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并不喜欢困惑,它倾向于接受第一个接触到的有逻辑的、能帮助它厘清困惑的结论。为了让某人毫无异议地接受某个观点,你可以先让他产生一点困惑,比如使用一个表意不明的词——“或者”。
如果你想让你的学习伙伴做一件事情,比如快点儿提交报告,那你就可以告诉他,他可以“现在交报告,或者……”无论你在“或者”后面说什么,他都会认为那是给他提供的另一种选择:现在,或者以后;今天,或明天。如果“或者”后面说的依然是同一件事情,比如“现在或者马上”,那就会让人困惑了,与大脑在听到“或者”后的预期有所不同。他势必会觉得你给的截止时间有点儿不合理。但是在你这样告诉他以后,立刻再说一件完全不一样的事情,然后以一个问句结尾,那么他就会更加留意那些他更能听懂的部分。如果你说:“我需要你午餐前发邮件给我,或者在你出去吃饭之前发给我。还有一点,我希望你在这个项目上进展顺利。有没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
然后他就会想:“他第一次的话听起来有点儿怪,我就直接跳过去吧。然后他又说了什么?是的,项目进展顺利。但是我想跟他谈谈这件事。”那么他就会说:
“是的,如果今天下午能一起完成就再好不过了。”只要他说出了这一点,那么一开始的困惑就会被抛在一边。
这样的方式会让人们觉得他们还是有选择的,即使事实上并没有。你看,你说的话并未完全从他脑子里消失,提交报告的事情依然存在,你只是让他忽略了他其实并没有什么选择这一点,他会觉得午餐之前交报告是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事实上,“选择”这个词已经无可避免地进入他的潜意识里了。
这个方法看起来颇为复杂,但是这个报告的案例只是想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方法。当你远不能确定对方是否愿意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式行事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只有在这个情况下,这个方法才能发挥最大力量——“我相信你在离开之前一定会去买真空吸尘器,或者把它带回家。所以你觉得红色的适合你,还是黑色的适合你?”
对方绝无拒绝机会。
“或者”是众多不起眼的字词之一,其中大有文章可做。我想你会用这个技巧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或在与对方交流时占得优势。或许你已经在尝试使用前面学过的技巧,也许已经见识到了这些技巧确实有用,想要立刻把我别的书也一并买回去;又或者你在计划一次买一本。唯一重要的事是,你正在获取的知识正好是你需要的,而我希望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当然,提高沟通能力与占得上风是同一件事,你当下买书或以后再买于我并无差异。只要你学会其中的方法就可以了。
正确地使用“你”
“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每当我们看到、听到或经历什么事时,脑子里第一时间就会浮现这句话。其实我们每天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一遍一遍地问自己这个问题,而下一个问题就是:“我能否从这件事里有所收获?如果有,是什么?”当你与其他人交流时,你可以从对方的角度帮助他解决这两个问题,即使他本人并未提出。这样对你自己所求的结果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喜欢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获,而这正是此处所讲的技巧的特征。这项技巧就在于你如何安放一个字——“你”!
首先,尽量频繁地在句首使用“你”,这体现出你在优先考虑他人以及他人的利益。这个方法非常适合用来请求帮助。假设你不想去开会,如果你说:“我一定要去开会吗?”听起来你像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对方一定会回:“也许你应该也考虑一下别人。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该当如何?”
但是如果你从他人的角度这样问:“我不出席会议,你们可以吗?”问题就不再是你是否一定要去,而变成了对方是否能独立负责这个会议。答案自然是可以。“没问题,如果你不能参加的话,我会坚守岗位、主持会议的。”
当你需要帮助时,不要说:“我需要帮助。”而要说:“你能帮我吗?”两者在语言上或许并无太大差别,但是在听的人心里却是天差地别。在前一种情况里,你开口便是需要帮助,把问题留给了同事,而同事或许并无提供帮助的动机。在后一种情况里,你令对方主动自问是否能帮助你。如果他有能力帮助你,自然就会付诸行动,因为他希望自己更加友好助人,就像大部分人那样。
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情况。将你的话跟对方联系起来会显得你们更加亲密。不要说:“做得好!”要说:“你做得真棒!”
