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感觉最难处理,一是内疚感,二是愧疚感。
我们为什么会忍不住发火?
发火就是愤怒,愤怒大多源于恼羞成怒。所谓恼,是面对发生的事情,心中产生了无力感、失控感以及无法接受事实的哀伤感;所谓羞,是感觉这事太糟糕了,自己有可能会被别人责怪,还有可能因为这件事被别人嘲笑,再或者我们做了一件有可能损害别人利益的事,心中出现了愧疚感。
举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些爸妈需要经常出差,每次父母从外面回来,见到小孩就像见到宝,特别高兴。但这个热乎劲还没过去,父母可能就会问,你成绩怎么样啊?在学校有没有听老师的话啊?假如听到成绩不好,或者在学校惹了事,父母顿时就变了脸。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就像一次坐过山车的体验。
这个时候的父母就是恼羞成怒。因为他们心里对于没能陪伴孩子成长是愧疚的,他们期待小孩一切都很顺利,可以成长为他们想要的样子。但假如小孩没有实现这个期待,他们就会想,要是能陪在他身边,亲自辅导他写作业,他成绩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但是他们又做不到,或者说过去没能做到,再或者未来都做不到,这时候,一种愧疚的心情涌上心头,就产生了我刚才说的那种恼羞成怒的情绪,在愤怒的驱使下打了小孩。
从关系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世界上有两种感觉是最难处理的,一是内疚感,二是愧疚感。父母在那一瞬间,就是被这样的情绪淹没了。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尽责,但是又没有能力去尽这个责。这变成了父母的一种难处,而且这种难处还没办法说出来。但情绪需要宣泄,于是就对小孩发了火。
所以,当我们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的时候,首先要去感觉一下,我们是不是正在体会刚才说的恼羞成怒背后的那几种感觉。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只有当你理清了自己发火背后的真实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不知道这个原理的人,在发火之后往往想的不是找原因,而是把发火这件事合理化,那能找到的最好理由就是:都是孩子不好,需要管教。
这其实是认知模式出了问题。这时候,小孩变成了父母宣泄情绪的一个工具,变成了一个承受者。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父母还会把自己在其他地方受的气,转移到孩子身上。比方说,父母在工作中受了老板的气,受了客户的气,很郁闷。又或者说,父母每次想到自己挣的钱没办法给家里人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就会自责。这时候,假如看到孩子把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很大,父母可能就火冒三丈。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情绪转移”。换句话说,父母把自己在其他地方压抑了的情绪,转移到了小孩的身上。
所以我经常跟我的来访者说,父母对你发火,可能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愤怒这种情绪可以让人产生力量,而恼羞成怒的父母可以借由这种力量来抚平自己心中的那种无力感、失控感。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是小孩做错了什么,而是替父母的情绪背了黑锅。
所以要解决发火的问题,首先是要找到自己发火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要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除了惭愧,你一无所有。
那么,四种动物类型的人通常会因为哪些具体的原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呢?
蜗牛型人很容易控制不住发火。当蜗牛型人感觉无力时,就会对小孩发火。就像刚才说的,愤怒可以产生力量感,而孩子是一个很安全的对象,他不可能不爱自己的父母,没有长大成人之前也不可能离开父母,蜗牛型人对着孩子发火,一方面会让自己获得力量感,另一方面觉得很安全,不会因为发火而失去对方,所以蜗牛型人很容易对孩子发火。
袋鼠型人对孩子发火的原因往往是孩子没有认同和肯定袋鼠型父母。对袋鼠型父母来说,孩子的一切都是我的,都是我给予的,当孩子不承认这一点或者说不承认袋鼠型父母的价值时,袋鼠型父母就会恼羞成怒。
鸵鸟型父母都很自恋,需要心理资本,孩子也是他们获得心理资本的一种工具。所以鸵鸟型父母对于孩子往往有比较高的期待,当孩子没能满足这种期待的时候,鸵鸟型父母就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比方说,鸵鸟型父母会跟小孩说,你是我儿子啊,你怎么才考这么几分?!
斑鸠型父母对待小孩的方式更西式一些,斑鸠型父母的情绪隐藏得更深,或者说他们更加自我。对斑鸠型父母来说,一般就事论事,不会投入太多的情绪。所以斑鸠型父母会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看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不会去为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斑鸠型父母常常会说一句话:孩子啊,现在我养你是我的责任,等你成人之后,我有我的生活,你有你的生活。
对于控制不住的怒火,我有四种舒缓的方法。
第一,要知道惩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小孩学会承担后果。
曾有一个很有趣的漫画:父亲在打自己的儿子,一边打一边说,叫你不听话。这时候爷爷也打起了自己的儿子,一边打一边说,叫你不要打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我常说的,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我们被世界对待的方式。假如我们总是用一种惩罚性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也会继承这样一种方式。孩子在继承的同时,一边觉得很痛苦,一边会延续这样的做法。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你想要惩罚小孩的时候,要明白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让小孩学会承担后果才是目的。所以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要理解自己的行为,然后才是惩罚的方式。
对于惩罚的方式,可以设立一个规则,事先告诉小孩,如果触犯了底线,会有什么结果。我有一个朋友,她会跟小孩说,我给你买的玩具,到了下个月的这一天,若还是完好无损的,我就再给你买一件玩具。如果你弄坏或者弄丢了,那我接下来两个月都不会再给你买任何玩具。
这个惩罚的目的就是让小孩知道假如做了错事或做了坏事,是有成本的,需要承担这个结果。
第二,偶尔发火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变成发泄。
第一条是关于理性地解决教育小孩的问题,第二条就是当我们确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发火是可以的,也不需要太过自责。但是不能把小孩当成宣泄情绪的对象,用暴力去对待小孩。
第三,反思是不是过于依赖孩子。
在冷静下来的时候,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正在过于依赖孩子。依赖孩子给予我们的安全感,依赖孩子帮我们消化不良的情绪,依赖孩子给予我们更多自恋的资本。我们希望孩子做得更好,是我们希望孩子本身变得更好,还是在照顾我们自己的情绪,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
第四,不要陷入受害者模式。
我们常常会在社会新闻里看到,有些夫妻关系不和谐,没有被丈夫很好对待的女性,对待孩子的脾气也特别糟糕。这些妈妈把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丈夫的替身,潜意识里把孩子变成施害者,而自己则成为受害者。这种深层关系的调整,往往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3089.html
推荐文章
09-04
1 经典歇后语大全音频09-06
2 维珍效率法09-04
3 打开天窗说亮话09-06
4 我们都是制作人09-14
5 “实用造句技巧宝典平台库集,提升写作水平高度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