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越缺乏独立性,依赖感越强,就越容易诱发对理想伴侣的期待。
时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理想的另一半?”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
阻碍我们找到另一半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理想伴侣的样子,并且我们把它变成寻找伴侣的现实标准。
譬如,我的一个女性来访者和我说:“我希望我的男朋友能够有很多时间陪伴我。同时,我希望他是一个有钱人。为什么我一直找不到这样的人?”我跟她说,一个人要有钱通常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赚来的,那么他为了赚到很多钱,一定是非常忙碌的。他大部分的心思都花在工作上,而且基本全年无休。第二种有钱人可能是富二代,听起来这样的人好像有很多时间,但其实他们要跟自己的兄弟姐妹竞争,努力的程度往往比普通人还要高。
所以有很多时间陪另一半和有钱是矛盾的。如果你用这个标准来找男朋友,就会很难。这就是完美的期待和现实的标准没法统一的例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形成对于理想伴侣的幻想是因为在生命的前18个月里,婴儿会觉得自己跟世界是一体的。慢慢长大之后,他才能逐渐把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世界区分开来。但是又由于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将事物理想化的倾向,所以我们会把儿童时期的情感依赖对象逐渐地理想化。
譬如,我们会觉得伴侣应该是完美无缺的,领导应该永远都不会犯错,自己的审美是无可挑剔的,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这些理想化的想象,会被我们用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上,我们会希望另一半符合我们的全部期待。而一个人越缺乏独立性,依赖感越强,就越容易诱发对于理想伴侣的期待。
那么对应的四种动物类型的人,他们心中的这些理想化的期待,具体都是怎么妨碍他们找到合适的另一半?
对蜗牛型人来说,他们的行动都是被恐惧驱使的。换句话说,他们会害怕因为没有完成某件事而受到惩罚。所以当他们遇到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会先去看这个人的缺点,看这段关系有哪些地方不符合他们理想的状态。因为蜗牛型人害怕这些让他们不满意的地方,会让自己变得没办法跟这个人相处下去。
举个例子,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他的短篇小说《遇上百分百的女孩》里,就生动地描写了一次典型的蜗牛型人的恋爱。主人公在一个春天的早上,在原宿的街头遇到了自己能打100分的女孩,然后他开始构思怎么跟女孩搭话。但是马上他就想到自己30来岁了,看起来也很普通,女孩会不会懒得理自己?于是他又迅速在心里构思了一个美好的故事,用来讲给女孩听,让女孩相信他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但是,故事的结局是女孩从主人公身边擦肩而过,直到走到看不见的地方,蜗牛型主人公都没能鼓起勇气跟女孩开口说一句话。
内心戏过多,患得患失,害怕结局不好会让自己失望,妨碍了主人公开始这段恋情。这其实恰好就是大部分蜗牛型人的心病。假如所有的恋情都没能顺利地开始,不要说合适的伴侣,连错误的伴侣都是找不到的。
袋鼠型人的行动都是被自恋驱使的。换一句话说,他们为一段关系付出的东西,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自恋需求。所以,当袋鼠型人遇到另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会先去衡量一下自己要付出多少东西,要是觉得付出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回报,袋鼠型人也会觉得自己无法开始这段关系,或者无法继续这段关系。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总是带爸妈去米其林餐厅吃饭。节俭的爸妈到了餐厅,看到菜单上的价格,就难受得有点吃不下,每次都只点最便宜的东西,而且还是点最小的分量。每次吃完都说这顿饭吃得特别浪费,还没有吃好。我的袋鼠型朋友说,她花钱带爸妈去吃饭是希望他们高兴,结果他们还要指责她,真的太委屈了。于是,我就建议她带爸妈去一些没有那么贵,但是有特色的餐厅。结果她爸妈从一开始就愿意参与到点菜的过程中,吃得也很高兴,最后还表扬了她餐厅选得很好。
同样是花钱请爸妈吃饭,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呢?带爸妈去最高级的餐厅吃饭,满足的是我那个朋友自己的虚荣心,她让大家都看到她有能力这么做。而选择平价餐厅,她爸妈才真的吃得开心。
爱的本质是尊重对方本来的样子,包括他们的意愿。跟这个例子一样,在亲密关系中,袋鼠型人如果一厢情愿地只想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自恋情绪,对方就有可能不愿意配合。在行动上,对方不仅不感谢,还会反抗。那么,袋鼠型人就会觉得特别委屈,两人的关系也就继续不下去了。
鸵鸟型人的行动都是被成就感驱使的。一个人在什么时候会有成就感呢?就是压倒对手的那一瞬间。所以对鸵鸟型人来说,他们总是念念不忘地要去跟他人竞争。所以很多时候,鸵鸟型人容易把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搞成竞争关系。慢慢的,他自己也觉得相处不下去了。
