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将军额前跑开马】(谚)将军的前额很宽阔,足以跑开马匹。指有地位、有度量的大人物,最能宽恕别人,最有容人之量。 也作“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2、 麦克风前吹喇叭——里外响(想)
3、 【 打蛇不死,反被蛇咬】消灭不了对方,遭到反击。类似的: 打蛇不死终是害。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这是何 等大事,得耐心等待时机。不然,打蛇不死死被蛇咬。”
4、 奶奶常对我说:“父母对子女是路,子女对父母是线。”(河南·郑州)
5、 【将心比,都一理】(谚)遇到事情,用自己的心去推比别人的心,适用的道理是一样的。指人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就能理解与宽恕别人。
6、 妈妈责备爸爸说:“你啊,怎么能把钱借给外村人呢,难道不怕被骗了?”爸爸说:“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是豆芽炒虾米——各有各的弯子。”(江苏·灌云)
7、 【四两能拨千斤重】(谚)指轻兵器运用得巧妙,可以胜过重兵器。也比喻凡事把握要领,小可敌大,弱可胜强。 也作“四两拨千斤”。
8、 老鼠啃书本——字字句句落了肚
9、 【好汉做事好汉当】(谚)指好汉敢做敢为,更敢承担责任。 也作好汉做事,一人承当。 好汉做事,敢做敢当。 汉子做事汉子当。
10、 【瓮中之鳖,釜中之鱼】释义:瓮:陶制大坛。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代的锅。困在瓮中的鳖,放在釜里的鱼。比喻无法摆脱困境的人。例句:杨八老和一群百姓们,都被倭奴擒了,好似瓮中之鳖,釜中之鱼,没处躲闪,只得随便。以图苟活。
11、 我弟弟和小光吵起架来。我刚劝了一句,就听小光冲着我吼道:“鱼向鱼,虾向虾,鸡婆婆不向扁嘴鸭。你别帮他来对付我!”(河南·淅川)
12、 【人拉着不走,鬼拉着飞跑】(惯)指责人不跟好人学,光跟着坏人干坏事。
13、 【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释义:不怕事情做得晚,只怕不成功。例句:“你们众位不必着急。常言道:‘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天还早哩,就是上灯时节也将他等了去。”
14、 【皮笊篱——一捞个罄尽】(歇)皮笊篱:设想的皮做的笊篱,没有漏汤水的眼儿。罄尽:没有剩余。比喻搜罗得一点也不剩。
15、 【 有话说话,有理讲理】好好讲理,不要争吵。浩然《艳阳 天》:“不要急,不要喊,咱们有话说话,有理讲理。”
16、 【 得理不让人/占理不饶人】虽然在理,但做得过分。池莉 《来_来往往》:“你固然有道理,但是也不要得理不饶人。”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和尚无头发,打伞遮住天。发、法谐 音,谓胡作非为。和尚,也说:秃子、光头。张涛之《中华人 民共和国演义》:“十年‘文革’浩劫当中‘和尚打伞,无发 (法)无天’的惨痛教训太深刻了,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呼唤 着民主和法制。”
17、 楼顶上唱歌——高调
18、 大树上的鹦鹉——多嘴多舌
19、 在镇上召开的“严打”审判大会上,爷爷见罪犯都是年纪轻轻的小伙子,不由得感慨道:“这些人伸手可提得一斗,抬肩可挑得一担;站着是根柱子,横着可当枕木。年轻力壮的,为啥大路不走走歪道啊?”(湖南·浏阳)
20、 【留得在,落得怪】(谚)主人好意留客,留住了,自然大家高兴;留不住,就不免见怪生嗔。指客随主便,主人既然挽留,就不必执意辞行。
21、 【从胳肢窝里掏出来的】不是出自内心,说的不是真心话。 成语:言不由衷。浩然《艳阳天》:“你说的这些好话是从五 脏里说出来的,还是从胳肢窝里掏出来的呢?”
