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跳】经过比较,才发现巨大的差别。 比,也说:说,算。张贤亮《邢老汉和他的狗的故事》:“这个 账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就等于我们一个人定 的一半。”
2、 【神仙也有打盹时】(谚)打盹(dun):打瞌睡。神仙也有迷糊的时候。比喻即使是精明不过的人,也免不了有疏忽、失算的时候。
3、 【垓下困霸王——四面楚歌】(歇)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交战时,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围困在垓下,“兵少食尽”,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起楚人的歌曲,十分惊惧,疑心楚地已被汉军占领,于是仓促突围,后自刎于乌江边。比喻陷入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4、 【三个核桃两个枣】见“仨核桃俩枣”。
5、 【少吃咸鱼少口干】(谚)少去吃咸鱼,就少了口的干渴。比喻人少管闲事,就不会惹出许多麻烦来。
6、 鼻尖上落马蜂——明摆的威胁
7、 【让人一步自己宽】谦让有利于和睦相处。类似的:退后 一步自然宽。西戎《两涧之间》:“算了,算了,让人一步自己 宽,无原则纠纷,不能看得那么认真,要是认真起来,一天啥 也不用于,只丢下生气一条路了!”
8、 【男儿膝下有黄金】黄金贵重,男子汉不应该轻易下跪屈 服。刘云若《小扬州志》:“知道除了再作进一步赔礼更无别 法,便也顾不得男儿膝下有黄金,双膝一屈跪在她面前。”
9、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人心再硬,也敌不过法律无情。心, 也说:情。清代《儿女英雄传》:“从来说:人情似铁,官法如 炉。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参案的 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赃款来。”
10、 夏天到了,天气很热,爷爷买了一个大西瓜。家里的人还没有全回来,叔叔就自己先吃了起来。眼看他自己就快吃大半个了,爷爷在一边看不过去了就说:“君子略尝滋味,小人撑死不足。”叔叔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河北·平泉)
11、 【行李】“行李”指出门时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如火车设有行李车。但它最初指称的对象是人不是物,指的是外交官。 “行李”一词,源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也。““使人”即外交使节。古代的外交官为什么叫“行李”呢?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卷六中说:“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做‘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这段话的意思是:“李”和“理”是通假字,“行李”即“行理”,就是行走于国外以办理国家事务的人。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左传》中“行李”有时就作“行理”。如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 到了汉代,“行李”的意义,由“行人”引申为“行旅”。蔡琰《胡笳十八拍》有云:“追思往日行李难。”从唐代开始,“行李”的词义有了显著变化,它由“行旅”引申为“行装”。白居易题赠李卢中丞诗云:“闻君每来去,砣砣事行李。”这里的“行李”就是出门时带的东西。从此以后,“行李”的含义,便逐渐由指人过渡到指物了。至宋代,“行李”指物的用法已很广泛。苏轼《与程德孺运使书》云:“约程四月末间到真州,当遣儿子迈往宜兴取行李。”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早晚即行,试遣人往求之,时行李已出房。”此两处“行李”,分明都是指行装。至明代,继续沿袭“行李”即行装的用法。如明曲有“半夜三更路儿又跷蹊,东倒西欹顾不得行李”之句。由此可见,“行李”词义演变的脉络是很清晰的:行人——行旅——行装。化成顺口溜就是:使节要出行,艰辛伴旅程。随身携物品,饥寒有保证。
12、 小鼎锅想炖牛头——胃口太大
13、 【晴天里一声霹雷】见“青天里一个霹雳”。
14、 【肚里有墨水儿】(惯)比喻人有知识,有文化。
15、 【七巧板】“七巧板”是孩子们的益智玩具,在现代社会长大的孩子,绝大多数都玩过七巧板。“七巧板”还被制成各种花色图案,还走出了国门,在国外被称为“唐图”,“唐”代表中国,类似于“唐装”、“唐人街”一类的称呼。“唐图”被李约瑟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消遣”。那么,七巧板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传统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所谓“燕几”,同“宴几”,就是请客人吃饭的小桌子。宋朝有一位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且热情好客,他首先发明了一种用六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后来有人又增加了一小几,把它改进为七张桌子组成的宴几。七张宴几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设计原理,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成不同形状的桌面。比如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方形,六人拼成六方形等,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这就是传统七巧板的雏形,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拼在一起呈蝴蝶展翅状,分开则可拼出一百多种图形。现在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七巧板最初的确是用桌子摆出来的。
16、 沉香木当柴烧——屈了材(才)
17、 昆仑山前搭戏台——背景高
18、 【半天云头挂口袋——装风】(歇)风:谐“疯”。指装疯卖傻。 也作“半天云里吊口袋——装疯”。
19、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释义: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比喻不按照法则或规矩办事,事情办不好。“依”又作“以”。例句:这都是厂里造船造机乱哄哄的形势造成的,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嘛!你缺少一套必要的管理制度,一些落后的人当然会钻空子!
