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玩措辞游戏之前,你要有词可用。海量词汇储备和你人生能到达的地方有着直接的联系。词汇量大的人被认为更加富有创造性、更加聪慧;他们更有应聘优势,在职场上更容易晋升,在普遍情况下也更容易被人认真对待。换言之,词汇量变丰富,一定对你有益无害。如果你认为自己现在词汇量比较低,也不必觉得羞耻。学海无涯,再大的词汇量都有扩充空间。
幸运的是,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困难。真实情况是,所谓“贫瘠的词汇量”和“丰富的词汇量”之间的差别不超过50个。为了更具象地说明这个数量上的概念,我可以告诉你的一点是,上句话有30个字,而这句话有41个字。
这里并不是说你就一定要去学习50个陌生的词语。当然也完全不必刻意去寻找那些全新的词语,因为你不太可能刚好有50个主题要跟别人谈论。这50个词里面很大一部分会是你原有词汇量中某一些词的同义词。拿出一本词典,或者找一个词典网站,然后给自己一个任务,找某个常用词语的一两个同义词。你可能会发现那些同义词并不陌生,只不过不经常使用。这也正是我刚碰到的情况,在第一段话中,我想给“大”找一个同义词,最后选了“丰富”这个词。又比如,你想表达“壮观的”时,也可以使用“波澜壮阔的”。
或者,你也可以选用全新的词语,那就有意思多了。比如,“书摊”也可以用“书店”来表达。
最重要的是你要开始使用新词。有的人会觉得你奇怪,因为你平常看起来不像是会使用“波澜壮阔的”这种词汇的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可以不使用那些跟你气质不符的词汇,找其他合适的词。
如果你愿意听我的建议,每天都给自己找一个新的词语,那你只消一个半月就能被人认为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相应地,你也会被认为是可以信赖和值得尊敬的,更不消说得到更高的薪水。
认同对方
如果有人与我们意见一致,那我们一定很开心。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人考虑事情的角度跟我们一样,就表示他们会接纳我们,而被人接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别人与我们意见相左,那我们就有被群体排斥的风险。当然,在理智层面上,我们知道不会有人直接告诉我们,说我们不能跟他们一块儿出门,仅仅是因为他们与我们有分歧(至少12岁以上的人是难以说出这种话的)。但是,“我们必须与别人想法一致才能融入大家”这种观念在我们小学毕业多年后仍然根深蒂固。
这种心理机制如此强大,以至于当别人同意我们观点的时候,我们不仅会觉得有融入感,还会对支持我们观点的人更有好感。而且我们会天然地更乐于聆听我们喜欢的人。
如果你希望顾客或同事(或暗恋对象)接受某件事情,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让他喜欢你。不论你想要销售手机还是想要改变已有的观点,这个方法都适用。如果你预先站到他的战壕里,那么他下次会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不论你讲什么。首先,让他解释自己的观点,比如某款手机很贵,或某个人看起来颇为自恋。然后,先说“我同意”,再开始阐述你自己的观点。我知道这样听起来有一点儿虚伪,但请接着往下看。在你说完“我同意”以后,要先暂停一下,好让你刚表示同意的观点“渗入”对方的内心。然后,你可以这样告诉他你的观点:
“我知道第五代苹果手机很贵……而且那意味着你将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
“我知道菲克赛斯在他自传的序言里太自夸了……所以我们才有必要仔仔细细地去阅读,验证一下他是不是言符其实。”
但是假如你并不同意他的观点呢?也没关系。你不必明确表示你究竟同意其中的哪一部分。哪怕你并不完全同意,也一定会同意其中的个别地方:
“我同意你说的……这也是为什么……”
“我同意你说的某些,比如……更进一步说……”
“对你说的某些具体的……而且那意味着……”
你也可以简简单单地说:
“我基本上同意,然后……”
“我同意”这三个字并不会自动就让人人都爱你、对你说的话全盘接受。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有所收获。
语言技巧就像增益道具,你用得越多,就越善于将它们结合运用,效果就越好。任何一个玩《异型战机》或《长空超翼神》的人都知道,只有利用好手里的一切增益道具,才有可能通关。
不要用“但是”
上个措辞游戏中,你不知不觉地使用了双重技巧,“隐藏”的那个技巧也适用于其他情况。我们再看一下那句话:“我知道第五代苹果手机很贵,而且那意味着你将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不过你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这样讲话。我想你可能会说:“我知道第五代苹果手机很贵,但是你也将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
