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砂子地里放屁——不害你那口碜】(歇)砂:同“沙”。口碜:即牙碜,因食物中有沙子,嚼时硌牙。 指说话不知羞耻。含责骂意。
2、 【一锄头是动土,两锄头也是动土】不论做多少次,反正事情 性质都是一样。清代《十二楼》:“那也顾他不得,一锄头也 是动土,两锄头也是动土,有心行一番霸道,不怕他不依。”
3、 【有男不娶老生囡】(谚)老生囡:父母年老时生下的女儿;老生女儿容易被溺爱、娇惯,养成任性、懒惰等不良习性。指有儿子的话,不可让他娶老生女儿。
4、 【得意不宜再往】(谚)得到一次心满意足,切不可接二连三再去。指凡事必须知足知止,贪得无厌定会招灾惹祸。 也作“得意之事,不可再做”。
5、 【墙上的泥坯——去了一层又一层】(歇)泥坯:抹在建筑物表面的泥层,掉了一层可以再涂一层,旧时歧视妇女,把妻子比作“泥坯”。指妻子死了一个又再娶一个。
6、 布袋里装牛角——内中有弯
7、 【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谓活受罪。或说:求生不得,求死无 门。香港金庸《射雕英雄传》:“若是落入了他们手中,被充 作官妓,那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了。”
8、 牛吃破草帽——满肚子的坏圈圈
9、 爸爸下岗四个月却换了五次工作,蹬三轮、摆小摊的体力活他看不上眼,总想找一个既体面又挣大钱的活干。爷爷告诫他说:“能大能小是条龙,能大不能小是条虫。在哪行干好都不容易,哪行干好都会有出息。”(河南·社旗)
10、 【头发不剪,总要长的】(谚)比喻事情发生了,要及时解决,不然会发展到不可收拾。
11、 【睡不着觉埋怨枕头】(惯)比喻自己有问题,却责怪埋怨别人。
12、 善书者不择笔。
13、 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14、 【拾银子拾钱不拾骂】没有指名骂人,无须搭理。王蒙《活 动变人形》:“世上有拾金的,拾银的,有拾铜钱的,就没听说 过有拾骂的。我骂的是你,谁说的?”
15、 【除了灵山别有佛】(谚)灵山:灵鹫山,佛祖圣地,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居住。比喻凡事不可只认一条死理,要能够灵活变通。 也作“除去灵山别有庙”。
16、 【 蚂蚁啃骨头】指聚集众多的力量,完成巨大的任务。图 书:“买主就这样联手压倒卖主,小户们就是这样打败大户 的。事后有人感叹说,这是蚂蚁啃骨头。”
17、 嘴巴上挂油瓶——油嘴滑舌
18、 十五个秫秸当标杆——七长八短
19、 【明人不做暗事】(谚)明人: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背地里做的见不得人的事。指明人做事正大光明,绝不鬼鬼祟祟,搞阴谋诡计。 也作明人无暗事。 明人不做暗事,好汉不使暗拳。
20、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谚)指人到中年,精力、体力都开始走下坡路,事业上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正如月亮过了十五,一天天暗下来一般。
21、 【事有凑巧,物有偶然】(谚)凑巧:恰巧凑合到一处。偶然:意想不到的巧合。指天下事,往往有完全出入意料、恰巧凑合到一起的。 也作“物有偶然,事有凑巧”。
22、 【戳穿西洋镜】(惯)西洋镜:也叫西洋景,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可上下或左右推动若干画片,观者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揭穿假象或谎言。 也作戳破西洋镜。 拆穿西洋镜。
23、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歇)水银:银白色液态金属,比重大,泻地呈圆珠状滚动,遇有空隙便滚入其中。形容会钻营。也指能利用一切机会。 也作“水银渗地——无孔不入”。
24、 【唢呐里吹出笛子调——响的不一样】(歇)唢呐、笛子:都是管乐器,唢呐管身正面七个孔,背面一个孔,竖着吹;笛子有一排供吹气、蒙笛膜和调节发音的孔,横着吹。 响:谐“想”。指实际情况跟原来的设想不一样。
25、 敲着饭碗讨吃的——穷得叮当响
26、 【胆大能有将军做】有决心,有勇气,能够做大事。反义 说:胆小不得将军做。清代《何典》:“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 己威风……岂不闻胆大有将军做?若如此胆门小,怎做得 将军?”