20、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谚)指官府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百姓只得起来造反。 也作官逼民反,民急则乱。 官逼民反民自反。
21、 【在山靠山,在水靠水】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2、 龟兔赛跑——骄者必败
23、 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24、 【郑板桥的竹子能碰死家雀】(谚)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指郑板桥画的竹子可以乱真。
25、 我小声对奶奶说:“前天我把咱家的大花碗打碎了,一直没敢对妈妈说。”不巧,这话被妈妈听见了,她笑着说:“我说碗咋会不见了,真是‘贼不打,三年自招’啊!”(河南·新野)
26、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急着出去买菜。她没走前门,抄近路走堆了许多垃圾的后门,结果黑暗中摔伤了腿。外婆说:“宁绕十步远,不走一步险。”(安徽·界首)
27、 口袋布做大衣——横竖不够料
28、 星期六的晚上,我正在做作业,突然停电了。奶奶马上点油灯,我继续做作业。做了一会儿,我觉得手很冷,就把手伸到灯头去取暖。奶奶看见了对我说:“快把手拿开,俗话说,冻死不烤灯头火,俄死不吃猫丢饭。”(注:为什么这样说?大概是因为煤油灯火有烟,容易弄手上油灰;猫吃过的饭不卫生,容易染上疾病。也可能是说人要有骨气。)(河南·淇县)
29、 老鹰吃小鸡——囫囵吞
扎心的歇后语经典
30、 近日商店来了一车化肥,一夜之间分了个精光。某人问隔壁邻居:“昨夜分化肥,你也得了一包吧?”那位邻居说:“老鼠夜间行窃,与人何干?”(甘肃·临洮)
31、 【能屈能伸大丈夫】(谚)能屈能伸:既能弯曲也能伸展。比喻在失意时能承受屈辱,在得志时能施展才干的人才是好男儿。 也作能伸能屈,方是丈夫。 能硬能软,方为好汉。
32、 【 人有脸,树有皮】人有羞耻心。反义说:人怕没脸,树怕 没皮。类似的:人怕不要脸,驴怕卧磨道。《诗经》:相鼠有 皮。海外张爱玲《连环套》:“人人有脸,树树有皮,我不是你 买的,我就由着你欺负么?”
33、 爸爸贷款办起了加工厂,妈妈在一旁唠叨:“八字没一撇,九字没一钩,款可没少贷。”“只有舍得银弹子,才能打下金凤凰。”爸爸也不含糊地说,“银弹子不在手,凤凰飞来你瞪眼瞅。我这也是人马未动,粮草先行。”(河南·新野)
34、 大年三十盼月亮——痴心妄想
35、 妈妈让我去扫地.我东一下,西一下,很不像那回事。妈妈见了笑着说:“鸭屁股鸭脚的,像只拙熊。”(甘肃·兰州)
36、 【池深一丈,城高一丈;池深及泉,城高触天】释义:池:指城壕。泉:地下水。城壕一丈深,城墙就有一丈高;城壕挖得见泉水,城墙就显得碰着天。例句:务令数年之间,池深及泉,凡遇阴雨,城内之水尽令人海濠中,虽旱不干,方为长计。古谚云:“池深一丈,城高一丈;池深及泉,城高触天。”
37、 【 掰不开镊子夹得紧,松不开】多指忙不过来。相关的: 掰不开蒜。浩然《山水情》:“就是眼下的活儿正紧得掰不开 镊子,出去太多的人,社员有意见,我在班子里也不好说 话。”
38、 【大火开锅,小火焖饭】(谚)指要开锅就得用大火,要焖饭就得用小火。比喻做事不能一个劲儿,该快时就得快,该慢时就得慢。
39、 【黄牛过河各顾各,斑鸠上树各叫各】释义:比喻只管自己,不管别人。例句:当然嘛,没有相同的利害关系,当然只能是“黄牛过河各顾各,斑鸠上树各叫各”哕。
40、 【蚂蚁搬泰山】借指人多力量大。成语:愚公移山。陈登 科《淮河边上的儿女》:“大家伙来么,蚂蚁还搬动太行山呢! 我们是年轻轻的人,这几个麦把还搬不回去吗?”
