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做些热身活动,怎么样?一般来说,运动前你会先做拉伸。心理锻炼也是如此。你已经调整好状态,接下来,把精力集中在创造性思考练习前,你要先活动一下思维。
我们可以做的练习有很多,具体选择什么并不重要——但你不能陷入新的思维定式,所以不能总做出同一个选择。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或书上找到很多建议,你也可以自己发明创造。你追求的应该是任何能强迫自己在几分钟时间里就进行多元化思考、让自身思维进入正轨的方法。
多元化思考意味着从一个起点出发后,尽可能多地向多个未知方向前进,而这正是创造性思考的重中之重。 这与聚集性思考正好相反,这种思维方式是聚集不同想法得到一个简单的答案。聚集性思考是解答数学问题需要的思维方式,却不适合需要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如果询问一个天生的聚集性思考者如何使用砖头,他们大概会说砖头是用来建房子的。但多元化思考者却会说,他们可以用砖头砸开门,或者压住纸箱不被风吹走,或者用砖头打碎窗户,或者阻止停在坡道上的车下滑,或者把砖头敲碎并放进花盆里引导水流,又或者将砖头垫在脚下帮自己眺望墙的另一边。
尽管大多数人会倾向于成为聚集性或多元化思考者两者中的一类,但在必要时,我们可以自由切换到相反的思考方式。每次在商店里清点零钱时,你就是在做聚集性思考。而要回答“过生日想要什么礼物”这种问题时,你就需要多元化思考方式。想发挥创造力时,你自然需要多元化思考方式。
上面提到的砖头问题是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描述了如何保持开放心态才能让自己为创造性思考做好准备。试着在两分钟内对一个常见物品想出10个不同寻常的用法,例如,一张纸巾、一个杯子、一部手机、一本书或一支打孔器。
进行这样的思考时,你需要每次都换一个不同的主题,否则就会陷入新的思维定式中。所以我们进行创造性思考练习时也需要经常变换练习方式。我们的理念是刺激大脑中的创造力部分,使其为真正重要的任务做好准备,就像发声练习可以让你准备好唱歌、用洗发水前必须先打湿头发一样。
运动前,你会先做拉伸。
发散思考时没有
系好安全带,我们要开始很严肃地思考了。仔细一想,没必要系好安全带……如果给自己的思维附加限制,你就无法自由发散地思考,无法让心绪自由翱翔。而自由正是创造性思考的关键。即便最不可能的道路、最没有希望的创意、最出人意料的想法也会让你迎来灵感迸发的瞬间。
听着,如果非要留出一部分大脑功能去评价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非要说出类似“这个想法太傻了”“那个做法肯定没用”“是啊,你怎么说服其他人同意”这些话,等待着你的注定是失败。事后你有的是时间这样想,在你得出了一个(或多个)值得认真分析的想法后,这时才是批判性思考技能发挥实力、创造性大脑需要休息的时候。
而现在,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多地获取想法和创意。所有想法,各种各样的想法都算数。确定这些想法究竟好不好、是否可行、是否受欢迎或者自己能否负担得起,这是以后的事。连看起来最糟糕的想法都可能会转变为出色的想法,可前提是不能从一开始就持否定态度。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曾经说过:“想拥有好的创意,你必须拥有大量创意。”鲍林是历史上仅有的在两个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个人之一 ,他认为有用的方法想必对我们也是有用的。我当然不是说你的所有的想法都很出色,也不是说所有的想法都能变为优秀的创意,可在早期阶段就进行严格的审查,你肯定会放弃一些本不该放弃的想法。
我的一个朋友产生了一个想法,她认为说服其他人重复利用礼物包装纸会有极好的环保效果。这听起来似乎毫无用处,因为假如这个方法可行,我们早就开始做了,不是吗?这样做不仅能省钱,还能保护环境,我们肯定会这么做对不对?问题在于包装纸很容易被撕坏、变得褶皱,大多数人在拆礼物时会直接撕碎外面的包装纸。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个想法没用,不做考虑。但我朋友不是这样的人。现在她正在成功地运营着一家公司,生产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纸。她的想法也从改变其他人的态度转为改变包装纸本身。现在再去回想,如果像扔掉包装纸一样放弃自己的第一个想法,她显然不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在现在的阶段,你只需要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不需要做出评价。更重要的是,你的大脑很难同时发挥好“想象”和“分析”两种功能,只有让大脑不受阻碍地进行创造性思考,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否则就像开车同时挂空挡和挂五挡一样,你没法同时兼顾。试图兼顾两方的结果就是挂到了第三挡,而这显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如果你希望获取大量想法,那么想办法做记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自由发散的思维才不会被可能遗忘的焦虑心情所妨碍。写在纸上,或者用语音记录下来,你就可以继续自由思考,不用担心自己可能会忘记前面的想法了。
如果给自己的思维附加限制,你就无法自由发散地思考。
确定自己身处哪个思维框架中
很多人都会劝你“跳出思维框架”。跳出思维框架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方法很好、很有效果,也很有助益。但其中绝大多数方法并没有明确或者描述你应该移除的“思维框架”。
广义上说,我们当然知道“框架”是什么意思。框架指的是僵化的思考方式,其中的沟壑会引领我们走向同一个目的地。可具体到个人或正在进行的创造性练习上,这个思维框架指的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事件不同而不同。可你会提出这种问题吗?这就是各种跳出思维框架的方法缺失的地方,而这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明确知道思维框架是什么,跳出这个框架的难度就会大幅降低。所以,我们要把确定思维框架当作起点。
这个方法在商业环境中的效果极好,可以为你创造竞争优势。我身边的本地面包零售店都在城市里,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更多;如果想开一家附带咖啡厅的面包店,你就应该在市中心开业。可几年前有人决定跳出这个思维框架:他们在郊外一个小型的商业区开了一家带咖啡厅的面包店。这个地区没有足够的人支撑面包店业务,所以你可能对面包店的发展不抱什么希望。然而,这家店如今却成为整个地区最知名的面包店,咖啡厅也经常爆满。原因是什么呢?除了食物好吃外,这里比在城里停车容易得多,所以人们更愿意选在这里碰面。开设这家面包店的人发现了“在城里选址”这个思维框架,然后跳出了这个框架。
你也有可能同时处于多个思维框架中 (具体什么样我不清楚,我猜可能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假设你想把小镇上的礼堂设计成婚礼会场,那么“小镇礼堂”就是一个思维框架,有没有必要换个地方办婚礼?暂停一下,你还陷入了名为“婚礼会场”的思维框架。此时你又要想办法跳出这个思维框架。你可以选择先办结婚仪式,然后请亲朋好友吃顿大餐;也可以选择在两个好友的陪伴下去婚姻登记处,登记后度蜜月(度蜜月也是个思维框架),玩回来后再举办一个大派对。当然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
跳出思维框架后,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回到框架中。但你至少需要看一眼外面的世界,确定自己究竟是真的喜欢这个框架,还是仅仅因为身在框架中而只会产生某种类型的思维。即便重回思维框架,你的眼界也会因为在外面的那段时光而变得更加开阔。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思维框架对你来说才是可选择的。和盲目地守在思维框架里相比,这时你的想法会更有创造性、更有趣,也更让人兴奋。
明确知道现有的思维框架是什么,跳出这个框架的难度就会大幅降低。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开放、多元化思考: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3074.html
推荐文章
09-04
1 经典的歇后语心情歇后语09-05
2 良性的竞争机制使执行更给力09-05
3 决策:让员工参与进来09-05
4 看清“孩子不听话”这一伪命题09-04
5 人生的歇后语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