27、 【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下子】接近灭亡,拖延的时间不会 很长了。类似的:秋后的蚂蜂命不长/秋后的蚊子,飞不了 几天。传记图书:“他自己讲过,自己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 几天了。他现在想的,只是如何尽人子的一份孝道罢了。”
28、 【好过的年,难过的春】(谚)农历大年是容易过的,但整个春天是难熬的。指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穷人没粮又没钱,难以度日。
29、 【跳槽】“跳槽”一词已成现在流行语了,是个热门话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人离开原来的单位到别的单位。”不少人认为它是个新词,其实古已有之。跳槽原指牛马发情时烦躁不安,不好好在自己的槽里吃草料,而到别的槽里去吃。转义指男女间的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甄后圹上行》日:“魏明帝初为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毛氏有宠,而黜虞氏——其后郭夫人有宠,毛后爱驰,亦赐死。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这里说得明白,“跳槽”一词始于元代,且仅指男女间喜新厌旧。到明代,市井文学勃兴,旧语翻新,“跳槽”一词畸变为“妓女隐语”或“妓寨背语”。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之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意思很明白,是说妓女或嫖客另投他人。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桂枝儿》里有一首《跳槽歌》,歌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 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不难看到跳槽的用例,其词义已向非劣性方面转化,与时下流行义基本相同。“跳槽”这个充满狎邪意味的词被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了。
抖音歇后语经典
30、 【拔短梯】(惯)拔:抽掉。比喻无端毁约失信,置人于困境或死地。
31、 一天,老师让做报纸上的作业题,由于我的报纸忘到家里了,就找出差生陈垒的报纸做。有位同学说:“陈垒啊陈垒,你可真是买了爆竹给别人放。”(浙江·宁波)
32、 数学考试,有一道应用题做错了,妈妈让我找原因。我说老师读这道题时读得太快了,妈妈批评我说:“不说自己桶绳短,光怨别人水井深。”(山西·平陆)
33、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歇)指分不清好人、坏人,好意、歹意,错把好人当成坏人,或错把别人的好心当作歹意。常含责骂意。 也作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丑人。 狗咬吕洞宾——有眼不识好人。
34、 摆渡不成翻了舟一两头耽误
3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释义:原是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指种什么就能收获什么。后比喻做了什么事情,就会得到什么结果。例句:古人有篇偈子说得好,道是:“朝看释伽经,暮念华严咒,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36、 秫秸秆儿当大梁——顶不住
37、 【官不打送礼之人】(谚)当官的不会责打向他送礼物、表殷勤的人。 指给人好处就不会受到非议或责难。 也作“官家不打送礼的”。
38、 火镰对火石——碰就发火
39、 【五湖四海都行船】释义:比喻哪里都可以去,在哪里都有行动的自由。例句:“你刚才说得好,五湖四海都行船,咱们各走阳关道,你凭啥仗势欺人?
40、 太平洋搬家——翻江倒海
41、 【卜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惯)出世:降生,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才有一佛降生。升天:死去。 1形容历时极久或非常难得。2形容折腾得死去活来。 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生天:指死。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涅槃:佛教用语,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佛或高僧死去的代称。
42、 【睁着眼做,合着眼受】(惯)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罚。 也作“开着眼做,合着眼受”。
43、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释义:对阵势运用得是否灵活巧妙,完全在于指挥者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在于”又作“存乎”。例句: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苗子们今日过年,正好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44、 【累不累,想想曾经插过队】十年动乱中,中学毕业生大批 去农村插队务农,生活艰苦。意即不要害怕困难,不要害怕 吃苦。池莉《来来往往》:“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 累,想想曾经插过队,这是康伟业自己编的顺口溜,其实也 就是他对待困难的指导思想。”
45、 【三明治】“三明治”是“进口”货,它来自英国,意思是“夹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来是大不列颠王国侯爵的封号,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约翰·蒙泰古是一个喜爱玩纸牌的贵族老爷,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纸牌之中,玩得废寝忘食。有一天,已到了吃饭时间,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肠和面包片拿来,随手将肉和香肠夹在两片面包之间,一边吃一边玩纸牌。以后,这种用两片面包夹肉或香肠的吃法就流传开了,并以这位爵爷的封号来命名它。
46、 爸爸常教育不爱劳动的哥哥:“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劳动是个宝,一生离不了。”(湖南·长沙)
47、 【画虎不成反类狗】(惯)老虎没画成,却画得像只狗。比喻本想办好事情,没想到却搞得更糟。 也作画虎不成,反倒类犬。 画虎不成,反类其狗。
48、 【 一口说出二十四朵莲花】不少一个瓣花、话谐音,指说话细 致周到流利。成语:口若悬河。姚雪垠《李自成》:“你就是 一口说出二十四朵莲花不少一个瓣,咱老张也不信!”
