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决定尤其复杂,这是因为它们与其他决定交织在了一起。除非先解决B,否则无法决定A,而B的解决又取决于C。有时各个决定紧密相关、互相重叠,你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更别提做出决定了。 我认识的一对夫妻要决定是否搬到伦敦(距离他们的现住地150公里远),他们准备把孩子送到伦敦的学校,而且妻子在考虑减少工作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重新培训自己。如果真这么做了,她应该重新培训什么?他们在做出其他决定前不知道该怎么在搬家问题上做出决定。就是这样纷繁复杂的问题常常导致停滞和拖延,而原因就是过于复杂。
可如果你能动用全部的思考能力,你完全可以解开这些复杂的难题。相信我,你应该先对所有需要考虑的因素做出排序。确定未来居住地前,你可能还没必要考虑送孩子去哪所学校上学的问题。假如你不想搬到伦敦,那么重新培训的选择可能就会受到本地现有课程的限制,所以你还是要先确定“究竟去不去伦敦”这个问题。
这么做不仅能让局势变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让你明确是否需要重新安排优先事项。也许当你从这个角度思考时,你会意识到对学校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而你不希望让学校的选择受限于自己的居住地——你宁愿围绕学校选择住所,而非围绕住所选择学校。
很好,你有进展了。确定住在哪里前某些决定将处于暂停状态,你明确了自己需要率先做出某些决定。假设这一系列思考让你意识到学校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那么学校就是做出其他决定的限制条件:你必须住在离合适学校不远的地方。你甚至可能有一所指定的学校,那么住所位置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好了,以上做法确实有用,但你还有一些存在着内部关联的决定要做。所以下一步就是分别思考每一个问题。为了方便讨论,假设这里不存在更为复杂的因素。在理想状态下,你想在哪个专业领域接受培训?当大脑不纠结于其他事务时,你才能更清晰地思考这个问题。也许你最终没能得到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是知道最理想的答案是什么,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只有在仔细考虑各方利益,并且确定自己愿意做出多少妥协后,你才能做出清醒的决定。 按顺序排列各个决定,确定优先事项,再分别思考每一个问题;当你完成这一系列流程时,你会发现局势变得更为明朗了。我的朋友采用这个方法之后,意识到自己差点做出了一个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她不是真的想进入这个领域)。分离思考流程帮助她明确了自身需求。 当大脑不纠结于其他事务时,你才能更清晰地思考一个问题。 收集信息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不论事情是大是小,做出大部分决定前都需要一定的研究——换句话说,就是收集信息。例如,成本、所需时间、其他选择、他人意见等。之所以说“大部分”,是因为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非常主观性的决定(我想要孩子吗),这时整理思绪就比收集信息有用多了。至于其他决定,你需要收集商品目录、招聘广告、价格信息、招股说明书、联系信息、技术信息等。 不要忘了,很多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其他人的感受。团队其他成员对新的管理架构有什么看法?孩子怎么看待搬家?如果扩建房屋邻居会反对吗?商业伙伴是否同意你兼职?上了年纪的父亲是否愿意和你一起住?这些都属于相关信息,因此针对任何可能的改变你都需要调查了解相关人员的想法。这和征求意见不同,这是在了解利益相关方是否认同你所制订的计划。你并不需要按照他们的想法做事,但你需要知道他们对你的决定会有怎样的反应。 坦白地说,做某些决定时你需要了解很多事情,你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集到自己需要的全部事实和观点。你甚至可能会花费太长的时间进行调研,导致自己完全无法做出决定 。我有一个朋友,用了十年的时间才确定要不要放弃一份自己痛恨的工作。 在收集与研究相关信息的问题上,你必须找到平衡。你需要的是程度适中的信息量——不多,也不少,刚刚好。既能让你在充分了解信息后做出决定,又不会让你承受过多信息带来的压力,见树不见林。 所以,你究竟需要多少信息呢? 说实话,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答案取决于你要做什么决定。你需要想清楚,在目前阶段哪些研究是必需的。不要让暂不需要的信息堵塞自己的大脑,有时候你的研究就是在浪费时间。 假设你在考虑申请某份工作,目前你需要的就是决定是否申请这份工作的信息。所以工作描述、薪水、工作地点、职业前景(公司内或者离职后),这些信息就是你必须了解的;你也需要大致了解雇主是不是个好人。如果这些信息足以说服你不去申请这份工作,那么收集其他信息就是浪费时间。你需要从杂乱的信息中筛选出这些关键的信息。 假设你已决定申请一份工作,这时你才应该开始为下一个决定做研究:如果对方开出合同,你会接受吗(你可是个者,他们当然会给你开出合同)。现在,你可能想了解与公司有关的更多细节,例如,工作时间、出差量、同事、行业内成员和员工对公司的看法等。换句话说,除了要收集能让自己在面试中表现出色的信息外,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可你在做出申请工作的决定前,不要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否则你只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不要让暂不需要的信息阻塞自己的大脑。 筛选建议时考虑个人立场和偏见 需要做出重大决定时,我们一般会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如同事、家人、朋友、专业人士。这些人与结果不存在关联,但我们认为他们能够给出均衡、无偏见的观点。 如果真是中立的那就好了,可从本质上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无偏向性的观点。事实可能没有偏见(问题是,哪些事实?这个问题我会在后面详说),但观点永远带有个人立场,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假设你在考虑投资房地产,你知道有人做过这方面的投资,那么这个人就是很理想的人选吧!他们可以告诉你各种内幕,对吧?他们确实会,但这些都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形成的观点。假如他们的投资收益良好,他们有可能建议你去尝试。如果投资收益不良,他们则很有可能劝你不要尝试。可你我都知道,有些投资能成功,有些会失败,所以他们的意见绝非你唯一的选择。 我当然不是说你不要向他们咨询,他们可能确实拥有一些有用的见解。可你也不要因为他们的经验更丰富,就理所当然地以为他们的建议是正确的。如果你能找到其他的拥有不同经历的人,这会帮助你了解其他观点。即便如此,你现在拥有的也不过是两个经验比你丰富的人的个人观点而已。请记住,也许这两个观点在现实中都不适合你。 这就让我们回到了事实是否存在偏见的问题上。假设你收集的事实都是真实的,但负责呈现的人却可以选择与他们立场一致的部分事实,而这个选择过程显然包含固有的偏见。 只需要看看不同政治派别如何争论事实,你就能得到上述这个合理结论。一般来说(不过这种情况不一定总会出现),双方都会展现真实的事实,但支持的却是截然相反的观点。这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数据,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事实支持了他们的观点。 你咨询的对象可能无意这么做,但偏见是不可避免的。人们都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有时对事物的无意识信念会影响他们对事实的看法。想象一下,当你分别询问生长在富裕之家和在廉租房里长大的人的房地产投资建议时,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存在极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很有可能反映在他们的建议中。他们自己可能意识不到,但他们会引用能够支持自身观点的事实(见)。 我当然不是说不要征求其他人的建议,我的意思是要关注这种个人立场问题。者会在征求建议前思考这些问题,也会考虑偏见对建议的影响。 观点永远带有个人立场,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梳理问题乱麻: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3980.html
推荐文章
09-04
1 从村长到皇帝09-05
2 “老鼠”的胜利09-05
3 懒惰的管理者09-04
4 经典歇后语经典人生感悟09-04
5 经典歇后语心情歇后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