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息出现变化,或者主流观点发生改变时,你的信念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会改变自己的想法,顺应局势发展?还是会坚持一直以来的想法——既然它们在过去有道理,那么现在也适用?
很多人秉持的就是后一种态度,但这毫无道理可言。我们知道,总体来说,人不喜欢改变,至少在自己没有控制权时不喜欢改变。 但在现实中,科学进步靠的就是出现压倒性的新数据时对理论做出修改,甚至彻底否定旧的理论。牛顿的万有引力本已足够优秀,但是爱因斯坦出现了,还指出了其局限性。
这个道理不只适用于科学领域,让我们以社会态度为例。我年轻时,西方社会对种族、性取向和女性的观点与现在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如果每个人都坚持从小形成的偏见,社会环境的改变与发展只会变得更慢。每个人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想法并非无懈可击;而社会观点发生改变的原因,也不只是因为年轻一代更加主张人人平等,而是因为很多老一代人随着社会变化而调整了自身观点。他们被自己听到的观点、看到的态度、遇到的人说服,而且心态足够开放,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旧有思维方式已经过时。可惜的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加入他们,不愿做出改变。
社会态度在逐渐地发生改变。除非社会大环境以你几乎感受不到自己观点发生改变的极慢速度发生改变,大多数人在观念已定时不会倾向于做出改变。我说的不只是长期态度,也包括眼前的、日常的争论。一旦决定必须搬家,或者推出一条生产线、在当地成立一支女子足球队、成为素食主义者或者给商品降价,你就会在大脑中将这个想法固定下来。做决定时你可能进行了认真考虑,可现在你却停止了思考。木已成舟,你觉得是时候停止思考了,该把精力集中到决定上,动手执行了。
呃……谁说着手行动时就必须停止思考?这种想法不该成为定理,因为毫无道理。出现新信息后,为什么不重新考虑,或者改变自己的想法?人们曾经认为吸烟是好事,特别是肺部不健康时尤其该吸烟(肺部不健康很有可能是吸烟导致的)。接着,科学家发现了新信息,表明吸烟才是极不健康的行为。你觉得烟民们应该无视这个新信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你决定搬家,假设这时你在经济上遭受到严重打击,或者成年的儿子想搬回来和你一起住,又或者房屋市场出现了难以预期的变动。此时唯一合理的做法就是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你既有可能坚持原计划,也有可能改变,但你需要对改变持包容心态。因此,不要对任何事都确信无疑,至少在收到新信息后不要那么顽固。你需要再次考察自己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
谁说着手行动时就必须停止思考?
观点并非事实
我知道自己在序言中提到本篇时曾经说过,批判性思考中没有情感的立足空间。但我需要指出,很多“理性”争论实际上完全出自感性,与理性无关。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其他人的观点,你都需要有能力识别出来自感性的观点。
在英国,关于这个国家是否应该成为欧盟一部分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在任何阶段——我们要加入吗?我们要脱欧吗?我们该不该签这个条约——双方都会充满激情地提出各自的观点并进行辩论,你大概以为,现在这个国家应该已经确定哪个是正确答案了,对不对?毕竟争了那么久,但他们并没有找到答案(也许永远也找不到答案) 。
为什么没找到答案呢?很简单,因为这里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答案。除非走到那一步,没人知道脱欧会给经济、移民和工业带来什么影响。人们说的都是预测、假设和最坏的情况。所有声称事实能够支持论点的人都是在搞笑。如果事实确实压倒性地支持某种观点,我们肯定早就被说服了。
这些人有的只是一个观点,一个源自他们内心,而非理性大脑的信念。有人想成为欧洲的一部分,有人觉得移民对国家有害,有人认为权力应该更多地移交地方。这些信念都可以理解,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信念都能共存,人们因此无法达成一致。每个人都能找到支持自身立场的案例、数据和论点,显然人人也都会无视不支持自身立场的案例、数据和论点。
这就是人们常说不要讨论政治或宗教问题的原因,因为最终总会导致争论。人们不会因为理性的争论而改变自身观点,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就不是理性问题。那些被认为是合理的信仰,并非都是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出来的,信仰也不会接受有逻辑的推理。可人们仿佛像对待理性问题一样喜欢讨论这些问题,又会在一系列对自身非理性立场提出重大挑战的事实、数据面前变得异常激动。
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不自知,不确定他们为什么觉得说出以下这番话是不可接受的:“我没兴趣和你有逻辑地争论,谢谢。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想法,我不觉得有必要对此进行理性的辩论。这与事实无关,这只是建立在我个人价值观上的想法。”
实际上,我们都是先在个人价值观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个立场,随后再用我们认为合乎逻辑的推理、用碰巧支持自己的事实和案例对这个立场做出了合理化解释。
秉持非理性的信念并没有错,但我们自己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其他人这么做时你也要心知肚明(只不过他们不像你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明白自己绝不可能在争论中战胜对方,因为那根本不是一个可争论的话题。如果愿意,你当然可以和其他人讨论,但要接受无法取得任何成功的现实。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不要自我封闭: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2863.html
推荐文章
09-06
1 为谁而痴,因何而迷09-04
2 成功第4阶:储蓄09-06
3 推行绩效管理,强化工作落实09-14
4 造句大全:通过造句,培养你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09-14
5 造句大全:轻松掌握造句技巧,让你的语言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