看出区别了吗?为了有效使用“同意准则”,在你把两个观点糅到一句话里时,要使用表示顺承关系的词,比如“然后”“而且”“所以”等。永远不要使用“但是”,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而且”之类的词暗示着你接下来要说的话是一个自然的延续,比如“我很饿,而且想吃饭了”。而“但是”这个词则表示接下来的话是对前一句话的反驳或保留意见,比如“我很饿,但是并不想吃饭”。
换言之,我们刚才谈论的措辞技巧并不仅仅是同意对方的观点,而是要加上你自己的观点,并暗示自己的观点是对上一个观点的顺承。在现实场合下,我们可以这样说:
“我同意……而且还有……”
“我同意……而且那意味着……”
“我同意……而且我想补充一点……”
“我同意……因此……”
“我同意……所以……”
“而且”之类的表顺承关系的连接词产生的衔接性非常强烈,即使你的观点与上个观点并不那么契合,也没关系,正如我前面说的:“我知道第五代苹果手机很贵,而且那意味着你将享受更优质的产品。”当然,并非价高的产品就是好产品。但是,表顺承关系的连接词可以暗示出前后两个观点有因果关系。相信你也发现了,对于这个技巧,你只是阅读了一个简短的介绍,然后你就完全理解了。
(阅读一个简短的介绍就可以完全理解,这本无须赘言,我想说的只是“然后”这个连接词。)
这个技巧也可作为类似“认同对方”的技巧使用,但是对方不一定要说出你完全同意的观点。设想你的观点是Y,并且你知道这个观点可能不那么普遍。但是,你知道X观点非常流行。那么你就可以从X观点讲起,先获取别人的支持,然后再串联起Y观点:“X确实很重要,因此,Y……”这个方法常用在官方措辞中。比如:
甲方:“我们认为,老年人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所以我们要提高税收。”
乙方:“老年人护理当然重要,因此我们要降低税收。”
这两方实际意见相左。甲方想要提高当地议会的卫生预算,而乙方想要改善医疗从业者的市场环境。双方明明各执一词,但都用表示顺承关系的词,就和同一个目标——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护理关联上了。这是一个大部分人都会赞成的议题,非常适合优先提出来以获取大家的支持。设想一下不用“所以”,用“但是”:
“老年人护理确实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想把税收再降低一下。”
哦,如果真这样讲话,那就等着被“团灭”吧。
这个技巧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自然不仅仅限于政治环境。
“公司以后的命运就取决于这个项目了,正因如此,我们不必过分关注数量,而要聚焦于当前的目标。”
“我们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所以你应该把衣服全脱了,赤诚相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对方。”
或者,为了进一步强调,你还可以结合“认同对方”的技巧:
“我同意这件事没有按照预想的方式解决,因此我们没时间暂停了。”
“我同意这项工作必须有人来做,所以我认为等待是合理的办法,直到有人可以妥善地完成这件事。”
这里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所以”。这个词表示在它后面的话不仅仅是对上一句话的顺承,还是上一句话的直接影响结果。假如去掉“所以”,说出来的话就没那么可信了。
“我知道这项工作必须有人来做,我认为等待是合理的办法,直到有人可以妥善地完成这件事。”
如果你再次审视前几个例子,你就会发现“所以”常常出现或隐含在文中。
“所以”的变体是“这就意味着(这表示、这说明)”。这样看起来像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当你使用“所以”的时候,你会说“X,所以Y”,例如,“我很饿,所以我要吃东西”。而“这就意味着”的使用方式则恰恰相反——“Y,这就意味着X”。例如,“我正在吃东西,这说明我很饿”。这一做法看起来似乎像在吹毛求疵,但是这种表达方式确实听起来更加温和——你出于好奇,打开了本书,这表示你是一个聪明的人,一定有兴趣学习这其中的细节。
明白了吗?
让我们再做一遍吧。
你出于好奇,打开了本书,这表示你是一个智力超群的人。进一步说,这意味着你一定能认识到加入一个影响力构建周末班的潜在价值,所以你需要在名额报满之前赶紧报名。
这样说会不会让你很想加入这个周末班?“这表示”“进一步说,这意味着”“所以”这些措辞暗含着“立刻就买”的鼓励,因为大家都在买。就是这么简单。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扩大你的词汇量: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3098.html
推荐文章
09-14
1 造句大全:涵盖各种文体和风格,满足你的不同需求!09-04
209-04
3 昨天已经过去经典歇后语09-04
4 成名的代价09-04
5 打动用户的内心,而不是盯着他们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