41、 【当地不当路,买地不买河】(谚)当(dang):典卖。卖地时不能连路一起卖掉,买地时不能连河一起买回。指凡事都有个限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
42、 【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借指人又坏又顽固。或说:粪 坑的砖头,又臭又硬。海外张爱玲《沉香屑》:“越是破落 户,越是茅厕里的砖头,又臭又硬。”
43、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歇)窍:本指窟窿,转指窍门。比喻对某件事一点儿也不懂。
44、 【不分青红皂白】释义:皂:黑色。不分是非,不论曲直。例句:“那‘小畜生’不分青红皂白,就夹脸一嘴巴……”
45、 老人家拜年——年不如一年
46、 【脱帽礼】“脱帽礼”多在隆重、庄严的场合下使用,如升旗、聆听尊者讲活(讲课)或悼念亡者。这一礼节源自欧洲。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战火不断,作战时与敌短兵相接,肉搏而战,头部容易受到袭击,因而不得不戴上笨重的头盔。士兵们到达安全地带就脱下头盔以减轻负担;同时,到别人家里去,来者为了表示自己不是敌人,就首先把头盔掀开,露出自己的面孔。这种习惯发展到近代,就成了脱帽礼。
47、 【苦日难熬,欢时易过】(谚)偏指人在贪欢娱乐之中常会感到时光过得太快。 也作“苦日难挨,乐时易过”。
48、 【不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 律不说话,不表示态度。成语:明哲保身。清代《红楼梦》: “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 难十分去问他。”
49、 【认钱不认人】(惯)指人只认钱财,没有情意。
50、 老鳖找螃蟹——各有所爱
51、 一次,同伴和我一起到地里拾花生,把外衣丢在了地里。他妈妈知道后嚷道:“这孩子老是捉住个麻雀,丢掉了个老公鸡。”(河南·尉氏)
52、 【黄泥巴糊裤裆——不是屎来也是屎】(歇)黄泥巳:黄色的泥,外表上像人粪。屎:谐“事”或“死”。 指蒙受冤屈,无法申辩,或性命难保,必死无疑。
53、 【虎死留皮,人死留名】见“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54、 几天前,一场大火把我家烧个精光,乡亲们对我们一家不仅嘘寒问暖,还送钱赠物。年迈的奶奶满含泪水感激地说:“真是大火无情人有情,人间处处有温暖啊!”(浙江·绍兴)
55、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原为佛教徒的用语。借指:做好事 做坏事都会有报应。明代《醒世恒言》:“善有善报,恶有恶 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那天公算善恶个个记得明白。 古往今来,曾放过哪个?”
56、 【东家种竹,西家治地】(谚)东边的人家种了竹子,西边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会长出来。指竹子爱向西南方向滋长,只要东边种竹,西边自然长出。
57、 【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惯)你提出什么问题来,我都能回答你。指人善于应对。
58、 我和妈妈一起吃芥末调的粉皮儿,辣得我直叫。妈妈笑着说:“葱辣眼睛蒜辣心,芥末就辣鼻子上的筋。够味儿吧?”(河南·安阳)
59、 阎王翻跟头——鬼花招
扎心的歇后语经典
60、 奶奶买菜回家,没看见小叔,叹气说:“这孩子,真是晴天无影子,雨天无脚印啊!”(湖南·长沙)
6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谚)身居高位,自己的行为端正,不发令下属也会跟着你行事;自己的行为不正,纵然发令也没人听你的。指待人处事,关键是要以身作则。
62、 【良马不窥鞭,侧耳知人意】释义:窥:暗中察看。良马不待鞭起,侧耳便能领会御者的心意。比喻才智很高的人,办事不待驱策。例句:魏府大觉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良马不窥鞭,侧耳知人意。”
63、 【紧行无好步】见“急行无好步”。
64、 出洞老鼠见了猫——缩回去
65、 【假马卖了个真马的价儿】(惯)比喻把差的当好的来用。
66、 阿波罗闯月球——开创人类新纪元
67、 麻雀窝里的花鹊子——迟早要飞走
68、 镜子里瞪眼——自己恶自己
69、 【拉到人头上拿尿洗】表面上退让,实际上进一步侮辱。成 语:欺人太甚。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简直是屙到人 头上拿尿洗哩嘛!不行,算账!”