22、 【油髻上封官,粉鼻凹里受宣——裙带头衣食】(歇)髻:假发盘成的髻。鼻凹:鼻翼两旁凹下去的地方。受宣:接受皇帝的宣召。指靠裙带关系当上高官。含讥讽意味。
23、 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24、 【越渴越吃盐】(谚)吃盐多了口渴,越口渴越吃盐,越吃盐就越口渴。比喻人越是没钱,却越需要花钱,或越是无力应付困难,困难偏偏越多。
25、 梦里结婚——好事不成
26、 鸭群里闯进一只鹅——就你脖子长
27、 【下半旗致哀】“下半旗”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致哀方式。当一个国家领导人逝世,或者发生重大灾难,习惯上要把国旗升起后下降到离国旗杆顶端一段距离(距杆顶三分之一处),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周恩来去世后,不仅中国下半旗致哀,就连联合国也为周总理破格下半旗。因为联合国规定只为联合国成员国的元首下半旗。足见周总理的威望之高。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据说最早出现在1612年。一天,一艘名叫“哈兹·伊斯”号的英雄船徐徐驶进泰晤士河,它的桅杆上飘半旗,象征船员们对已故船长的敬意。该船长是在北美北部海岸探寻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不幸去世的。他在船员中的威信极高,他去世后,船员极度悲痛,便把桅杆上的旗降下一半,表示对船长的敬仰和悼念。以后许多船只沿用了这种哀悼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便流传到陆地上,后来被官方承认,并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28、 妈妈叫我去挑水,我说挑不动。妈妈说:“你呀,腰粗膀圆,只能挑个门帘。”(安徽·庐江)
29、 【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漏】(歇)马蹄刀:马蹄形的刀。木勺:木制的舀东西用具。本指用马蹄刀在木勺里切菜,汁水不会漏掉,转以形容人极其吝啬,舍不得拿出钱来。也形容人言行严密周到,毫无漏洞。也作“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
人生经验经典歇后语
30、 【开锣的戏难唱】释义:比喻做事开头困难。例句:中匡I有句俗话:开锣的戏难唱,头三脚难踢。我把眼泪咽进肚子,总算是迈出了坚强的第一步。
31、 【 口里摆菜碟儿】谓假意招待,只是嘴上说说。明代《西游 记》:“太师切莫要口里摆菜碟儿。既然我们许诺,且教你主 人先安排一席,与我们吃盅酒如何?”
32、 【凡有喜酒,必有醉人】(谚)有喜酒的场合必定会有醉汉。指好事里常有令人恼丧的地方。
33、 【出门人,三辈小】(谚)指出门在外的人,对人要谦虚恭谨,言谈举止要放低身份,切切不可妄自托大。 也作“出门人,三辈小,不叫哥,便叫嫂”。
34、 真书如立,行书如引,草书如走。
35、 奶奶要爸爸注意对我的教育,说:“小孩子万万娇惯不得。小时候是个娇子,长大了是个包子。”(湖北·兴山)
36、 地球绕着太阳转——周而复始:东方不亮西方亮
37、 甘蔗地里栽葱——比别人矮一截
38、 【赏酒不吃吃罚酒】见“敬酒不吃吃罚酒”。
39、 【虎大伤人】释义:比喻坏人势力大了要伤害别人。例句:这会儿这么由着大叔,将来“虎大伤人”,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40、 爸爸叫我把屋里那筐烂砖头搬出去。我偷巧,想一下子完事,结果一步一歇,累得吭吭哧哧。妈妈见了说:“勤人挑三遭,懒人压断腰。”(四川·南充)
41、 【外人难管家务事】(谚)指家务事复杂琐碎,外人摸不着底细,想管也无从插手。
42、 【大虫不吃伏肉】(谚)大虫:老虎。伏肉:被慑服的小动物。比喻真正的英雄绝不欺凌弱小者。
43、 【二八月乱穿衣】(谚)二八月:农历二月和八月。指农历二月天气由冷转热,八月天气由热变冷,乍热乍冷,变化不定,加上各自的体质差异,人们穿衣自然有薄有厚,不尽相同。
44、 【吃五谷杂粮,保不住不生病】(谚)指人免不了要吃五谷杂粮,也就免不了要生百病。 也作“人吃五谷生百病”。