49、 【倒霉】“倒霉”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坏。倒霉一词源自江浙一带的方言,原作“倒楣”。 “倒霉”一词产生的时间并不算长,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候,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限制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范进中举”虽是小说中人物,却是当时真实的写照。为了求个吉利,江浙一带有个习俗,学子们临考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树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树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下,叫做“倒楣”。后来,以讹传讹,把“倒楣”写作“倒霉”。
50、 【你有毒药,我有解方】(惯)解方:解毒的药方。比喻比对方技高一筹或总有对付对方的办法。
51、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52、 【有根才开花,有蔓才结瓜】(谚)没有根的草木开不了花,没有蔓的植物结不出瓜。指凡事必定先有根本,然后才能发展壮大。
53、 苦水里泡大的杏核儿——苦仁(人)
54、 嗑瓜子嗑出虾米来——碰到好仁(人)
55、 【灯不亮要人剔,人不明要人提】(谚)指油灯不亮,需要人剔去灯花;人一时糊涂,需要别人从旁提醒。
56、 【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见“饶你奸似鬼,吃了洗脚水”。
57、 【快马加鞭,永不下鞍】释义:比喻快速前进,永不停止。例句:你们看,现在像一片绿色的湖水,看着它,你就有信心,有力量,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中快马加鞭,永不下鞍!
58、 妈妈见我总是不愿干家务活,就说:“照你这样懒,长大了讨饭溜河边也干着瓢。”(安徽·五河)
59、 锥子沾香油——又尖(奸)又滑
抖音歇后语经典
60、 妈妈叫我拿梳子给她,而我却拿了牙刷。妈妈说:“你真是摸到黄牛就是马。”(安徽·庐江)
61、 【耍笔杆儿】(惯)指人有文化、能写会算。也指靠给别人抄抄写写或写文章为生。
62、 【吃甘蔗上山——一步比一步高,一节比一节甜】(歇)本指离地面越来越高,味道越来越甘甜;转指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甜蜜。
63、 【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释义:比喻情况不好判断。例句:“我警告你,小王,你有时太快嘴利舌,你知道会闯出多大祸!我看你还是不了解咱们的处境。我们谁都得应付,谁都得伺候,你知道哪炉香烧不到就出事呀!你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啊!唉唉……”
64、 【小池塘养活不了大鱼】(谚)比喻条件差、规模小的地方,难以使用高资格高水平的人才。
65、 花完了奶奶上午给我的五角钱,下午我又伸手向爸爸要钱了。“你呀,可真是狗头上顶不住四两油,这样乱花钱哪行?”奶奶摇头叹气说。(安徽·宣州)
66、 鸭绒被裹尸体——舒服死啦
67、 【瞎子过河——不摸水深浅】(歇)深浅:本指水深浅的程度,转喻事情的根底。比喻不知道事情或人的根由、底细。
68、 【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人堵一道墙】释义:开一条路,指遇到困难得到帮助;堵一道墙,指给自己增加障碍。意为不要得罪人。例句:他喃喃地说:“我是说犯不着去得罪人呀!自古道:‘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人堵一道墙’。都是街坊邻居,一出门就见面,闹翻脸多不好!……”
69、 【勤借勤还,再借不难】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70、 【逐客令】“逐客令”一词源自战国后期的秦国。起因是韩国派了一个水利工程师,名叫郑国,他帮助秦国修建了一项水利工程郑国渠。其目的是让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工程上,没有力量对外用兵。这个阴谋被揭穿后,秦王大怒,下令把别国在秦国做官的人一律驱逐出境,即驱逐客卿。李斯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李斯就写下了著名的文章《谏逐客令》,文章写得有理有据,终于感动了秦王,收回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做了“廷尉”,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后来,李斯又帮助秦王统一了六国,秦王才改王称帝。
71、 上课铃响了,我慢慢地走进教室。这时,老师已经把考试卷发下来,同学们都开始做了。我拿出铅笔慢慢地削起来,老师说:“你真是大火烧了眉毛还不着急。”(湖北·荆门)
72、 【被窝里放屁——独吞】(歇)讥讽人独占财物或好处。也作“蒙被子放屁——独吞”。
73、 鹅上台阶——靠猛劲
74、 【把官路当人情】(惯)指拿公家或他人的钱物给自己做人情。
75、 【乱世出英雄】(谚)战乱的年代,往往会涌现出收拾局面的英雄人物。
76、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谚)蠹(du):蛀虫。折:断。指蠹虫多了,能把树木蛀折;缝隙大了,能使墙壁倒塌。比喻贪污腐化的恶风不煞,法律制度的漏洞不补,定会酿成无可挽回的大祸。
77、 【一个好汉三人帮,一根屋柱三个桩】(谚)指一个人再有本事,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就像一根屋柱子,离不开三个木桩来稳固它一样。 也作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篱笆三个桩,好汉也要众人帮。 一个篱笆要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78、 【一壶难装两样酒】招待客人用同样的酒,谓对人不能有 厚薄。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壶 咋还偏装两样酒?自个儿的闺女媳妇不让进,别人呢,倒让 进了!”