70、 货郎鼓别在腰里——没货了
71、 【老鼠急了会咬猫】(谚)比喻人到了无可忍耐时,什么样的冒险事都会做。
72、 【猪困长肉,人困卖屋】(谚)困:睡觉。指猪吃了睡,还有助于长肉;人要是像猪一样懒,就必定穷困潦倒,连住房都会卖光。
73、 【人穷长力气,人富长脾气】(谚)指穷人靠肢体勤劳度日,力气自然越来越大;富人养尊处优,恃财傲物,脾气自然越来越大。
74、 【笨鸟儿先飞】释义:比喻能力低下,比别人先走一步。“笨乌”又作“笨雀”。例句:钱要少花,力气要多卖。笨鸟儿先飞,两条腿勤快些。
75、 照相机对准马尾巴——拍马屁
76、 【有肉解百忧,有酒解千愁】以美味醉饱来消除忧愁。韩志 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把旁边桌上的剩酒剩肉一齐端到 苏小个子面前,笑嘻嘻地说:来!有肉解百忧,有酒解千 愁。”
77、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谚)指和比自己棋艺高明的人下棋,总觉得放不开手,处处受制。也比喻在战斗中遇到比自己智谋、武艺高强的对手,总觉得难以施展本领。 也作“棋高一着,束手束脚”。
78、 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拿着满分的卷子到处炫耀。爸爸见了对我说:“自满、轻信和自高自大,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成功的花环上必须用谦虚来镶边啊!”(广东·龙门)
79、 【温吞水退不得毛】杀猪,杀鸡鸭,都需用开水退毛。此指 不果断,不明朗。图书:“温吞水退不得毛,钝刀子割不得 肉。态度暧昧,模棱两可,吞吞吐吐,欲说不说,全是不行 的。”
80、 【反贴门神——不对脸】(歇)门神:旧俗贴在两扇门上以为能驱鬼避邪的神像,多为唐朝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也有以钟馗和温(温峤)、岳(岳飞)二元帅等为门神的。 比喻双方意见不相合,不来往,或不理睬。
81、 【朝内无奸,干戈不动】(谚)奸:奸佞。干戈:古代兵器,代指战争。 朝廷内部没有奸党,就不会引起事端,发生战争。指奸贼是祸乱之根。
82、 【水米不沾牙】释义:不吃不喝。“不沾牙”又作“不打牙”。例句:受刑以后,我半死地躺在监牢里水汪汪的地上,一连两天水米不沾牙!
83、 鸡鸭共一笼——语言不相通
84、 【媒妁之言】现在,虽然提倡自由恋爱,但是还有很多人要经过别人介绍,特别是信息时代又出现了很多宅男宅女,痴迷网络生活,缺少人际交流,所以,媒妁之言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不过,媒妁之言不再是媒婆的专利,也有同事或亲朋,或者婚介机构。婚姻需要媒妁之言,源自《孟子》:“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意思就是若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和自己喜欢的人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七都会轻视她(他),认为是不遵守礼教。在那种礼教下,使得女性受尽委屈,只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子才从旧婚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85、 【冻不死的葱,饿不死的僧】(谚)僧:和尚。指葱耐冻,再冷的天气也冻不死;和尚可以四处化斋,当然不会饿死。
86、 【过桥米线】“过桥米线”是云南著名的地方小吃,现在,它已落户全国各地。它源自一个传说的两个“版本”。从前有一个读书人,家里穷,没地方读书,便每天到三里以外的一个凉亭里去看书。书生的妻子特别贤惠,每天给他送饭,但每次送到那里饭菜都凉了。于是她想了一个好办法,在连饭带菜的米线上,浇了一层热油汤,利用它来保温,这样送去的饭菜就不凉了。因送饭途中必须经过一座桥,人们便把这浇过热汤油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另一版本,是同人同事,不同的是以前吃米线是就着菜吃,像吃米饭一样。一次,妻子提着送饭篮子过桥时,不小心脚下拌了一下,将菜汤撒到米线中。送到后书生干脆把剩下的半碗菜汤也倒进米线中,不料吃起来味道更好了。从此,米线的吃法变成了在米线上浇上做好的菜卤,连米线带汤一块吃,十分好吃。因此法得于桥上,故称“过桥米线”。
87、 【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释义: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例句:鳄鱼头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你能说哪一个完全对?”
88、 清晨的太阳——光芒万丈;满红火
89、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歇)死:本指死亡,转指拼死,不顾生命。指人财迷心窍,爱财如命,临死还不罢休。常含责骂意。 也作“棺材里伸出手来——死要”。