45、 【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表面上亲热,暗地里陷害。清 代《红楼梦》:“一辈子不见他才好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 全了。”
46、 邻居二哥不务正业,昨天赌博赢了三百多元,就到处炫耀。爸爸严肃地教育我们说:“能看贼挨打,莫看贼吃饭。不劳而获,终不是存身立业的路子。你们可不能染上这样的毛病。”(河南·内乡)
47、 【开船便遇打头风】谓事情开始就遇到阻力。成语:出师 不利。清代《儿女英雄传》:“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行又遇打 头风。偏偏从工完这日下雨起,一连倾盆价的,下1 的大雨。”
48、 拿着钥匙满街跑——当家不管事
49、 【喝西北风】(惯)指没有饭吃,饿肚子。也指受冷风侵袭。 也作“吸西北风”。
50、 刘大妈让儿子小卫跟王师傅学习铁匠技术。没干多长时间,小卫觉得太吃苦,要求改学建筑。可干着干着,小卫又抱怨说建筑这活太脏,想改行学别的。刘大妈生气地说:“我看你呀,就像那三条腿木板凳,放到哪里都不行。”(河南·长葛)
51、 【哪边炕热往哪边挤】(惯)指人钻营取巧,哪儿有好处就往哪儿钻。
52、 【人吃五谷生百病】见“吃五谷杂粮,保不住不生病”。
53、 八月的葡萄——成串的
54、 蜜罐子嘴——说得甜
55、 【调书担】见“掉书袋”。
56、 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57、 【过街的老鼠——到处有人喊打】见“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58、 【上嘴唇下嘴唇一碰】说话轻率,随便。或说:两片嘴皮一 碰/一张嘴,两张皮。从维熙《爱的奇迹》:“让他们上下嘴唇 一碰,爱说就说呗!你了解娘的心思就行了。”
59、 【倒打一钉耙】释义:比喻反皎一口。例句:我们前些天,揭发批判了李春山,他现在公开赖账,还对李克同志倒打一钉耙,真是无耻已极。
人生经验经典歇后语
60、 【打了盆说盆,打了罐说罐】释义:就事论事,不要转移目标。例句:“咱打了盆说盆,打了碗说碗,别离题。咱俩现在谈的是窗户玻璃问题。”
61、 【无雨莫种麦】(谚)麦田下种之前如果没有好雨,底墒不足,种子入土后就长不出壮苗。指麦田底墒好是麦子丰收的先决条件。
62、 风吹头毛——齐发动
63、 【一只碗不晌,两只碗叮当】(谚)一只碗不会发出声音,两只碗碰撞才有响声。比喻人与人的争吵以至斗殴,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双方都负有责任。 也作“一只碗敲不响,两只碗响丁当”。
64、 【头上长角,身上长刺】长角,好斗。长刺,碰不得。指在十 年动乱中专事打砸抢的一些青年人。刘心武《班主任》:“不 要仅仅注意到“四人帮”培养出了一小撮头上长角、浑身长 刺的张铁生式丑类,还要注意到,有多少宋宝琦式的畸形儿 已经出现!”
65、 【千般易学,一窍难通】(谚)指各种各样的本事都容易学,但要达到精熟的程度却很难。
66、 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67、 【像断了线的风筝】比喻,飘荡不定,或关系断绝,一去不 返。清代《镜花缘》:“只觉身如蝉翼,悠悠扬扬,飘飘荡荡, 登时间不知不觉,倒像断了线风筝一般,落了下来。”
68、 【木门对木门,笆门对笆门】释义:笆门: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门。比喻富人家配富人家,穷人家配穷人家。多指联姻。例句:那年头,儿女作亲,是木门对木门,笆门对笆门。一来是两家老人先前说过成亲的话,不好改口;二来是双方家境都很贫寒,再难找到合适的人家。
69、 【伸手不打垂尾狗】(谚)指对于失势与失意者,应当有怜悯心,不可无情挞伐。
70、 【大家马儿大家骑】(谚)指属于公众的马,人人都有权利骑。泛指凡是公众的福利,应归公众享受,不应被个人独占。 也作“公众马,公众骑”。
71、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歇)王小二:泛指旧时穷苦人。指日子越来越艰难或境况越来越糟。