79、 公鸡戴帽子一冠上加冠(官上加官)
80、 【话经千人口,老鼠变成牛】(谚)指口耳相传的话会越传越离谱。
81、 电视电话——耳闻目睹
82、 奶奶见我整天跑来跑去地玩,不知道学习,就说:“东边有虎去捉虎,西边有龙去捉龙。你这样,什么事也干不成。”(河南·林州)
83、 【龙生龙,凤生凤】释义:比喻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例句:“自古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会打洞。没有好家道,还能出了好儿女?”
84、 【少吃咸鱼少口干】(谚)少去吃咸鱼,就少了口的干渴。比喻人少管闲事,就不会惹出许多麻烦来。
85、 鸭子下水——呱呱叫;嘴上前;各奔前程
86、 【人靠衣服马靠鞍】(谚)人穿上一身得体的衣服,就会显得分外精神;马备上一副讲究的鞍鞯,就会显得特别骏美。指衣服对人体的形象美有极大的影响。 也作人的衣裳马的鞍。 人是衣装,马是鞍装。
87、 邻居有个小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贪吃,而且自己的东西从不给别人吃。他爷爷说他“你吃别人的东西吃出汗来,别人吃你的东西急出汗来”。(江苏·常州)
88、 头发丝儿打结——难解难分;难分难解
89、 火车上马路——出轨;越轨
90、 【茶喝二道酒喝三】(谚)茶喝二道:茶喝到第二道,茶味正浓。酒喝三:酒喝过三杯后,精神兴奋。 指二道茶方酽,三杯酒提神。
91、 鹅卵石掉酱缸——糊涂蛋
92、 【逢强智取,遇弱活擒】(谚)遇到强敌,就用智谋取胜;遇到弱敌,就用武力征服。指在与对方的争斗中,该用智时用智,该用力时用力,不可一概而论。 也作“逢强者智取,遇弱者力敌”。
93、 六九头刮春风——开冻(动)了
94、 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95、 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划不来
96、 家雀儿跟着夜猫子飞——白熬眼:吃食的吃食,熬跟的熬眼
97、 【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只是努力工作,无过高要求。中杰 英《在地震的废墟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无论什么样的 灾难降临也不罢手,像一个苦行僧那样虔诚。”
98、 【要就掏出心来,要就拿出刀来】谓爱憎分明。古华《金叶木 兰》:“我们瑶家自来弱小,但很少向恶人低头。有旬老话 讲:要就掏出心来,要就拿出刀来!”
99、 【万绿丛中一点红】指衬托得好。清代《儿女英雄传》:“那 庄门外本有无数的大树,此时正是浓荫满地、绿叶团云的时 候,远远的望着,那万绿丛中一点红,便有个更新气象。”
100、 火车上放电影——走着瞧
101、 【嘴上天官赐福,肚子里男盗女娼】(惯)天官:道教所信奉的三神之一;三神也称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传说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赐福于人。指嘴上说得冠冕堂皇,思想行为却卑鄙无耻。
102、 镜子里的馅饼——中看不中吃;好看不好吃
103、 司马迁的名著——史(死)记
104、 【人离乡贱】(谚)旧指人离开本乡本土,到外地去谋生,人地生疏,到处求人,总不免要看别人的脸色。 也作人离乡贱,物离乡贵。物离乡贵:货物离开它的原产地就值钱了。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105、 【鬼画符】(惯)符:道士所画的一种线条或图形,声称能驱鬼辟邪或给人带来祸福。1形容字迹潦草难认。2比喻骗人的谎言或伎俩。3玩弄骗人的伎俩。
106、 【中国】中国的英译名是China,有历史学家考证,英文china-词来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秦的音译。秦朝统一六国后,威名远播,周边国家就根据中文发音来称呼这个强大的帝国,并按照印欧语系的拼写方法,将“秦”拼写成chin,chin后来被附加了一个元音,成了“China”。还有,把瓷器翻译为China,则是在China-词产生之后,“这和中国瓷器的兴盛有关。中国素以瓷器扬名世界,八世纪之后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远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器王国”,但中国China得名与瓷器无关。
107、 【两斗皆仇,两和皆友】(谚)双方互相争斗,便成了不解的仇家;双方互相体谅,便成了相好的朋友。 指人际间的关系,应当是化敌为友,增强友谊。
108、 【乡有乡规,民有民俗】(谚)乡里有乡里的规程,地方有地方的风俗,不可忽视,也不可混同。指进入一个新的地域环境,必须顺从地方风俗民情。
109、 【东场搬到西场,也要三日饭粮】(谚)从东边场地搬家到西边场地,也得要耗费几天的饭粮。指凡搬动一次,总得有不少的耗费。劝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110、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释义:旧时用葫芦装药。比喻弄不清真相。例句:王工作员虽然也来过几次,可惜人年轻,识不透人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见人家表格细致,训练忙碌,反以为人家工作认真,大大称赞。
