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拥有强大的说服力。无论是他们想卖给你一辆车、说服你在工作上接受他们的计划、劝说你参加他们的派对,还是指出塑料袋对环境有害,有些人的说服力就是比其他人强。你需要避免未经独立思考就盲目地陷入说服者的思维路径之中的行为。
也许你根本不需要那辆车,但塑料袋确实有害环境。所以如果有人希望你能接受他们的信念或听从他们的建议,你就不能仅从他们的话语中推断那到底是不是好主意。你必须知道他们为什么想要说服你。
我们永远有必要了解他人想让你相信什么,以及想让你相信某个说法的原因。 有时,他们希望说服你做一些事,例如,买某样东西、加入某个组织、认同某个观点、参加某个活动、签署某项请愿书等。不过也不是次次如此,有时他们只想传达一种观点,希望得到你的认同——也许他们只想说服你,让你觉得议会同意修建新的汽车公园是一个好主意。得到其他人的认同会让人有一种建立了亲密联系的愉快感受,除此之外,他们可能并没有过多的追求。
在明确对方的诉求后,你就更容易确定自己是否想要某个结果。朋友对你说,那个派对肯定很好玩,因为他们想去。他们只是猜测派对会很好玩。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你想参加那个派对吗?如果想,你究竟是因为派对很好玩还是因为支持朋友?一旦明确了解了对方的目的,面对朋友具有说服力的话,你就更能做出合适的应对。
当然,无论推销人员的动机如何,那辆车可能非常适合你。你不能因为自己的购买使对方能够获得利益而立刻驳斥他们(如果没有佣金规定,人们就不会找经销商买车了)。确定动机并不是为拒绝其他人的想法而寻找借口。确定动机的目的在于让自己足够清醒,知道该在哪里核对对方的论断,以确保对方的观点是否对你具有真正重要的意义。
一个汽车销售人员可能会用极具感染力的激情让你为一辆车的速度和舒适的后座而兴奋,但不要盲目地被他们说服。这些东西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吗?同事可能会说服你,让你认为展览是接触所有小型工程企业的方法。可这种企业在你的客户群中所占百分比究竟有多少?你的同事为什么这么在乎能否接触这样的客户?只要了解了人们说服你这件事背后的动机,你才会知道自己被告知的事实究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确定动机并不是为拒绝其他人的想法而寻找借口。
当心自私心理
让我们暂且将他人的动机放在一边,我们自己有着什么样的动机呢?从自身的思考方式中你能获得什么利益?不知不觉中,我们很容易陷入满足自身利益的思考方式。这类思考方式可能会帮你做出提高自身经济收入和地位,或者改善自身生活环境的决定。我总能在政治人物身上观察到这种现象,他们非常擅长能让自己获得连任的思考方式。大部分政治人物很少会做出不受选民欢迎的决定。
我们都遇到过因为道德观点而不再吃肉的素食主义者,可当他们发现自己想念肉食的味道时,他们总能找到借口修正自己过去的观点。 在这里,我当然不是在抨击他们,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不是重新坚持素食主义,而是更加诚实地面对自己,确认自己为什么不能坚持素食。
然而,自私的想法并不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最近我和一个人交流时了解到,他申请了一份自己非常想得到的工作,但他最终没能如愿。他请招聘方给出不聘用自己的理由,最初自己也接受了。但他仔细想过后逐渐产生了招聘方说法不公平,面试官出错、没能看到自己的优点的想法。我们其实都知道,面试官的职责并非发掘应聘者的能力——证明自己拥有这些能力是应聘者的责任。可这家伙想把没有得到聘用的责任推给面试官,因为这能安抚他受伤的自尊,于是他形成了一套想法,说服自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候选人。显然,他的问题在于没有为未来吸取任何经验教训,所以他的下一份工作申请也不太可能得到让他满意的结果。
你必须诚实地对待自己,这种做法有时会让你感到痛苦。如果那个不成功的应聘者愿意诚实地思考,他就必须接受自己不适合那份工作或没能展现出个人能力的现实。