72、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谚)只要是故乡人就亲,只要是故乡水就甜。指人们的乡土感情总是很浓的。 也作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73、 绿头苍蝇坐月子一抱蛆(屈)
74、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惯)指人虽穷而有志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75、 火车上演戏——载歌载舞
76、 穿着拖鞋走路——迈不开步
77、 【有钱买马,没钱买鞍】有钱买马,不肯花钱买鞍,可没鞍配 不了套。能够花大钱,舍不得花小钱,而小的方面也不可忽 视。类似的:有钱买条牛,没钱买犁头/买得起马,配不起 鞍。清代《醒世姻缘传》:“你看这有钱买马、没钱买鞍的事 么?有本开铺子,倒没有橱柜了。”
78、 脚脖上系铃——走一路响(想)一路
79、 【萨其玛】“萨其玛”听起来像外文中译,但它并非西点,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小吃。“萨其玛”是满族的一种风味糕点。 “萨其玛”一词,最早见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学士傅恒著《御制增订清文鉴》一书。书中写道:“萨其玛”,把白面(指已和好的)经芝麻油炸后,于糖稀中掺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成书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萨其玛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这里是指萨其玛的制作方法。制作萨其玛的最后两道工序是:将其切成方块,随后码起来。“切”,满语为“萨其非”;“码”,满语为“玛拉木壁”。“萨其玛”便是这两个满语的缩写。早期,萨其玛的汉名叫“糖缠”,这可见于《清文补汇》一书。但此名一直没有传开,而萨其玛却成了满汉两族人民共同使用的名称。
80、 【老虎推磨——不听这一套】(歇)套:本指牲口套儿,转指量词“套”。指不接受或不理睬别人的一套说法或做法。也作老虎推磨——不听那套。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
81、 【 整篓洒油,满地捡芝麻】大处浪费,小处节俭。类似的:大 海泼油,路上捡芝麻/大路上捡芝麻,大缸倒香油/大罐子泼 油,蚊子屁股上挖脂。老舍《青年突击队》:“那么多洋灰,没 人给盖上,一下雨就全完,可是你去捡钉子?大篓洒油,满 地捡芝麻!
82、 【不怕肚不饱,就怕气不平】(谚)不怕受饿,就怕受气。指受人凌辱比挨饿更难忍受。
83、 大姑娘相亲——羞羞答答
84、 【春天孩儿面】(谚)孩儿面:小孩的面部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没个定准。指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多变,阴晴风雨,说变就变。
85、 买好帽子等头大——准备过早
86、 【卖金须是买金人】(谚)指卖金子的必须有买金子人的经验和眼光,这样,宝物就能归入懂宝人的手里,不至于明珠暗投。 也作“卖金须向识金家”。
87、 我吃罢饭要去上学,伸手又拿了个油卷,妈妈点着我的鼻子说:“你真是缺一米,塞个豆。”(河南·长葛)
88、 吃了豹子胆——胆子不小;胆子大
89、 一口吞了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挠心
90、 海蚌的肉——在肚里
91、 【千变万变,官场不变】(谚)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变化,只有官场的陈规陋习难以改变。指旧时官场的习惯势力代代传承,流毒千载。
92、 【一问摇头三不知】(惯)指什么都不知道。也指人不介入是非,问什么都推说不知。
93、 【宁看贼挨打,不看贼吃耍】(谚)指看贼挨打受罚可以儆戒自己,而看贼用偷来的钱吃喝玩乐,则容易受邪恶的引诱。
94、 【狗皮上墙不像画】释义:“画”与“话”谐音。比喻人言行不好,不合适。例句:我这几天不在家,不知老娘们把她兄弟弄来穿场干活,我把她臭骂一顿!叫她兄弟回家!真是“狗皮上墙不像画(话)”,怎么能不通过穿场同意就来干活呢?
