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制度建设以及制度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作用着重体现在对组织目标的落实上。实践也证明,凡是出现执行不力的情况,都是制度的约束力出现了问题,有些企业家从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看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可以从纪律、速度和细节三个层面判断。而第一个是纪律,纪律是执行力当中最重要的环节。
中国台湾建华金控总裁卢正昕说:“企业的执行力靠的就是纪律。”他属下子公司里有些员工上班总是迟到、纪律散漫,很让主管头痛。主管向卢正昕讨教,卢正昕告诉他,只需要定下一条规矩:“只要主管迟到,就罚一万元。”结果只罚了一个人,全公司就再也没有人敢迟到了。
纪律可以约束一个人,纪律也可以使一家企业的执行力达到最好。一家企业如果不讲纪律,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国内的企业中,海尔可以说是执行力较卓越的一个。
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并一度进入世界500强之列,是什么改变了海尔人?答案就是:制度!当年,张瑞敏在接手那个濒临倒闭的小电器厂时,就是从制度着手的。
在那个时候,张瑞敏颁布了著名的“13条”,包括不许打骂人、不许在工作时间抽烟喝酒、不许在车间大小便等。
现在看起来的荒唐笑话,却是当年工厂实实在在的情形,由此可以想象那时海尔员工的整体制度状况。
随后,张瑞敏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在张瑞敏眼里,由众多大公司集合起来的集团运作,需要一种有制度的计划和行动,以便统一面对市场,实现卓越经营,所以海尔从创立最初就非常强调员工的制度意识。
现在,海尔的员工很少有上班迟到的。为了不迟到而打的去上班,这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如果不及时赶到,便是违反了制度。
令行禁止,决定的事和布置的工作必须有反应、有落实、有结果、有答复。
喜欢足球的朋友都知道,德国国家足球队向来以作风顽强著称,因而在世界赛场上成就斐然。德国足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德国足球队队员在贯彻教练的意图、完成自己位置所担负的任务方面执行得非常出色,即使在比分落后或全队困难时也一如既往,没有任何借口。
你可以说他们死板、机械,也可以说他们没有创造力,不懂足球艺术。但成绩说明一切,至少在这一点上,作为足球运动员,他们是优秀的,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执行力文化的特质。无论是足球队还是企业,一个团队、一名队员或员工,如果没有完美的执行力,就算有再多的创造力也可能没有什么好的成绩。
对企业而言,没有执行力,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被市场所淘汰。相当一部分企业发展缓限,业务萎缩直至最后淘汰出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纪律,从而导致缺乏执行力。
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当你的团队和员工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在不允许妥协的地方绝不妥协,在不需要借口的时候绝不找任何借口,你会猛然发现,你的团队已经具有了非凡的执行力。
执行不打折,全靠监控到位
有些企业,特别是在一些经营不景气的企业中都存在着一些有打折习惯的人,这些习惯做事打折的人,工作起来有十分劲,他就使八分,就是打扫卫生他也会留一些“死角”,工作打折是一种十分恶劣的习性,它严重地影响着对制度的执行效果,打折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可从实质上讲,对执行影响巨大。
我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确只是在一些细节、小事上做得不完全到位,而恰恰是这些细节的不到位,又常常会造成较大影响。对很多事情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很多执行者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为此,员工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工作,让规章制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把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国内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曾回忆到:“1987年,一个与我们公司合作的外资公司工程师,要拍项目的全景,本来在楼上就可以拍到,但他硬是徒步两公里爬到一座山上,连周围的景观都拍得很到位。当时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只回答了一句:‘回去之后董事会成员会向我提问,我要把这整个项目的情况告诉他们才算完成任务,不然就是工作没做到位。’”
这位工程师的个人信条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只有做到100%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60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因此,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领导者心目中必须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不能是一般的标准。在决定事情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尽可能避免出现漏洞,最后达到预期效果。
生命中的许多小事都蕴涵着令人不容忽视的道理。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我们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不仅使工作不完美,而且也会影响生活的质量。
每一位老板都知道一丝不苟的美德是多么难得,不良的工作作风总是会在公司四处蔓延,要想找到愿意为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员工,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无论大事、小事都尽心尽力、善始善终的员工十分少见。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能做到这一点,就不用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世界上到处都有散漫粗心的人,只有那些善始善终者是供不应求的。
现在有许多老板,他们多年来费尽心机地在寻找能够胜任工作的人。这些老板所从事的业务并不需要多么出众的技巧,而是需要谨慎细致、尽职尽责地工作。他们聘请了一个又一个员工,却因为粗心、懒惰、能力不足、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频繁将这些员工解雇。与此同时,社会上众多失业者却在抱怨现行的法律、社会福利和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而许多人无法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原因在于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背弃了对待工作应尽职尽责的原则。
一个组织事业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们的事业是多么崇高伟大,也不在于它的所有成员都是精英,而在于他们的所有成员都能自动自发、尽心尽力。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敷衍塞责。因此,在工作中要保证执行力得到提高,首先在制度上就要注意不给习惯打折的人以可能。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绝不只做百分之九十九。只要你将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快速、更准确、更专注,动用你的全部智能,就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实现你心中的愿望。
在执行实践中,发现执行不力的途径,一般来讲有两条:一是执行不力的恶果反馈,一是监督考核的发现。第一种发现是被动的,第二种是主动的,更具有意义。
监督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虽然谈到监督会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它却发挥着十分现实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监督,就会给组织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但是,监督和控制若是操之过急或是力度不足,同样会产生反作用:监督过严使下属口服心不服,监督不力则可能使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
1.监督是对制度的提醒和强调
工作的监督如果得不到严肃的对待,清晰而简洁的目标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监督与控制,而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时机,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
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没人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前者是只要做了就行,做得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由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常见的有企业中的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问题等,而后者是监督或考核的机制不合理。
2.监督是落实的灵魂
监督是落实的灵魂,所有善于落实的人都会去监督组织所制订的计划的落实情况。监督能够确保一个组织按照规划的时间进度表去实现目标。不间断地监督和跟进,就能够有效地暴露出规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并迫使管理者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和纠偏整个工作的进展,以期完成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目标。
3.监督控制的方式
工作监督控制通常有三种方式:其一是管理者依据工作计划进度与事先预计安排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去跟踪检查;其二是约定执行者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汇报工作进度与相关情况及相关原因;其三是下个工序或相关职能人员应在什么时候进行跟踪监控与回馈信息或递交报告等。
4.监督结果的处理
好的结果要给予表扬、肯定和奖励,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对于坏的结果则要及时纠正,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要追究责任。
追究当事人责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去预防和改善,并要当事人做出承诺;二是依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处分。
对工作不佳者的监督不力几乎是所有公司管理者的通病,这将导致这种坏习惯像“瘟疫”一样四处扩散传播和复制。这种现象导致的破坏性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行。监督的根本意义在于,及时、有效地发现执行不力的倾向,及时纠偏并提供制度保证。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没有监控,就没有执行力: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3144.html
推荐文章
09-04
1 城中最高楼09-04
2 2018经典歇后语人生感悟09-04
3 发朋友圈经典歇后语短篇09-04
4 从社会变迁洞察需求09-14
5 造句大全: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剂,造句是语言的魔法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