111、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释义:比喻各人有各人的爱好。例句:常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大干世界,尽管人们的喜爱各不相同,但却很难想象哪一个人会喜欢“失败”。
112、 【有钱难买老来瘦】见“干金难买老来瘦”。
113、 【 无马狗拉犁/无牛马耕田】借指替代,或不得已求其次。 相关的:有牛使牛,没牛使犊。周立波《山乡巨变》:“不要讥 笑吧,我做得什么队长啊!还不是无牛牛了马耕田。”
114、 小时衣裳老来穿——过时的货
115、 我爸爸妈妈平时总是忙忙碌碌,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我问他们:“你们总是忙,为的什么呀?”妈妈说:“不忙能行吗?身闲口自在,饿成皮布袋!”(河南·舞钢)
116、 【戳脊梁骨】(惯)指在人背后指责、议论。 也作“戳背脊骨”。
117、 【人老惜子,猫老吃子】见“猫老吃子,人老惜子”。
118、 看到我们一家人生活得很有规律,村里一位大嫂羡慕地说:“俺家做饭常是照时不照晌,少长无短的。你们家一年吃的应时饭,四季穿的变色衣,干啥都行是行,趟是趟的,真好。”(河南·郏县)
119、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见“人离乡贱”。
120、 没有登不上的高山,——蒙古没有下不去的洼地。
121、 【五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农民所盼。“五谷”的说法源自春秋战国时代。《韩非子·难二》中说:“务于蓄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人多。”它说明了掌握蓄养的规律和明了土地的特性,六畜才能迅速繁殖,五谷才能顺利生长,收入就会增多。五谷,古代有多种说法。《庄子·逍遥游》注五谷为麻、菽、麦、稷、黍;《周礼·夏官·职方氏》注五谷为黍、稷、菽、麦、稻。后泛指各种庄稼。
122、 青蛙腚里插鸡毛——算什么鸟
123、 【一口咬断铁钉子】(惯)形容人果断、坚决,说话算数不翻悔。
124、 老师要求我们做一件作品上交到学校的展览室,同学们正为此事而发愁。班长站了起来,充满信心地说:“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咱们大家在一起合计合计,一定会做出好作品来。”(广东-龙门)
125、 砍断了的毛竹——直着身子倒下去
126、 看着躺在床上的大婶,满脸愁容的大叔想让在军队中服役的儿子回家一趟。大婶知道后,摇着头说:“千难万难扛在肩,不动长城一块砖。还是让他安心服役吧!”(河北·巨鹿)
127、 口袋里盛米汤——装糊涂
128、 【杀了一只虎,留下一只狼】除恶未尽,留下后患。姚雪垠 《李自成》:“要杀,一齐杀,不要杀了一只虎,留下一只狼,纵 它伤人。”
129、 【跌倒不疼,爬起来疼】(谚)人往住在跌倒时不觉疼痛,爬起身来才感到疼痛。比喻人在受到屈辱之后,痛定思痛,会越想越觉得气恼。
130、 【吃柿子拣软的捏】释义:比喻欺负老实人或弱小者。“拣”又作“找”、“挑”。例句:留根:“这小子,吃柿子拣软的捏,看我留根好欺负啊!”
131、 【柳树上开花,没结果】释义:柳树的种子外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很像一团团白花,叫柳絮,种子非常小,不显眼,人们错以为柳树不结果。比喻事情没有个结果。例句:唉,他说命太苦,头一回说亲说了个你,闹了一回子,谁知道柳树上开花,没结果。
132、 邻居家的婆媳吵架,只是因为媳妇的一句话。奶奶劝架时说:“谁家的嘴皮不磨牙,说错了就改,何必吵架呢?”(湖北·钟祥)
133、 【主席】“主席”在我国现在指国家、团体或会议等最高领导职务。“主席”一词很多人认为是外来词,实际上“主席”是中国的特产,源于中国古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设施。我国古代没有桌、椅、板凳,室内先铺筵,然后再放上席。筵较宽大,故用来铺地,席较小是给人生的,古人人室先脱鞋,再走过筵,坐在席上。现在朝鲜、韩国和日本人的室内生活,基本上还是这样,据说是由中国传人的。入席时,客人有客座,坐时让长辈坐在里头,以示尊重,人多时,长辈就独居一席,这就是主席。《论语》中有一句话:席不正不坐。说的是坐的规矩,席子一定要摆正。《礼记》中也有这样一个规定: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五个人以上,德高望重者必须另坐一张席子,这就是主席。这个“主席”称谓后来被叫开,就渐渐演变成现在的会议主持人或国家、团体的领导人的最高职位名称了。
134、 【元旦】现在指公历一月一日,公元是国际通用的公历纪元,是从国外引进的历法。那么“元旦”也是外来的吗? “元旦”最初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元旦又称元日、元正、元春、元朔等。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腊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代在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相沿未改。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称春节,将公历1月旧定为元旦。
135、 【热水烫脚,顶住吃药】(谚)指每天用热水烫一次脚,舒筋活血,其效力顶得上吃药治病。
136、 【撒了芝麻捡个西瓜】见“丢了芝麻,捡了西瓜”。
137、 有一次,李叔叔叫他儿子小舟做一件小事,小舟眉头一皱,不愿干,走了。李叔叔说:“牛脑煮不烂,得多烧二斤炭。”(陕西·靖边)
138、 【 蠓虫飞过都有影】不可能没留下痕迹。姚雪垠《李自 成》:“蠓虫飞过都有影,何况是堂堂圣旨来到,能够瞒住 谁?”