“自尊”有时是诱惑我们扭曲自身思维、以实现自身目标的重要原因。嫉妒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并且通常与自尊相关。相比承认自己技不如人,我们当然更容易接受同事得以负责重大项目的原因是老板偏心的说法。可是一旦你走上这条思考之路,未来出现新的大项目时还是轮不到你,因为这种想法会阻止你认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改进。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取悦他人的人,你就拥有众多动机进行掩饰性思考。大多数人都会有心取悦一部分人,例如,你认为认同老板的观点就能得到他们的偏爱,或者和朋友拥有同样的观点就能更好地融入朋友圈。在认真思考并获得透彻理解前,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动力去修改自己的结论,后续还会不断修正自己的思考流程以满足具体情况的要求。(至少在心里)讨好其他人,这种感觉当然很好。可是成为独立的思考者,从长远看也许更有助益。
“自尊”有时是诱惑我们扭曲自身思维的重要原因。
紧扣心弦
如果真的想摆脱其他人的影响,并且做到独立思考,我们就有必要对其试图影响我们的方式保持警醒。假如我们能够识别出对方的手法,抗拒的难度就会变小。所以下一次再有人想说服你、哄骗你接受他们的观点,你就需要思考他们采取的策略。总体来说,他们会更多地使用感情 ,而非通过逻辑来打动你。 作为头脑清醒的思考者,你的任务就是抗拒。
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共情是个很好的出发点。如果有人能说服你,让你觉得彼此的感受相同,这就是通向同一种思考方式的捷径。所以一个天生具有说服力的人会想办法说服你,让你认为你们拥有相同的立场。他们会强调你们所处的环境和价值观之间的相似点。他们会说,他们知道有孩子是什么感觉,知道在某个环境中工作、交不上房租、喜欢买衣服、养一只猫是什么感觉。共同的经历让你们拥有了同样的立场,现在他们仿佛对你了如指掌,引导你走向他们选择的结论。听他们说话,但不要盲目地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对前进方向和目的地提出质疑,确保最终结论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
他们会想尽办法让你投入感情。其一,感情是种强大的力量,他们希望挑动你的情绪,让你因为他们宣扬的不公平而愤怒,因为他们想要卖给你的衣服而兴奋,或者因为预算不足而焦虑。其二,一旦情绪开始激动,你就很难进行理性思考了。所以他们越能调动你的情绪,你就越有可能停止理性思考。你需要抗拒情绪反应,保持自身思维的理性。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判断对方观点的合理性。
另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就是使用具有倾向性的言辞。这种方法更为隐晦微妙,会影响一个人的无意识思考。我们都会这么做(包括你),所以能察觉出这种做法就很重要了。对大部分事情,我们都能找出多种描述方法,而你使用的形容词将产生强大的作用。想象一下,你读了两份报纸,上面有对同一个政治人物的描述。如果两份报纸来自政见相反的两个阵营,那么两篇文章就倾向于用不同的词汇做出描述。一份报纸可能会说这个人“勇敢”,这个赞美在另一份报纸上可能就变成了“有勇无谋”——两者描述的是同一个人,却给人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一个政治人物究竟是温和还是强硬?其政见是保守还是激进?不同的言辞选择可能符合不同受众(或报纸)的目的,但同样都具有说服力。这些不同说法的唯一区别,只是使用这些说法的人希望你做出不同反应。所以你要注意其他人的言辞选择,并且在心里替换成中性的说法,这样你才能更清晰地思考。
我们要记住,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我们在试图说服别人时也会采用相同的方法。所以,不是每一个试图说服我们的人都是想操控或欺骗你。无论我们是否认同他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权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我们也有权抗拒或接受,前提是经过理性而透彻的思考。
能察觉出对方的目的,就更容易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考虑说服者的动机: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3096.html
推荐文章
09-04
1 优美歇后语经典人生感悟09-06
2 稳若泰山——定力训练09-04
3 女人经典歇后语精辟短篇09-05
4 进化就是自适,自适力就是进化的能力09-06
5 为什么5秒法则简单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