90、 昨天我做了两件好事,老师表扬了我。妈妈对我说:“今后还要努力,像雷锋叔叔那样,‘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陕西·岐山)
91、 一天晚上,爸爸陪客人喝醉了酒,睡觉时,连衣服也没脱就钻进了被窝,“呼噜,呼噜”地睡着了。第二天早晨,妈妈说:“懒鬼,吃饭了。”爸爸伸了伸懒腰,笑了笑说:“今天真省劲,起床不用穿衣服了。”妈妈说:“要饭三天懒垒锅,穿衣睡觉懒得脱。”(河南·新蔡)
92、 天上的银河——不解近渴
93、 【看人要看心,听话要听音】(谚)看人要看到他的内心,听话要听出他的话外之音。指看人或听话不要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也作“看人看心,听话听音”。
94、 【宁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谚)和明白人打架,有理总能说清;和糊涂人纠缠,永远分不清是非。指要尽量避开和不明事理的人打交道。
95、 【调书担】见“掉书袋”。
96、 关门起国号一自尊自大
97、 重槌敲重锣——响当当
98、 【吃尽味道盐好,走遍天下娘好】释义:天下没有人比亲娘待自己更好的了。例句:“吃尽味道盐好,走遍天下娘好”,看来还是其产党好,我,我一家准备搬回雷坪来住。
99、 【望山走倒马】(谚)望见山就加鞭,把马赶死也还不到山的跟前。 指山看起来近,实际距离很远。也泛指要到达目的地,还要作走较长路程的准备。 也作望山跑死马。 望城跑死马。
100、 我和小晴吵架,她说我当天的不是,我就说她过去的不是。她白了我一眼说:“你真是老母猪想着万年的糠。”(山东·莱州)
101、 不开花的玫瑰——净是刺儿
102、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谚)南方多水域,故人们善于驾船;北方多平原,故人们善于骑马。指不同的生活环境往往会培养人们的特有习性与技能。 也作“北人乘马,南人乘舟”。
103、 我是女孩,当班长,爱管事,乐于助人,老师、同学都喜欢我,可有个老婆婆说女孩管事惹是非。老师说:“结果的树遭石打,做工的人被钉扎。但是,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山东·昌乐)
104、 亲兄弟,明算账。
105、 我和妈妈去赶集,见卖猪肉的很多。妈妈脱口说:“真是猪肉压断街啊!”(安徽·宿松)
106、 土罐里的螺蛳——在劫难逃
107、 【不怕见面催,就怕腚后跟】释义:见面催一催,往往不抵事,只有紧跟身后才能尽快见效。例句:“不怕见面催,就怕腚后跟。这每天寸步不离跟在屁股后边,屙尿都不方便。”
108、 【又当婆子,又当媳妇】指不能完全自主,有时受闲气。相 关的:有时做婆婆,有时做媳妇。姚雪垠《李自成》:“这一年 来,我张献忠在谷城又当婆子,又当媳妇。从今天起,去他 娘的,再也不做别人的媳妇啦。”
109、 【哈巴狗】“哈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乖巧、玲利又听话,能通人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因如此,有时把巴结上司的人称为“哈巴狗”,颇为恰当和形象。那么哈巴狗的故乡在哪里呢?它产自东罗马,唐代中国史料称其为“拂菻”。据《旧唐书·高昌传》载:“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文中这种聪慧的“拂菻狗”属于尖嘴丝毛犬,曾经是希腊妓女和罗马主妇的宠物,而高昌所献这对“拂菻狗”则成为中国“哈巴狗”的小祖宗。从唐朝起,国内逐渐有人豢养“哈巴狗”,最初一两百年间,这种时髦而且昂贵的宠物,只限于宫廷喂养。大约在唐朝后期,哈巴狗开始流人民间,随着哈巴狗一窝一窝地成倍繁殖,后来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110、 今年竹子来年笋——无穷无尽
111、 我做事总是磨磨蹭蹭的。妈妈说:“你呀,一天到晚慢慢腾腾,等你抓住枕头,天早亮了!”爸爸在一旁听后说:“对孩子不能只批评,要耐心教育。”“有道是打是亲来骂是爱。我说她两句,你少在一旁敲边鼓。”妈妈回敬道。(安徽·淮南)
112、 年三十的案板——借不得;没有空
113、 倒拿望远镜看人——把人看小了
114、 冬天喝冷水——凉透了心
115、 【蚂蚁虽小,力能搬山】(谚)蚂蚁虽然小,可它们能团结,有耐力,连山都能搬动。比喻弱小者只要团结一致,坚持不断,就能办成大事。
116、 脸上写字——表面文章
117、 【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出了事情总有原因。成语:事 出有因。明代《西游记》:“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你不 惹我,我好寻你?只因你狐群狗党,结为一伙,算计吃我师 父,所以来此施为。”
118、 对阵下棋——调兵遣将
119、 【为人不当差,当差不自在】(谚)当差:旧时在衙门受人指使跑腿打杂的人。指做人不可当差,当差的人由人摆布,身不由己。 也作为人别当差,当差不自在。 为人莫当差,当差不自在。
120、 【 蛤蟆跳三跳,还要歇一歇】有劳有逸。跳,也说:蹦。成 语:劳逸结合。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蛤蟆蹦三蹦,还 得歇三歇呢,我总得消停两天!”