95、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谚)指只要有青山在,自然就有树木,有树木就不愁没有柴火。比喻只要保住基本力量,就不愁得不到发展。 也作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96、 大水冲过龙王庙———家人不认一家人
97、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惯)但:只。不求有功劳,只求没有过错。 指要求不高,态度不积极。
98、 丝绸包狗屎——臭气在外
99、 【~碗豆腐,豆腐一碗】(惯)比喻没有差别,都是一回事。
100、 【拉屎攥拳——暗里使劲】(歇)攥:握。指悄悄地下功夫。
101、 【登龙门】“登龙门”一词,比喻得到权威人士的引进或提拔而抬高身价,增长声誉;又比喻旧时科举考试,殿试得中。一般辞书都认为,“登龙门”一词出自宋代《太平广记》,相传,黄河流经陕西、山西交界的龙门山时,水流湍急,每年春季,有大批鲤鱼从江海游来,跳跃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鱼只是少数,而鱼一登龙门,鱼就变成了龙。那些登不上龙门的鱼只能仍然做鱼。但《太平广记》成书于宋代,而早在汉、唐就有了“登龙门”之说。在汉代鱼跃龙门的传说与宋代不同的是,宋代是鲤鱼,而汉代是鲔鱼。高诱注《淮南子》说:“鲔,大鱼,长丈余。仲春二月,从西河上,得过龙门,便为龙。”《汉书》李奇注云:“鲔出巩县穴中,三月溯河上,能渡龙门之浪,则得龙矣。”由此可见,“登龙门”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汉代。但把“登龙门”比喻殿试得中,则是在唐代,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卷三《贡举》日:“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
102、 【兵败如山倒】(谚)指军队一旦溃败下来,就像大山崩倒一样无法收拾。
103、 布娃娃的眼睛——有眼无珠
104、 【情人眼里出西施】(谚)西施:春秋时期美女,后世美女的代称。在情人的眼里,他所爱的女子美得就像西施一样。指只要男子情有独钟,那他所爱的女子对他来说就是最美的。 也作“情人眼里有西施”。
105、 学校成立了“微机兴趣小组”,我怕自己笨,不敢报名参加。爸爸知道了,鼓励我说:“刀钝石上磨,人笨努力学。只要你认真下苦功学,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江西·赣州)
106、 【地肥禾似树,土薄草如毛】(谚)指土地肥沃,田禾会长得像树一样高大;土地瘠薄,野草会长得像毫毛一样细小。也比喻有基础的政权最容易发展巩固。
107、 清晨,我被爸爸叫醒了。我揉着蒙咙的睡眼,问道:“起这么早,干啥?”爸爸笑着说:“去跑步,呼吸新鲜空气啊!墙坚靠地基,身强靠锻炼。你身体差,要多锻炼才成。快起来吧!”(广东·龙门)
108、 小涛的妈妈要他把衣服脱下来洗,对他说:“你呀,一身衣裳一身泥,是狗皮也应该爱惜哩!”(湖北·仙桃)
109、 星期六晚上,我们全家在看电视。9点钟的时候,妈妈让我上床睡觉。我故意闭着眼睛,身体斜靠在沙发上,装作睡着的样子。妈妈说:“小华,你把这串香蕉吃完吧!”姐姐凑趣地说:“好吧!”我一下子从沙发上跳起来,一看,根本没有香蕉。妈妈说:“我早知道你是水仙不开花——装蒜呢!”(河南·滑县)
110、 【拉出的屎又坐回去】(惯)比喻说话不算数,答应的事情又反悔了。
111、 红红刚从学校回来,嫂嫂的孩子就“姑姑”“姑姑”地叫个不停。旁边的奶奶对嫂嫂说:“你和红红像反贴着的门神,孩子倒怪亲的。”嫂嫂说:“箩筐粪杈,孬好一家呗!”(山西·平顺)
112、 一天下午,我回到家见妈妈给我做了一件棉袄,就故意问妈妈是谁给我做的。妈妈说:“你的大娘有几个,谁给你做过一件衣服?”我说:“婶子一大群,不如亲娘一个人,你不给我做谁给我做?”(河南·虞城)
113、 千人大合唱——异口同声
114、 【真神面前烧假香】(惯)比喻在正人君子或行家面前说假话。
115、 【出了笼的鸟,自己又进笼】释义:比喻自己找罪受,再次失去自由。例句:你思量思量,红霞是那号傻瓜不是?出了笼的乌,自己又进笼吗?