譬如有个来访者跟我说,她就是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她要把大额存折拿给她老公看。我问她,那样你就开心了吗?她毫不犹豫地说,对啊!她想想都觉得那画面特别美。这可是她一直努力工作的动力啊。
鸵鸟型的她希望丈夫能看到她的能力,否则她会感到羞耻。但同样的,这也是她自己理想化的一个场景。
但是在她炫耀之后,丈夫真的会开心吗?当然不会。结果是她的丈夫奋起反抗,跟她竞争,看谁更会挣钱,看谁的观点更正确。总之,就是把生活的方方面面弄成了一场竞赛。而且只要她一表现出虚弱或者倒了霉,她丈夫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有时候还忍不住嘲笑她。后来他们只能分开了。
斑鸠型人的行动是利益驱使的。所以,班鸠型人在面对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能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
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斑鸠型人在心里认定自己是公平的。他们按照自己定义的公平标准来寻找伴侣,这个标准究竟是不是真的客观,决定了他们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伴侣。
就好比我的那个斑鸠型来访者,她试图找一个有钱又有时间陪伴她的人。但这样的人并不存在,所以她当然找不到。
下面我教大家两个方法,来破除心中的障碍:
第一,人无完人,世间不存在绝对理想的情人,只有相对完美的伴侣。
从感情产生的方式来看,只有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这两种。如果是一见钟情,可能你见对方第一面就是100分,但是相处的时间长一些,就会跟你预期的有点不一样,你就开始减分。
另一种就是日久生情,说的是两个人在相处时感到非常舒服,然后在这个舒服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对方的亮点,慢慢去加分。但既然不是一见钟情,可见这个人绝对不是你心目中100分的样子。
从这个角度,你就能理解,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一个人内心中的理想状态。
举个例子,以前有一对很恩爱的情侣,但他们同居后没多久就分手了。分手是男孩提出的,他的理由是自己无法接受女孩刷牙的样子。这是一个过度理想化的典型例子。如果一直把对方幻想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那么这样的感情就永远无法落到现实中。
我在一期《造就的演讲》中就讲到过这个话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恋人从哪里来?要么是邻居,要么是同学,要么是同事。总之有个特点,就是大家是在差不多的环境里一起成长起来的,有类似的经历和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在一个有限的范围里选择一个相对来说最合适的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大家都是通过互联网去交朋友,譬如两个人喜欢同一个明星,或者养同一种宠物,可能彼此之间在这一点上有非常深的契合度,可以有很多的交流话题。但是在另外一些事上,譬如你喜欢做饭,我喜欢叫外卖,差距又可能非常大。
结果就是,我们的恋爱对象、结婚对象可能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跟我们有契合度的人,而不大可能是在所有维度或者所有点上都跟我们完美契合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容忍对方的不完美。一个人不完美才是常态,理想化的人是不会出现的。
第二,分清“绝对不能忍受”和“其实可以将就”之间的区别,设立具备可行性的标准。
四种动物型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从现象上看,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过度理想化,没有分析自己心目中设立的标准的可行性。
关于可行性,这里我来说两条标准。
一是确定你设定的标准之间是没有矛盾的,譬如我开始举的那个例子:要找一个有钱人,还要他天天陪着你。这就是矛盾的一组需求,是实现不了的。所以,你得在这两个标准里先找一个优先项,看看是不能忍受没有钱,还是不能忍受没人陪。
二是认清在你的标准里,哪种动物类型的人是做不了恋人的,那一开始就不要去找那个类型的人。譬如袋鼠型人要是想去照顾鸵鸟型人,后者不仅不会感谢前者的付出,还会为了抬高自己的优越感,反过来嘲笑前者做得不够好。这时候,袋鼠型人就会非常难受了,他的付出就是想要对方肯定他、感谢他,而鸵鸟型人压根没有打算感谢。袋鼠型人不仅没有收获想要的自恋感、满足感,还被动地伤害了自尊,袋鼠型人肯定是没有办法接受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理想的另一半为什么迟迟不出现: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3109.html
推荐文章
09-04
1 产品与服务的延伸:体验是连接09-04
2 传感器彻底改变了未来公司与用户的关系09-04
3 超越领导力:向员工传达他们为之献身的理由09-14
4 造句健康中:预防为主,用幽默造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09-05
5 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