121、 有一道数学题,爸爸给讲了一遍,我还没弄懂,他却做别的事情去了。我对妈妈说:“爸爸辅导他班里的学生那么认真,可是对我……”妈妈接过我的话说:“你爸是家里的和尚不做家斋。”(安徽·庐江)
122、 【三个老婆一台戏】(谚)老婆:也称婆娘、婆姨,我国北方对妻子的俗称,也泛指已婚妇女。指几个妇女聚集到一起,常常会嬉闹说笑,好比上演一台戏。 也作三个婆娘一台戏。 三个闺女一台戏。 三个婆姨一面锣,两个婆姨一面鼓。
123、 【老虎吃天,没法下嘴】释义:比喻事情大,不知从何处下手。例句:“我们的大计划是老虎吃天,没法下嘴。”
124、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惯)比喻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也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125、 崽大,爷难当。
126、 【穷家难舍】(谚)指家虽贫穷,但曾长居久住,总舍不得离开。也指故乡即使是穷山僻壤,但因土生土长在那里,也会与那里难分难舍。 也作穷家难舍,热土难离。热土:住久了的乡土。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故土:故乡。 穷家难离,熟土难舍。
127、 【 没了王屠,连毛吃猪】没有行家,事情办不好。明代《金瓶 梅》:“可是你对人说的,自从他死了,好应心的菜也没一碟 儿。没了王屠,连毛吃猪。”
128、 【二姑娘顽老雕——架不住】(歇)顽:通“玩”。架:招架,支持。 指吃不住,吃不消。
129、 【拔钉子】(惯)比喻除掉所憎恨的人,或除掉危害极大的祸患。
130、 【古庙前的旗杆——独一根】(歇)指只有一根。
131、 【 打如意算盘】按照自己的愿望、利益来计划安排事情。 台湾琼瑶《窗外》:“你也未免太打如意算盘了。假如你珍惜 这个家,假如你还爱爸爸妈妈和你的弟弟妹妹,你就和康南 断绝!”
132、 平时我对学习抓得不紧,临近考试了才想着去看书。妈妈说:“现喂的鸡不下蛋啊!”(山东·苍山)
13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谚)尺比寸长,但要和丈比,它就短了;寸比尺短,但要和分比,它就长了。比喻人和事物的优势都不是绝对的,有所长,也就必定有所短。
134、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惯)诺:答应。厅堂之上主人一声喊,台阶下众多的侍从一齐答应。形容权势极盛,从者甚多。 也作“厅上一呼,阶下百诺”。
135、 鸭子头上插锦鸡毛———语(羽)双关(冠)
136、 老鹰叼大象——自不量力
137、 晚上回来爸爸给我买了一些橘子,第二天一起床,我就急切地拿着橘子吃起来。妈妈说:“你可真是鸡叫等不得天明,好一只小馋猫啊!”(山东·沂水)
138、 【天打五雷轰】释义:赌咒发誓要遭到应有的报应。例句:我们是结拜兄弟,我要是做对不起你的事,那就天打五雷轰。
139、 晚上,妈妈不让我看电视,我装着去睡觉,就躺在被窝里偷偷地看。妈妈发现了,又带气又带笑地说:“明人不做暗事。想看,就爬出来正大光明地看!”(河北·张家口)
140、 【打着红旗反红旗】释义:打着革命的旗号,干反革命的事。比喻伪装革命。例句:好人也会办错事,坏人也会伪装积极,打着“红旗”反红旗。
141、 【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释义:奔车:疾驰的车。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履舟:翻沉的船,借指被灭的商朝。伯夷:商孤竹君长子,商亡,他和他的弟弟叔齐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奔车、覆舟,比喻时世危乱。如果生逢治世,就不会有坐在奔车上的仲尼与饿死首阳山的伯夷。例句: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受身于不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
142、 【安乐窝】“安乐窝”现在指安逸舒适的生活处所。源出《宋史·邵雍传》。据《宋史·邵雍传》载:“邵雍,字尧夫,河南人。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刻苦自历,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朝廷请他做官,他不愿为凡事所累,便离家出走,游历四方。后来,他回到家乡,与外界摒绝往来,闭门不出,潜心研究理学、易学,终成高士。以后,邵雍迁居洛阳。当时的宰相富弼以及司马光、吕公著等贤士也退居洛阳,他们和邵雍意气相投,彼此往来密切。在司马光等人的帮助下,邵雍在洛阳天津桥南置买了一处田园,修建了住宅,插柳种花,自种自收,怡然自得,宛若世外桃源。闲暇之余,焚香静坐,饮酒吟诗,自得其乐。为表示自己安贫乐道,不追求功名富贵的志向,他给自己的住处起名“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安乐窝”一词便成为隐逸文士们对自己居室的谐称,含有淡泊明志、自得其乐的语义。例如,南宋戴复古有“四山便是清凉园,一室可为安乐窝”之句。到了后来,由于“安乐窝”同“逃避艰难困苦,贪图享乐生活”的思想行为有相通之处,于是由原来的不与官场浊流同流合污的褒义转义为贬义。
143、 节节草——虚心
144、 【关公门前耍大刀】关公为武将。谓在行家面前卖弄。类 似的:鲁班门前弄大斧。成语:自不量力。陆文夫《围墙》: “那技术员慎重对待,步步不离;在设计所的门前砌围墙,等 于在关老爷面前耍大刀,没有两下子是不行的。”
145、 披蓑衣的被狗咬——穷人好欺负
146、 半路上的新闻——道听途说
147、 大老爷下轿——步(不)行
148、 【上不巴天,下不着地】释义:形容没有着落,没有依靠。例句:咱们顶好是各走各的路。这地方上不巴天,下不着地,你要是不识好歹,咱俩免不了同归于尽!
