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中兵力,毛泽东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他说:“集中兵力看起来容易,实行起来很难。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然而很多人不能做,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原因就在于指导者缺乏战略头脑,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因此被环境所支配,失掉自主的能力,采取了应付主义。”
集中兵力的前提,是你得知道该在什么地方集中,该在什么时间集中。而这就需要你有战略头脑,需要你对战略全局有清晰的把握。
如果你对战略全局根本就没有清晰的把握,这个地方有机会,你不想放弃,那个地方有挑战你得去应付,结果自然就是分兵把口。这个地方投一点儿,那个地方投一点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像撒胡椒面一样,兵力也就被分散出去了。
到了真正需要打硬仗的时候,等到机会真正来的时候,却发现手中已经没有了资源。
所以,集中兵力是有前提的。第一条,就是你必须有清晰的战略重点和方向,你要有全局观。
美国当代军事学家博伊德曾经指出:“没有隐含的或是明确的重点与方向,就不能协调一致地行动并因此丧失主动权。”
美军《作战纲要》也认为:“指挥官要指定一个主攻方向,并集中资源支撑该主攻方向。”
毛泽东说得更清楚,就是必须“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 。
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孙子也说:“出其所不趋。”“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这些强调的都是在作战中要果断地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的局部,规定自己的主要战略方向,并按照轻重缓急,在主要方向上集中起优势的兵力,形成强大的作战力量,从而去取得突破。
确定了主要战略方向,战略决心就有了基础,斗争准备、战略布局、力量运用就有了重心。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方向,就必然形成四面出击、兵力分散的结果。
所以林彪打仗,主攻方向的兵力往往要占到进攻总兵力的80%。一定要保证主攻方向上的资源集中。
不过,当你把主要的兵力配置在主要的方向上的时候,就必然意味着次要方向的兵力要节约。所以,军事上的集中原则和节约原则,本身就是一体两面的。
无论战场还是商场,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资源永远是有限的。用孙子的话说:“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军队兵力配置就是这样:你前面强大了,后面就会弱;后面强大了,前面就会弱;左边强大了,右边就会弱;右边强大了,左边就会弱。什么地方都不想丢,什么地方都形不成优势,什么地方都可能被对手所突破。
用腓特烈大帝的话来说,就是“想保住一切的人,什么也保不住”。
你必须学会放弃,才能做到集中。只有暂时放弃其他目标,你才能达成关键性的战略目标。你只有暂时放弃其他的方向,你才能够把资源集中到最关键的突破点上。
聪明的人因为聪明,往往会发现很多的机会,但因此也就往往面临着很多的诱惑。所以不知不觉之中,就会把战线拉得太长,摊子铺得太大。
智慧的人则能够分清轻重,他们很清楚哪些是关键环节,并为此愿意放弃其他的可能。他们懂得说不,懂得放弃,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所以中国有“舍得”一说。有“舍”才能有“得”,大“舍”才能大“得”。以舍为得是学会战略性思考、走向战略成熟的关键一步。
柯林斯曾经警告说:“一个卓越的公司更容易毁于机会太多而不是太少。问题不在于创造机会,而在于选择机会。对待难得的机会要敢于说‘不’。最有效的投资战略是高度集中于适合你的领域。”
迈特尔•波特也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战略?
战略就是选择,而选择一定意味着放弃。
具体来说,“战略就是制造竞争中的取舍效应;战略的本质是选择何者不可为”。因此,“基于战略思考,选择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其实同样重要。……企业发展战略时,固然要决定把哪些客户群、产品或需求视为目标,但是决定不要哪些顾客、需求或哪些特色与服务,同样也很重要”。
他向领导者发出了这样的忠告:“领导人的工作就是,教导组织内的其他人发展战略,同时对诱惑说不。”
克劳塞维茨也警告说:“要取得相对的优势,也就是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即为了大量集中自己的兵力)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孙子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我的老师吴如嵩先生对这一段的解释非常精彩,他说,这段话的核心,就是从局部看来,途虽可由,而不由;军虽可击,而不击;城虽可攻,而不攻;地虽可争,而不争。一切服从于战略目标的夺取,服从于战略枢纽的把握,服从于整个战略的全局。
抓住枢纽,决不旁骛。
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力量”。他说:“战略竞争力量不应该消耗在非战略机会点上。”相反,要“创造出聚焦一切战略力量攻破进入大市场的条件”。
所以华为一直强调:战略,战略,只有略了,才会有战略集中度,才会聚焦,才会有竞争力。
只要你的大方向没有错,最终你大赢的可能性,就比你四处出击要高出很多。
战略就是放弃的艺术。战略的核心之一就是知道不做哪些事情。以舍为得。如果没有取舍效应,根本就不需要战略。真正的战略家都是敢于放弃的。共产党军队的战争史,就是一部以舍为得的战略史。
红军在反“围剿”战争中,如果不是放弃一部分土地,就没有办法集中优势兵力,也就没有办法保证反“围剿”的胜利。解放战争爆发后,如果没有对长江以南八个解放区的放弃,中国共产党也就不可能抢先占领东北。在争夺东北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如果不让开大路给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也就占领不了两厢,也就不可能有后来辽沈战役的胜利。
曾国藩说:“就全局观之,则两利相形,当取其重;两害相形,当取其轻。又不得不舍小而图大,舍其枝叶而图其根本。”
胡林翼说:“军事之要,必有所忌,乃能有所济;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若处处设备,即十万兵亦无尺寸之效。”
腓特烈大帝也说:“宁失一省之地,而不分散赖以取胜之兵。”
因此,在战争中,集中兵力,就意味着必须有意识地将若干阵地让给自己的对手。
竞争也是如此。正如詹姆斯•奎因所说,没有一家企业有足够的资源在所有方面压倒对手。因此,竞争者不仅必须有意识地确定要把哪些地盘让给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且还要使次要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减至最低程度。
只有这样,竞争者才能把关键的资源集中到最关键的地点上,才能最有效果和最有效率地利用自己的资源。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力量: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2859.html
推荐文章
09-06
1 随改变而来的不适感不是你的敌人09-06
2 梳理问题乱麻09-04
3 大脑是一台收发两用的无线电机09-04
4 成功第15阶:宽容09-04
5 人生歇后语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