为了增强融入感,也不要说:“结果正如所料。”要说:“你会发现,结果一定不出所料。”
向老板汇报时,不要说:“周五有一场会议。”要突出针对性:“您周五会来参加会议的,对吧?”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下面解决第二个问题:“我能从这件事里获得什么?”如果你想让你女朋友帮你做些什么,就要先确定你女朋友能从中获得什么。如果你这样问她:“斯图尔特•戈登拍了一部新电影,肯定不错,要不要周五一起去看?”那她会想:“他觉得不错,我也会觉得好看吗?”但是如果你这样问:“你一定会爱上斯图尔特•戈登的新电影的,周五一起去看吧!”那就已经说出了她能从中获得的:她会爱上!当然,她可能还是会自问,或问你(问你的可能性更大),为何她会喜欢这部新电影:剧情很吸引人吗?有没有涉及乳胶特效化妆的刺激场面?杰弗瑞•考姆斯是否参演了?或是别的什么。注意当前的实际情境,她其实是在请你帮她找一个她会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她是否会喜欢这部电影不再是问题,问题变成了她为什么会喜欢。通常别人甚至都不会问你这种问题,大家都在尽量避免思虑过多,因为思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由于你替她做了思考,决定了她对这部电影的观感,告诉了她能从这部电影里得到什么(一次美妙的观影经历),她自己就不必再费心了。这对她是一件好事。毕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就一直是由身边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比如家长、老师或其他权威人物,我们很容易就能退回到从小养成的模式中。
用“你”字开头,以表示你在为对方考虑,然后说出对方能从中获得什么,他们就会出于自身利益而听从你的每一次突发奇想。
补充提示
“你”这个词也是表示赞美的关键一环。普通的赞美,如“我觉得你的外套很酷”,虽然指向穿外套的人,却将焦点转移到了说这句话的人身上,那么重点就落在了说话人的品位上,而不是外套本身。这也是很多人不那么享受赞美的原因之一。他们明白,赞美通常只是某个人的一种炫耀方式。
将赞美的焦点放在对方身上,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再强调一遍,要以“你”字开头,不要说“我觉得你的外套很酷”或“我认为你比赛时那一投帅呆了”,停止说你自己。请说:“你穿这件外套真的很酷。”“你比赛时那一投帅呆了!”
多使用“我们”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参与某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社群意识是最有用的概念之一。因此,你要尽量多用“我们”这个词。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把这个词用于相互认识的人、关系亲密的人,或在某方面有关联的人,比如家人或同事。通过在交流中使用“我们”或“咱们”,你甚至能在陌生人之间创造出一种亲昵的关系。陌生人听到这样的话会备感亲近,感觉你是“同一阵营的人”。反过来,当你有所求时,他们也会给你所需。
你可以经常在说话的时候加入“我们”或“咱们”。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平常不假思索就会说出口的一句话——我猜你应该经常说:“我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啊!”(当然你也可以说:“多棒的天气啊!”但是你不会。)至于“我们”的确切所指范围,并不总是那么重要。例如,在说到天气的时候,“我们”可能是指所有享受到这个天气的人,也可以表示“在同一个部门工作的人”、“喜欢某种饮料的人”或“一般人”。通常情况下这一点也无须刻意解释。如此措辞会带给人一种社群意识和归属感,屡试不爽。
所以你不应该说:“这份季度报告看起来很棒。”要说:“咱们的季度报告看起来很棒。”不要说:“你觉得这对公司业务意味着什么?”要说:“你觉得这对我们公司的业务意味着什么?”在私下里,更不要说:“那样看起来不太好。”要说:“你觉得我们有胆量去做这件事吗?”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没有选择余地的“或者”: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3149.html
推荐文章
09-14
1 造句大全:让你的句子给心灵带来幽默宁静的安眠药!09-04
2 人生感悟经典歇后语女生09-04
3 成功第10阶:令人愉悦的个性09-04
4 一句经典歇后语唯美歇后语09-05
5 了解他人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