149、 【和尚打伞——无发无天】(歇)发:头发,谐“法”。天:天空,转指天理、常理。和尚不留发,打起伞来又遮住了天。指目无法纪,肆无忌惮地做坏事。常含责骂意。 也作“和尚撑伞——无发无天”。
150、 【一言不实,百事皆虚】(谚)指说一句假话,其他事都会让人怀疑是不真实的。
151、 【帘子做的——要卷上去就卷上去,要放下来就放下来】(歇)形容态度、脸色等变化无常,想变就变。
152、 【瑞雪兆丰年】冬季大雪,能冻死害虫,又为田中增加水 分,有利农业。苏童《妻妾成群》:“好大的雪,瑞雪兆丰年 呐。”
153、 英雄热爱人民,人民热爱祖国。
154、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155、 【黄了】“黄了”这一俗语,专指好事没有办成。如对象没搞成被说成黄了。 “黄了”源自哪里呢?旧时代做生意,开张的那天,门外要贴上“开张大吉”的大红纸喜报一张。春节休息,正月十六开始营业,开门那天,也要在门外贴上“开市大吉”的大红纸喜报。相反,如果一家商店经营不善,没法经营下去了,店铺关门,就用一张黄纸,写上“收市大吉”贴在门上。由此,人们就将一家生意的关门,说是“黄了”。久而久之,引申为凡是没有办成的好事都可以说“黄了”。坏事没办成没有说“黄了”的。
156、 【新米粥,酱萝卜,郎中先生见了哭】(谚)郎中:中医医生。新米熬的粥,有营养,易消化;酱腌的萝卜,化食利胃。指常吃新米粥和酱萝卜,身体康健不生病,就不必去找医生。
157、 【东场搬到西场,也要三日饭粮】(谚)从东边场地搬家到西边场地,也得要耗费几天的饭粮。指凡搬动一次,总得有不少的耗费。劝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158、 纸上画大炮——打不响
159、 爸爸又在外面花钱喝酒,妈妈知道了,生气地说:“男人是耙子,女人是匣子。没有我,你挣钱再多也是枉然。”(新疆·吉木萨尔)
160、 【发什么声,得什么音】(谚)音:音讯,信息。指说出什么样的话,就能让人看出他是哪个层面上的人。
161、 【身不动膀不摇】(惯)1形容什么活儿也不干。2形容面对大事非常镇静、从容。
162、 鸭子的巴掌鸭子的脚板——联成一片
163、 【冰人】在古代媒人又被称为“冰人”或“大冰”。媒人一般都是热心肠,怎么反倒称为“冰人”呢?这一称呼最早见于《晋书·索统》中的一段故事:孝廉令狐策有一天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人说话,询问圆梦的解释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主阴阳之事,你在冰上和冰下人说话,人阳语阴,主为人说媒,因而你当为人说媒,冰河开了,婚姻也就成了。由此,后人称媒人为冰人。
164、 【吃纣王俸禄,不说纣王无道】释义:纣王:商朝末代暴君。比喻从主子那里得到好处,不说主子的坏话。例句:“启翁,百姓倘能安居乐业,断然不会造反。许多人只是因为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诛,而谁逼百姓造反倒不问了。”
165、 【诸葛一生唯谨慎】释义: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很有智谋。无论怎样高明的人,做事也要小心谨慎。例句:人们不是常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嘛。依我看,咱们小心点也好。
166、 【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惯)折:折断。胳膊折断了,悄悄藏在袖筒里,自我忍受,不让人知道。比喻内部出了丑事,尽量忍着掩盖着。 也作胳膊只折在袖子里。 胳膊肘折了总要袖子盖。
167、 我的作文经爸爸一改,有意思多了。妈妈风趣地说:“那是嘛,厨子摸过了就有肉香。”(河南·商丘)
168、 【吃黑饭,护黑主】(谚)吃的哪家饭,就保哪家主。旧指受雇于谁家,就维护谁家的利益,不必分是非与邪正。
169、 两个媳妇为孩子打架的事吵得不可开交。赵大爷走过来劝架,结果两个媳妇反倒骂赵大爷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围观的人说赵大爷:“没吹熄人家的火把,却烧了自己的胡子。”(河南·新野)
170、 【独虎架不住群狼】(谚)指单独的一只虎,招架不了一群狼的攻击。 比喻再强悍的人,也对付不了群体的围攻。 也作独虎怕群狼。 一虎难敌群狼。
171、 我一外出就乱花钱,爸爸说:“积钱就如针挑土,花钱好比浪冲沙。你这样大手大脚的,就是有座金山也会被你花光的。”(四川·石渠)
172、 【春冻骨头秋冻肉】春寒比秋冻更伤身体。杨朔《三千里 江山》:“唉!这个天气,凉森森的。春冻骨头秋冻肉,离了 棉絮还真不行。”
173、 【冒凉腔】(惯)指说话冒失或不切实际。
174、 【有智赢,无智输】(谚)指在任何比赛中,智慧的高下往往决定着输赢。
175、 【走麦城】(惯)《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大将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比喻英雄人物遭到失败。 也泛指失败。
176、 【有铁就能碾钉子】(谚)有了铁,就能打出钉子来。比喻具备了基本条件,事情就能成功。
177、 【泥佛劝土佛】(惯)比喻劝说或劝慰与自己情况相似或遭遇相同的人。 也作“泥菩萨劝土菩萨”。
178、 寒流过了来暖流——冷潮热风(冷嘲热讽)
179、 【鸡走鸡道,狗走狗道】(惯)比喻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人、办事,互不干涉。
180、 【大路讲话,草窝有人】见“路上说话,草里有人”。
181、 黄牛打架——死顶
182、 橄榄核卡喉咙——上不得,下不得
183、 【狗嘴吐不出象牙来】释义: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嘴”又作“口”。“吐”又作“掏”、“长”等。例句:孙桂英用手撩着水泼马凤兰,说:“狗嘴吐不出象牙来!一句正经的都没有。你这一套都是跟马主任学的吧?”