139、 【七十三、八十四】民间有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七十三、八十四”对上岁数的人是一个忌讳的岁份。其实,“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岁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它只不过是我国历史上两个圣人归天的虚龄罢了。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圣人孔丘,一个是故国时代的亚圣孟轲。正巧孔子年仅七十三虚岁时命归于天,孟子活到八十四虚岁。因为孔孟都被尊为“圣人”,谁也不敢活过圣人,所以,他们归天的年龄也就成了不吉之年了。实际上,在我们周围的老年人中,死在七十三或八十四岁的,其实完全是一种巧合,如果比其他年龄段稍多一点的话,也是因为心理压力过重导致的,并非迷信所致。
140、 【 好汉不吃眼前亏】情况不利,不必硬拼。好汉,也说:光 棍。浩然《山水情》:“他懂得光棍不吃眼前亏的策略,更明 白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正理明言。”
141、 九条江河流两处——五湖四海
142、 【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儿——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歇)影戏人子:皮影戏中的人物。提醒人做事不要太露骨,免得被戳穿。
143、 【自己打嘴巴,给别人听响儿】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王 蒙《失态的季节》:“要不写个检讨,出发前给大进送去?他 一激灵。他也是要摘下舌头烧小菜的。他也是要自打嘴巴 给别人听响儿的。”
144、 我在门外玩,不小心碰倒了比我小三岁的小弟弟。他爬起来就往我脸上抓,抓得我鲜血直流。奶奶看见了心疼地说:“你真是麦秸垛怪大,压不死老鼠。”(河南·内乡)
145、 【男不跟女斗】(谚)指男强女弱,以强欺弱,不是男子汉的做派。一说,旧时男尊女卑,以尊斗卑,有失男子汉的尊严。
146、 【 你不仁,我就不义】报复对方。池莉《来来往往》:“你不仁 我就不义,可是如果人敬我一尺,我就还人一丈。”
147、 【差着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事 出《西游记》。此语指相差太大。成语:大相径庭。海外梁 厚甫《海客随笔》:“有时谈到某一政客的出身和背景,与事 实之相去,如十万八千里,也没有加以纠正的人。”
148、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谚)士人为赏识自己的人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女子为钟情于自己的人装饰打扮。指人生难逢知己,所以会竭诚报效。
149、 长篇小说——干言万语
150、 【砸饭碗】(惯)比喻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
151、 【胸口上挂笊篱——捞心】(歇)捞:谐“劳”。指费心劳神,操心。
152、 【路在口边】(谚)指出远门不认识路,勤动嘴问人就会知道。也指勤动嘴向人请教,生活前景就不会迷茫。 也作路出嘴边。 路在嘴巴上。
153、 弥勒佛的脸蛋——笑眯眯
154、 【新官上任三把火】此语比喻新上任的官员总是要先做几件有影响的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与“下马威”异曲同工。这个俗语源于三国时期的火战。据《三国演义》所描述,诸葛亮27岁出山当了刘备的军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三次用火攻战胜曹兵。第一次火烧博望坡,使十万曹兵所剩无几;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第三次诸葛亮借来东风火烧赤壁,号称83万的曹兵惨败,华容道随曹操逃出去的仅剩十八骑。这“三把火”使诸葛亮名声大震。当时,人们把这三把战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后引申为“新官上任三把火”。
155、 财神爷招手一来福了
