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企业正常运转,每家实体零售商都会配套设立许多流程制度,这些流程制度从撰写到落地执行,其间要反反复复论证多次。一个流程制度从纸面到真正运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最大的难处在于是否能不折不扣地落地执行。流程在执行前按照惯例要对员工进行多轮培训和考试,尽管如此,等到了真正落地的那一刻,经营者又会发现,许多员工并未像试卷上所反映的那样切实掌握和了解流程的精髓,执行过程中常常花样百出。而流程一般是用文字表述,字多而且枯燥,许多员工并不愿意再拿起流程查找每一个细节。
如果借助移动系统工具,流程制度完全可以得到形象化的展现,员工只要轻点屏幕就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信息。形象化的表达能增进员工对流程的理解,员工也愿意随时查看。对于执行中的问题,员工可以通过移动工具随时提交反馈建议,为今后的修正积累资料。
极致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物美集团的首席运营官于剑波博士在接受访问时说:“永远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还能做得更好。” 在极致化生存这条道路上,同样如此,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消费环境是变化的,消费者是变化的,竞争伙伴也在变化。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保持不变,其实就意味着后退,别人的前进凸显了自己的停滞。 零售商对极致的追求,意味着要在某一方面做到最好,而确立领先地位是极致化的终极目标。领先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消费者在选择的一瞬间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你。可以尝试的领先方式有以下几种。 商品领先。商品是零售商的灵魂,消费者最终关注的目标是商品。在商品大同化的今天,如何做到商品领先,这虽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却是一个永久的课题。 保持商品的独有性,迅速占领某种领先地位,是许多零售商热衷开发自有品牌的主要原因。开发自有品牌,可以轻松地让零售商保持商品的差异化。但是也应看到,零售商自行运作自有品牌,因为缺乏设计、生产、品牌营销等经验,许多都叫好不叫座。 而宜家、无印良品、名创优品等则因商品的独家性,顺利保持着商品领先的优势,消费者需要他们的商品,必须到其零售店才能购买。这三个品牌的共性是零售商从头至尾参与了商品生产、设计、销售的全过程,各自保持着商品的独立性,这一点让其他零售商望尘莫及。 在商品大同化的今天,要想保持商品的差异性,难上加难。因此,在许多卖场、超市、百货店消费者看到的多是雷同的商品,无法找到新鲜感。如何突出重围,让消费者找到喜欢的商品?这里暗含一个逻辑关系:在找到商品之前,先要找到目标消费者,消费者是关键。找到了消费者就意味着找到了差异化的商品。 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让消费者一下子就能发现喜爱的商品,要做到一点——根据目标消费者的喜好,陈列与之匹配的商品,如在店内放大目标消费者中意的商品,会带给消费者不同的购物感受,或者通过陈列、卖场布置,营造商品差异化的氛围。 同时,零售商也要采购到个性化、特色化的商品,真正提高与竞争伙伴的区分度。谁的差异化标签更明显,谁就更具特色。 运营领先。一个运营得好的零售商,消费者是看得出来的。几年前有朋友去胖东来偷师,当时已到营业时间快要结束时,胖东来的员工把冰鲜台从里到外全部都擦拭了一遍,甚至连下面的导管都不放过。朋友看到后很感慨,许多店一个月都不会做的工作,胖东来每天就要做一次。朋友又来到烟酒柜台,提出了许多与购物无关的问题,比如这个店是什么时候开业的,有多少员工。接待他的员工刚来不久,不了解情况,朋友每问一个问题,她就跑去问同事一次,脸上始终带着笑容。“胖东来,了不得。”这是朋友的答案。 能让员工如此认真、有耐心的零售商不多。看似是员工的素养高,背后实际是运营机制的完善,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让员工能把个人价值发挥到最大。 对零售商来说,运营是一部机器,而良好的运营会让零售商如虎添翼。传统零售模式对商场运营的要求也相对单一。但在大数据时代,零售商的运营已不仅仅局限于卖场秩序、顺畅的流程和顾客服务。在新时代,运营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这也对零售商提出了更具智慧的要求。要打造一套完善的运营体系,零售商要在后台构建集数字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平台,给顾客提供多场景的购物享受,还要让顾客在各个渠道之间无缝体验。 好的运营体系,最终是为了让消费者得到更佳体验。 现在共享单车行业火爆,一下子涌进了许多竞争者。2017年一季度,摩拜的App月度活跃用户数量位于同类市场的第一名,成为行业的领先者。这要得益于摩拜单车对运营体系的调整,从最初“满足用户出行”到现在“让用户更满意地出行”,策略的调整实际上是运营关注重点的转移。为提升顾客体验,摩拜单车更新了传动系统,同等路程省力30%,一改初代单车难骑的状况,还配备了气动高度可调节车座,以适应不同身高用户的要求,并搭配了好用的车篮,这些措施都增加了摩拜单车的骑行舒适度。可见App的活跃度与用户良好的体验是紧密相关的。在同样的运营活动中,只有比对手做得更好,才可能取得领先地位。 业态领先。业态分类逐步成熟后,零售业态发展一直处于一个较稳定阶段,零售商大多在传统业态里耕耘。但在互联网冲击下,传统业态开始出现分化,有的在原有业态基础上衍生出了新形式,有的则直接开创出了新的业态。业态的多元化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新鲜的感受。 现在,在一个业态里墨守成规的零售商少了,主动进取的零售商多了。上一个阶段是比大,大卖场、大型购物中心鳞次栉比,一个比一个大。因为大,所以能包容更多品类、更多商品,但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对大而全的需求开始减弱,而对便利、快捷更为看重,因此小业态又开始成为新宠。便利店作为小业态的代表,从行业数据看,确实比其他业态的增幅更为可观。除了便利店,许多大业态的代表零售品牌也开始着眼于小业态。家乐福于2014年开了Easy家乐福,业界一直将其视为家乐福的便利店;永辉在2015年年底开了“YH会员店”,都是200平方米左右的店铺;大润发也在寻找发展的动力,其中之一就是“正在考虑小型业态实体店的规划”。 小业态在现阶段之所以成为热门,主要原因是离消费者更近。“近”,一是表现在物理距离,小业态的实体店大多贴近社区,消费者不用走多远就能买到商品;二是表现在心理距离,小业态的经营灵活多变,从即食食品到包装食品,再到各种日用品,都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生活所需。 可以看出,要想做到业态领先,不管采取何种经营方式,也不管采用哪种经营策略,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靠近消费者,这样做可以缩短和消费者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也更吻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便于与消费者达成某种默契。只有这样的业态形式,才能被消费者所认可。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变化层出不穷,各项技术推陈出新。零售领域同样出现了新变化,原来消费者唯一的购物场所是实体店,而现在购物范围横跨“陆、空”两个领域,购物的触角最远伸展到了大洋彼岸,消费者可以随心所欲、不受限制地享受购物带来的乐趣,还能随时表达消费主张,发表消费评论,建立消费群体;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购物要求,他们已不能满足在一个渠道购物,在一家实体店消费,而是希望得到多样化的体验。 令零售商困惑的是,消费者似乎还是原来的消费者,但又与原来的消费者有了很大不同。消费者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零售商对此如同雾里看花,有点摸不着北。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通过互联网提升流程效率: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4054.html
推荐文章
09-06
1 思想的力量之谜09-04
2 创业进化的五个要素09-06
3 书信式的“鼓励”有长期效果09-14
4 “权威造句指南攻略平台库集,轻松掌握语言奥秘集库”09-04
5 传感器彻底改变了未来公司与用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