116、 暗杀一个人有不同的方法——而凭籍道德上的中伤尤为残忍。
117、 【老公鸡披蓑衣——嘴尖毛长】(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说话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责骂意。
118、 【病无良药,自解自乐】(谚)生了病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全靠病人自我开解,自寻快乐。指排除愁闷,保持乐观,是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案。
119、 【好钢使在刀刃上】(谚)指好钢使在刀刃上,才能发挥斩切的作用。 比喻人力、财力和物力,必须用在最需要、最紧急的地方,才能产生巨大功力。 也作好钢使在刀口上。 钢要用在刀刃上。
120、 【真佛面前不烧假香】(谚)比喻在知情或懂行的人面前不得编造谎言。
121、 半道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
122、 【只有锦上添花,那得雪中送炭】(谚)比喻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权有钱时,阿谀奉承者多;贫穷困境中,伸出援助之手者少。 也作“只有锦上添花,谁来雪中送炭”。
123、 【坐收渔人之利】此语由“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演化而来。 谓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趁机取利。姚雪垠《李自成》:“李 自成已逃出商洛山,他必定趁着咱们同杨嗣昌杀得难分难 解,因利乘便,坐收渔人之利。”
124、 楚河汉界———清二楚
125、 灯里缺油——干熬
126、 属算盘珠的——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随人拨弄
127、 【远并不救近渴】(谚)远处的井水再多,也解决不了当前的口渴。比喻缓不济急。 也作远水救不得近渴。 远水不解近渴。
128、 斑鸠下蛋———对
129、 【崽卖爷田不心痛】(谚)崽:方言,儿子。爷:方言,父亲。指坐享其成的后人,不知前辈创业的艰辛困苦。
130、 【没有脚底风,刮不倒人】(谚)脚底风:从脚下卷起的旋风。比喻要搞垮对方,必须先从收买他身边的人入手。
131、 【伸出脖子挨杀】(惯)比喻坐等着任人宰割、欺辱。 也作“伸长脖子挨刀”。
132、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原为毛泽东题词,谓不怕任何困难。 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我队应去,要准备死几个 人,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33、 【吃官饭放私骆驼】(惯)比喻拿着公家的工资,背地里做自己的事情。
134、 放学到家,我总是先看完少儿节目再写作业,虽然父母说了许多次,但我就是改不了。妈妈常说我是“属破车的,三天不修就零散”,非要“治理整顿”我一次。(河南·永城)
135、 【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千变万化,本质上一样。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吴为才一时劝解,一时威胁。软一套, 硬一套,万变不离其宗。”
136、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谚)杀人的行为有时也可宽恕,违情悖理的事情却实在难以容忍。指违情悖理的行为,有时比杀人还可恶。
137、 龙王爷作法——呼风唤雨
138、 鸡蛋换盐——两不见钱
139、 【一根线上拴两个蚂蚱】互相牵制,无法脱离。老舍《骆驼 祥子》:“咱们俩的事,一条绳拴着两蚂蚱,谁也跑不了!你 等等,等我说明白了!”
140、 【物见主,必定取】(谚)指人见到自己使惯了的器物,会格外眼明。
141、 【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语一般两句连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过去封建时代,用来激励人们上进好学,形容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那么,它源自何处呢?它源自宋真宗的《劝学诗》,诗中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使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人们受其启发,又续貂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不知道人们是有意逢迎皇帝,还是寒碜皇帝,反正“颜如玉”不如“黄金屋、千钟粟”格调高雅。不管怎么说,为后世留下了一句俗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把皇帝的杰作给冷落了。以上三句诗,无非是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读了书,有钱花;读了书,有饭吃;读了书,有娇娘。有的少年为此追逐名利享受,误入歧途。毛泽东也曾向少儿劝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正道。
142、 【 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指没法说。又指无能。马尾巴, 也说:麻绳,头发丝。类似的:罐子打掉鼻,别提工/送饭罐 打了耳朵,不能提/破鞋提不起。张贤亮《河的子孙》:“还反 啥哩,过去的事,马尾穿豆腐,不能提啦。”
143、 【老鼠尾巴上绑鸡毛——不是什么正经鸟】(歇)比喻不是个正派人。常含责骂或讥讽意味。也作“老鼠尾巴绑鸡毛——不是个正经鸟”。
144、 【 蛤蟆跳三跳,还要歇一歇】有劳有逸。跳,也说:蹦。成 语:劳逸结合。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蛤蟆蹦三蹦,还 得歇三歇呢,我总得消停两天!”
145、 邻居近几年木材和茶叶收入好几万元,可是,一笔生意没做好,连老本都赔上了。为了过个年,不得不四处借钱。爷爷说:“这真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好一世穷!”(安徽·石台)
146、 服务员端茶——和盘托出
147、 【老婆当军——充数儿】(歇)当军:当兵。指用不符合要求的人或物勉强凑数。也作“老婆当军——没的充数”。
148、 板上钉钉——变不了;没跑;实实在在;稳打稳扎
149、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得不到任何帮助,绝望。或说: 呼天天不应,求人人不管。成语:走投无路、孤立无援。韩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想办法?二姨呀,咱都到这个份 儿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啦!”