184、 【水中捞月】“水中捞月”用来比喻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的愚蠢行为。 “水中捞月”源于佛教的一个寓言故事。据《僧祗律》载:佛陀对诸比丘说,过去世时,伽尸国波罗奈城有五百只猕猴,一日在林中玩耍,来到一井边,猕猴主见井水中有一月亮,于是对同伴说:“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们应该把它捞出来,以免世间长夜暗冥。”众猴不知如何下手,一猕猴见井边有一树,乃说:“我捉树枝,汝捉我尾,辗转相连,乃可出之。”于是众猴尾转相捉,树弱枝折,群猴都掉进水里去了。佛陀以此故事讽喻那些自以为是,不分是非虚实,害人害己的歪道邪师。
185、 投机商人的信条——唯利是图
186、 老鹰不落地——干旋
187、 【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指不自觉,没有吩咐就不知道主动 做事。张贤亮《河的子孙》:“这样,庄户人干起活来就跟算 盘珠儿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有的连地也不会种了。”
188、 柴禾垛上拉屎——狗嘎杂种
189、 【泥里来水里去】(惯)形容辛苦劳累。 也作“泥里滚,草里爬”。
190、 招亲招了猪八戒——自找难看
191、 【白昼老鼠,不敢见人】释义:比喻胆小怕人。例句:金枝嘲弄地说:“当乡长那阵子倒顶威风,胆子也大,如今却成了白昼老鼠,不敢见人,连徐文盛都比不上。”
192、 【老鸦嫌猪黑】(惯)比喻嫌弃与自己有同样毛病的人。 也作“老鸹骂猪黑”。
193、 【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谚)指人离开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闯荡,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宽。 也作人挪活,树挪死。挪:挪动,离开原地。 树挪死,人挪活。
194、 【善神相逢,恶神远去】(谚)善不容恶,恶也不容善;善神相聚到一处,恶神自然就远遁了。比喻好人受到重用,邪恶者自然被疏远。
195、 【门缝里看人】小看人,看不起人。海外张爱铃《心经》: “有时候我也疑心。过后总怪自己小心眼儿,门缝里看人, 把人看扁了。”
196、 【 抱大的孩子不会走】缺乏锻炼,没有实践能力。《文汇报》 (1994,4,8):“我以为这样的陪读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 像俗话说的那样,‘抱大的孩子不会走’。”
197、 【隔着门缝儿瞧人——把人看扁啦】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198、 【话传三遍假变真,药方子抄三遍吃死人】(谚)传言流传多遍,假的也能传成真的;药方抄来写去,容易把药名弄错,吃死病人。指谬误流传,害人不浅。
199、 【敲锣卖糖,各有一行】各有各的职业,各有各的职责。金 近迈《欧阳海之歌》:“这有什么!欧阳海不屑地说:敲锣卖 糖,各有一行。我从小就干这个,惯了。”
200、 【打盆儿还盆儿,打碗儿还碗儿】(谚)指损坏了什么,就必须照样赔偿人家什么。也指在什么问题上得罪了别人,就必须在这方面向人赔礼道歉。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扎心的歇后语经典: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2266.html
推荐文章
09-05
1 苦练内功,自我修炼(3)09-04
2 尝粪的壮举09-14
3 造句百宝箱:打开它,收获无数幽默惊喜,让你笑个够!09-06
4 为什么无所事事可以帮助你取得更大的成就09-14
5 造句大全:从模仿到创新,逐步提升你的语言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