156、 【省油灯】不是“省油灯”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费折腾,不让人放心。 “省油灯”源自宋代,当时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省油灯,可见,节能意识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已有之。现在的节能灯,可能是受了“省油灯”的启发。陆游最早记述了这种灯具,《斋居记事》云:“书灯勿用铜盏,唯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老学庵笔记》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历之。寻常盏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烛不然,其省油几半。”这种灯为瓷制,灯具内有夹层,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发,可省油近半。 “省油灯”最先在四川地区流行,“汉嘉”在今雅安市以北。当时陆游客居四川,曾担任邛州天台山崇道观主管。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省油灯”传播到全国。1999年考古队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考古证明,省油灯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灯”转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157、 我因家庭作业写错了一个字。爸爸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两脚。我正哭哭啼啼,奶奶走了进来,我忙向奶奶告状。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就叫亏了想说,疼了想摸。”我一听,反倒破涕为笑了。(山东·枣庄)
158、 【领袖】“领袖”现在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领导人。如伟大领袖毛主席。“领袖”的本义是衣领和袖口。衣领和袖口在衣饰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将“领”和“袖”合并在一起使用的最早见于《后汉书》,《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中就有“苍头衣绿耩,领袖正白”的描写。第一次将领袖用来形容人的是《晋书·魏舒传》,其中写道:“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意思是说魏舒仪表堂堂,气魄非凡,如同衣服的领和袖,具有卓越地位,堪称世人之表率。后来,人们逐渐将同一类人中的突出者称为“领袖”。现在,专用于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159、 【发面馒头——搁不住一咬】(歇)本指发面馒头松软,经不住咬,转喻人或某种势力软弱,经受不住一次打击。
160、 【猫要捕鼠,必先伏下身子】释义:比喻做机密事,要先隐蔽好。例句:他说:“要少言少语,言多语失,走漏了消息不是玩儿的,虎要取食,必先蹲一下势子。猫要捕鼠,必先伏下身子。”
161、 【笼中之鸟,网中之鱼】释义:关在笼子里的鸟,进入网内的鱼,比喻很难逃走。例句:求你老人家,念着与我们员外八拜之情,如今既住在这里,就如笼中之鸟,网内之鱼,若要报仇,不费吹灰之力,要错过这个机会,可就无处去找了。
162、 城隍庙的泥像——坐一辈子
163、 【 掉进冰窟窿使人寒心。】成语:不寒而栗。张孟良《儿女 风尘记》:“又似三九天掉进冰窟窿,直打寒战,字字像冷箭 射在心尖。”
164、 【疑心生暗鬼】谓多疑,疑神疑鬼。成语:杯弓蛇影。海外 张爱玲《连环套》:“梅腊妮与霓喜做一房歇宿,一夜也没睡 稳,不时起来看视,疑心生暗鬼,只觉得间壁墙头上似乎有 灯笼影子晃动。”
165、 【人活脸,树活皮】(谚)人活着,就凭着一张知荣知耻的脸面;树活着,就凭着一层通脉护树的外皮。 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有名节,有人品。 也作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 人活脸面树活皮。
166、 【照葫芦画瓢】释义:比喻照现成的样子模仿。例句:你们怎么搭,我们也怎么搭,照葫芦画瓢还不会?
167、 我做作业的时候,本来要答周长是多少,可最后忘答了。妈妈检查完作业后,说:“看来,周长是没跟你拜年哪!”(江西·临川)
168、 【三寸不烂之舌】(惯)形容人能言善辩。 也作三寸不烂舌。 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
169、 有一天,爸爸在笨手笨脚地钉上衣的扣子。突然,只听爸爸“哎哟”一声:“扎死我了。”在一旁做家务的妈妈风趣地说:“棍不打好人,针不扎巧人。”(山东·枣庄)
170、 【拉弓不可拉满,赶人不可赶上】见“赶人不要赶上”。
171、 【吃酒不言公务事】(谚)喝酒时不要谈论公事,以免醉后胡言,招致麻烦。
172、 【打破沙锅问到底】释义:“问”与“璺”谐音,璺是瓷器、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沙锅打破了,裂纹直通到底。比喻刨根问底。“沙”又作“砂”。例句:张金龙说:“咳,你看你这个人!打破沙锅问到底,紧着问什么呢?”