150、 【盗不过五女门】(谚)盗贼不进生有五个女儿的人家。指女儿多的人家必定贫困,盗贼也就不会光顾。
151、 【父子无隔宿之仇】(谚)指父子之间的仇怨很容易消除。
152、 【竹筒倒豆子——都抖落出来】(歇)比喻把话或了解的情况痛痛快快地一下子全都说出来。也指把问题一下子全部交待出来。也作竹筒子倒豆——全抖露出来。竹筒倒黄豆——哗啦一声全倒光。竹筒倒豆子水桶倒水——一下全出来。
153、 【低头拉车,抬头看路】(谚)指拉车需要低下头使出气力,同时也要时时抬起头看清前边的道路。比喻做事既要踏实苦干,又要认准目标,明确方向。
154、 【不知哪头炕热】(惯)指不知做什么事情得利大。
155、 【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歇)磨盘:磨的底盘。道:本指磨的底盘里条形的沟槽,转指道路。 形容可走的道路很多。
156、 【登鼻子上脸】谓得意忘形,提出过分要求。成语:得寸进 尺。梅娘《蟹》:“王福这个兔崽子,登鼻子上脸,要当孙府的 亲家老爷了,他那份骨头有四两重吗!”
157、 口袋布做大衣——横竖不够料
158、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谚)一枝花扮不成春天,一株树形不成树林。比喻个体的作用毕竟有限。
159、 这些日子,妈妈经常用扁豆炒辣椒,我不喜欢吃。妈妈却说:“公鸡大腿鲤鱼腰,换不走扁豆炒辣椒。”(山东·莱芜)
160、 隔墙扔蒲包儿——飞(非)礼
161、 【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谚)小偷行窃,往住在有风的时候,而不在有月的时候;往住在下雨的时候,而不在下雪的时候。指风、雨对小偷能起掩护作用,月、雪则容易使其暴露行迹。 也作偷雨不偷雪,偷风不偷月。 偷风莫偷雪,偷雨莫偷月。
162、 中午放学回来,我一进门就问妈妈什么饭?“米饭。”爸爸接过话说:“你妈妈一上班就是这个饭。鸭子不差食,差食不下蛋。”我听了哈哈大笑。(河北·行唐)
163、 【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惯)陆贾、隋何:都是秦末汉初说客。 比喻能言善辩。含讽刺意。 也作“开口赛隋何,摇唇欺陆贾”。
164、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谚)三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总称。春天正是百鸟生育的季节,打死一只母鸟,就会饿死一窝雏鸟。指人要有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雏鸟幼兽的观念。
165、 【千口吃饭,主事一人】(谚)主事:主管事务。指一个群体里入员再多,出面主事的头领只能是一个。
166、 【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释义: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的主意不会改变。例句:“你有干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只有到我这一辈才端上社会主义的饭碗,不挨饿,上了中学,还当了干部,如今实行新政策,就让我跟一些人走歪门邪道,我穷死也不干。”
167、 【 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动物的生存都有所凭 借,强调人要有智慧。智慧决定了人的差别。刘彦林《春风 得意》:“乌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干四化要凭真 才实学,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
168、 【龙多乃旱】(谚)龙多了,互相推诿,谁也不管下雨的事,天就干旱了。比喻做事,人多谁也不负责,反把事情耽搁了。 也作龙多不治水。 龙多旱,人多乱。
169、 【 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嫌人多嘴,说话不合适。李晓 明等《平原枪声》:“是听人家的,还是听你的?少说两句也 不会把你当哑巴卖了!”
170、 【处暑后十八盆汤】释义: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八月二十三、四日。汤:指洗澡用的水。处暑以后,还得洗十八天的盆汤浴。指时令虽过处暑,天气还得再热一段时间。例句:八月又作新凉,谚云:“处暑后十八盆汤。”又云:“立秋后四十五日,浴堂干。”
171、 鸭子下冻田——插不上嘴;难插嘴
172、 【棋局既开,终有了时】(谚)一盘棋既然已经开局,不管下的时间长短,总有了结的时候。比喻事情既然开始做,或迟或早总有个结果。
173、 【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邻】(谚)英雄好汉能保住周围村庄的安定,一条好狗会护住周围邻居不遭偷盗。指是好男儿就要做好一方的保护神。 也作“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
174、 【哑子做梦——说不得】(歇)指无法说或不能说。
175、 【跺跺脚四面城墙乱颤】人有势力,独霸一方。或说:跺跺 脚,四个墙角掉土/立在十字街上一跺脚,四街乱颤。成语: 炙手可热。张孟良《儿女风尘记》:“你问别家我也许不知 道,若提起鼓楼大街刘推事,那是天津有名的人物,跺跺脚 四面城墙乱颤,谁不知道呀?”
