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功尽弃。
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起,奋战了7昼夜,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李嘉诚紧张而不慌乱,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由安装公司做,以及每一天的工作进度,全在日程安排表中标得清清楚楚。李嘉诚再一次表现出船长的风范,一切都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
在S公司购货部经理到达那天,设备刚刚调试完毕,李嘉诚把全员上岗生产的事,交给副手安排,亲自驾车到启德机场接客。
港岛到九龙,隔着一道称之为维多利亚港的海峡。那时还没有海底隧道,港岛到九龙的汽车一般不通。李嘉诚为了表示诚意,驱车乘汽车轮渡过海去启德机场。 之前,李嘉诚已为外商在港岛希尔顿酒店预订了房间。在回程的路上,李嘉诚问外商:“是 先去酒店休息,还是先去参观工厂?"外商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先参观工厂。” 李嘉诚不得不调转车头,朝北角方向驶去。他一路中忐忑不安,全员上岗生产,会不会出问题?汽车驶近工业大厦,李嘉诚停下车为美商开门,听到熟悉的机器声响以及塑胶气味,他一直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 外商在李嘉诚的带领下,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由衷称赞道: “李先生,我在动身前认真看了你的宣传画册,知道你有一家不小的厂房和较先进的设备,没想到规模这么大,这么现代化,生产管理是这么井井有条。我并不想恭维你,你的厂,完全可以与欧美的同类厂相媲美!" 李嘉诚说道:“感谢你对本工厂的赞誉。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交货期限。你已经看过我们的报价单,如购货批量大,还可以更低廉。总之,信誉问题,请你们绝对放心。" “好,我们现在就可签合同。”美国人的性格,性急而爽快。 外商办完事,李嘉诚驾车送他去希尔顿。告辞时,李嘉诚说:“明天我来接你,去参观另几家塑胶公司。" 外商道:"不必去了,我倒想请你做我的向导,去参观中国寺庙。我知道你的内心,其实并不希望我参观其他厂,你好做我们的独家供应商。" 是的,李嘉诚说道,“我有这个自信。" 就这样,这家北美公司成了长江工业公司的最大客户,每年来的订单都数以百万美元计。并且,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获得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日后发展为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为李嘉诚进军海外架起一道桥梁。 其后的七八年间,长江的塑胶业继续保持着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当时全港的塑胶业亦一派兴旺。据当时的港刊报道: "本港塑胶花工业,喜气洋溢,美国在圣诞节期间,塑胶花的畅销情形,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美国塑胶花进口商的所有已运到之塑胶花全数销清,尚供不应求…… “目前世界塑胶花贸易,香港占80%。香港成为最大的供应来源,且已获得价廉物美之好感。除美国之外,近时日本、西德、澳洲去货均已增多。" 经过这番冒险与努力,李嘉诚在塑胶行业的实力及声誉越来越强盛,牢牢地确立了霸主地位。不久他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 潮籍塑胶商在香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陈荆淮先生在《香港潮商经济发展述略》中谈道: “20世纪50年代初塑胶热潮来到的时候,潮商在这个行业中处于明显的落后地位。50年 代后期这种状况开始改变,从事塑胶业的潮商越来越多,据估计,潮商塑胶厂已占该行业总厂数的40%左右……1959年正是香港经济完成历史转变、全面起飞的时候。1969年,全港塑胶出口 金额14.4257亿元,比1959年1.6214亿元上升9倍多;而这个出口额中潮商约占55%。" 在潮商的塑胶热中,李嘉诚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激励潮商加入这一行业。李嘉诚在倾心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也给予了潮商同业一定的帮助。 李嘉诚一直认为,他比较热衷,也比较擅长经商,而对担任政府和社团公职不感兴趣。这应该是事实。不过,他在任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期间,仍不虚此任,不负众望,做了一件至今功德无量的事。 1973年,因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价格由年初的每磅6角5分到秋后竟暴涨到每磅4~5元。塑胶制造业一片恐慌,如临末日。不少厂家因未储备原料,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本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为入口商垄断。其实,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还不是石油危机,国外塑胶原料的出口离岸价只是略有上涨。主要是本港的入口商利用业界因石油危机产生的恐慌心理,垄断价格,一致提价。又由于炒家的介入,把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 在这场关系到香港塑胶业生死存亡的危机中,身为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挺身而出,挂帅救业。此时,李嘉诚的经营重点已转移到地产,收益颇丰,塑胶原料危机,对长江整个事业,影响并不大。李嘉诚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公心和义务。 在李嘉诚的倡导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其中还有非潮籍塑胶商。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入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对方不予理睬。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很快达成交易,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分配给股东厂家。在这种形势下,其他原料入口商不得不降价。 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从此烟消云散。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有惊人之举。他从长江公司的库存原料中,匀出12.43万磅,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硬胶原胶,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 在危难之中,受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 “盛极必衰,月盈必亏。”执香港塑胶花牛耳的李嘉诚,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塑胶花的大好年景还会持续多久?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塑胶厂遍地开花,塑胶花泛滥成灾。据港府劳工处注册登记的数据,塑胶及玩具业厂家,1960年为557家,1968年增加到1900家,1972年则猛增到3359家。该行业的就业人员,由1960年占全港制造业劳工总数的8.4‰增加到1972年的13.2%。据估计,该行业的厂家,有半数以上是塑胶花专业厂和兼营塑胶花的。 长江拥有稳固的大客户,销路不成问题,可有不少塑胶花厂家销路不畅,竞争变得日益残酷,终将对长江产生不利影响。 塑胶花业的兴旺,除它自身的优点外,迎合了人们赶时髦的心理,不能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曾几何时,富人穷人,皆以系塑胶裤带为荣,到后来,渐渐鲜有人问津,人们还是觉得真皮裤带好。 塑胶花何尝不是如此,塑胶花就是塑胶花,不可能完全替代有生命的植物花。李嘉诚从海外杂志上了解到,有的家庭,已把塑胶花扫地出门,种植真花。国际塑胶花市场,渐渐向南美等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李嘉诚为人处世经商成功之道32:http://www.yisoumao.com/meirongmeiti/3950.html
推荐文章
09-03
1 座右铭大全经典app09-04
2 策略营销809-09
3 7字网名图案符号心碎09-03
4 女人经典的座右铭致自己简短201809-04
5 公司金融法律原理大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