: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同仁堂。 这样一个信息传到李嘉诚耳中,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进一步合资的打算。早在1998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动高科技和高增值产业的发展,李嘉诚已经和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郑裕彤联手投资50亿美元准备把香港建设成为“国际中医药中心”(中药港)。在很大程度上,李嘉诚和同仁堂的发展观点不谋而合,为此,双方早在2000年10月7日就已经开始合作。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李嘉诚为人处世经商成功之道64:http://www.yisoumao.com/meirongmeiti/3954.html
推荐文章
09-06
1 李嘉诚为人处世经商成功之道8709-06
2 李嘉诚为人处世经商成功之道2809-05
3 公司金融法律原理大全12609-06
4 【冷遇,对人们是一种考验】09-03
5 2019经典座右铭经典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