173、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释义:当而一套,背后一套,两面派作风。例句:他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在阴暗角落里兴风作浪。
174、 老鼠尾巴——大不了
175、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释义:在天气最冷和最热的时候进行锻炼。例句:早先在院子里芭蕉叶上练字,后来砌了一堵砖壁粉墙,常在上面练习草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几年一过,自成~体,果真是“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176、 【桂冠】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人,常常被人们称为夺得“桂冠”。“桂冠”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它是个舶来品,源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月桂树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木,他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授给在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节日赛跑中的胜利者。戴桂冠者有极高的荣誉。后来,人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冕,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和各种比赛中的胜利者,成为一种惯例,流传下来。特别是古希腊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奥运会的胜利者也会得到一顶“桂冠”,于是“桂冠”一词随着奥运会传向世界。大家对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记忆犹新,在那届奥运会上,获奖者除得到金、银、铜奖牌外,发奖官员还将桂枝编的花冠戴在他们头上。无独有偶,在中国还有一个和“桂冠”词义相近的词,叫“折桂”,也来自一个和桂树有关的美丽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称科举考试登科为“蟾宫折桂”,又引申为各种考试与比赛的第一名叫“折桂”。“桂冠”和“折桂”,这两者同义不同源,一个为“西”,一个为“中”,中西合璧,珠联璧合。
177、 清水拌石子——合不拢
178、 【唱对台戏】(惯)对台戏:为了竞争,两个戏班同时演出同样的戏。 比喻发表对立的言论或采取对抗的行动,以反对或压倒对方。
179、 【肉不烂,再加炭】(谚)肉没煮烂,是火力不足,火候不到,还得再加炭火,继续去煮。比喻事情没做成,是功夫没到;继续下功夫,总会成功的。
180、 小明的爸爸是法官。一天,他爸爸的一个朋友拿着许多礼品去小明家为别人求情。小明的爸爸说:“礼品你拿走。法律是箭不是弦,法律是铁不是棉。他犯了罪就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广东·龙门)
181、 【善门难开,善门难闭】(谚)行善做好事,一要确定目标,二要掌握分寸,三要分清界限,此即善门难开;及至招致麻烦,欲止无术,欲行乏力,进退作难,此即善门难闭。 指做好事不易。
182、 【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83、 【观棋不语真君子】(谚)指从旁看人下棋,能做到只看不发言的,那才算真正有涵养的君子。 也作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观棋不言真君子,看着多言是小人。 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不悔大丈夫。
184、 【早不忙,晚发慌】不及早抓紧时间,事情做不完,陷于慌 乱。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早不忙晚发慌,晚上熬油补 裤裆,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185、 吃了鸟枪药——火气冲天
186、 【白露日个来,来一路苦一路】释义:个:助词,无义。来:指雨来。谓白露这一天下场雨,会使蔬菜发苦。例句: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自飒,蔬菜沾之则味苦。谚云:“白露日个来,来一路苦一路。”
187、 【瘦骆驼强似象】(谚)骆驼再瘦,负重远行,顶个大象。比喻富家衰落,家底也比平常人家厚实。也比喻世家破败,威势也还不可轻视。 也作瘦骆驼尚有千斤肉。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188、 【有苗三分收】见“见苗三分收”。
189、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蚍蜉,蚂蚁。比喻做事不自量 力。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近有文僧,勾结小报,竟也作 文奚落先生以自鸣得意,真可谓‘小人不欲成人之美’,而且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
190、 棉花换核桃——吃硬不吃软
191、 【拜师如投胎】(谚)投胎:迷信谓人死后会再投母胎转生轮回,或为人,或为畜。指拜师学艺不可不慎。
192、 【散步】饭后散步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有谚赞日: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那么散步这种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 “散步”这个词的产生与古人食药风气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追求延年益寿,盲目服用“五石散”,成了风气。所谓“五石”,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硫黄五种矿物质,这是主要成分,此外还包括萎根、防风、桔梗、海蛤、白术、人参等药材搭配。服药后,不能静卧休息,必须行走,以刺激药性发作。原因是药物中某些成分含较大的毒性,会对人体构成伤害。服药后,若能使药性发作,身体发热,就能减轻毒性对身体的伤害。药性的呈现,被称为“散发”,散发说明药已得力。如果药性不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服药后行走,目的是药性显现,这叫做“行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服用“五石散”,不仅不能延年益寿,反而对身体有害。于是,自唐代以后,服“五石散”之风趋于衰落,而“行散”这种漫步的方式却对身体有益,被人们保留下来了。“行散”就是有目的的散步,现在意义上的“散步”已与服药行散脱了钩,变成了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193、 【女儿不断娘家路】(谚)指出嫁的女儿不会中断与生身父母及兄弟们的亲密关系。
194、 【帮倒忙】(惯)指原本想来帮忙,实际是给人添乱。
195、 【狗咬骨头——干咽唾】(歇)原指想吃却吃不上,转指心里很想要,却到不了手。也作“狗咬骨头——空咽涎唾”。
196、 小花姐让我帮她做事,我不肯。小花姐说:“没你这臭鸡蛋,难道就做不成鸡蛋糕了吗?”(河北·辛集)
197、 隔山射虎——全凭硬弓(功)
198、 干榆木疙瘩一一不开窍
199、 百灵碰到鹦鹉——会唱的碰到会说的
200、 船帮做棺材——漂流了半辈子才成(盛)人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抖音歇后语经典:http://www.yisoumao.com/wenxue/2109.html
推荐文章
09-03
1 最大的黄鳝09-04
2 经典唯美长歇后语心情09-04
3 2022年经典的歇后语经典歇后语09-04
4 春节一定要在婆家过年吗为什么09-03
5 中国历史手抄报 简单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