176、 两个阿姨讲起某某非常吝啬时说:“钱都在肋巴骨上串着咧。”(河南·淮阳)
177、 【人家偷驴他拔橛儿】(惯)橛儿:拴驴的桩子。别人偷走了驴,他去拔桩,结果被抓住。比喻别人得了好处,他去代人受过或承担责任。 也作人家偷牛,叫他拔桩。 人家偷牛,你拔橛子。 人家偷驴,你拔橛儿。
178、 【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释义:纣王:商朝末代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俸禄:薪水,工资。比喻袒护自己的主人、靠山。例句:许多人只是因为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诛,而谁逼百姓造反倒不问了。
179、 【有状元徒弟,没状元师父】(谚)状元:旧时科举殿试第一名,也泛指各行业中的拔尖人物。指徒弟的技艺往往超出师傅。
180、 【让了甜桃,去寻酸枣】(惯)比喻把好的让出去,却去寻找差的。
181、 【鸡多争窝,羊多争坡,和尚多了争饭锅】(谚)鸡多了就争着占窝,羊多了就争上山坡,和尚多了就争吃饭的锅。捐人多了就免不了争多论少,发生摩擦。
182、 【人生难得遇知音】(谚)知音:知心朋友。指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知心的伴侣或朋友。 也作人生难得一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183、 【扯葫芦倒秧】释义:比喻说话絮叨,翻来覆去。例句:这老婆说起话来就没个头,刘永义知道要是不打断她,她扯葫芦倒秧,东家长西家短,不知道要说到什么时候。
184、 【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雷瓢葫芦】胡乱,音近,含大体上近 似之意。差不离照原样子办。照,也说:比。成语:照猫画 虎。海外陈若曦《远见》:“不久也就摸到了窍门,可以依样 画葫芦。”
185、 阉了的公鸡——不啼(提)
186、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聪明人做一件糊涂事,一时失算。 老舍《骆驼祥子》:“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一世,糊涂一 时,教一群王八蛋给吃了!老头子越想越气。”
187、 【人面虎狼心】(惯)形容人外表慈善,内心凶狠。
188、 兔子不吃窝边草——给自己遮窟窿;留青(情);偷外不偷里
189、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释义:伤害别人的想法不该有,但是防备别人伤害的警惕性必须有。说明对人不可轻信。例句:“她家出身清白成分好,来往干部多,要是叫她拿着了我们母女的什么话把儿,可是要命的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要记住呵!”
190、 鼻孔喝水——够戗
191、 【门门都懂,样样不通】(谚)在学问或技艺方面,每一门都懂得点,但没有一门是专长的。指知识面广泛的人,往往缺乏专业特长。 也作“样样都通,样样不精”。
192、 【根子不正苗子歪】释义:长辈不好,教育不出好后代。例句:“我什么话也说到了,心也使碎了,可是他‘根子不正苗子歪’,跟咱们走不到一条道儿上,我要求和他离婚!”
193、 【狗是百步王,只在门前狂】(谚)百步王:在离家百步以内逞能。指狗只会在家门口狂吠,一离家门口就老实了。比喻没见过世面的人,一到生地方就会胆怯。
194、 大理石铺路——大材小用
195、 【馍熟该揭锅】时机成熟,应采取行动。申跃中《挂红灯》: “馍熟该揭锅了,他随即下了命令。”
196、 【不知马王爷长几只眼】(惯)马王爷:迷信称掌管马房的神,长有三只眼。指愚人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比喻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训,就不知道对方的厉害。 也作“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
197、 【 比死人多口气】形容人无能,不起作用。成语:行尸走 肉。西戎《赖大嫂》:“你活了四十几,比死人多有一口气,有 啥能耐!”
198、 我手上扎了刺,没有管它,几天后,那刺竟不见了。我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说:“这就叫‘有刺不拨,三天出窝’。”(河北·香河)
199、 玉皇大帝吃稀饭——装穷
200、 【一个铜钱有两面】指事物有正反两个方面。海外梁厚甫 《海客随笔》:“但是一个铜钱是有两面的,电子游戏机对小 孩子有没有好处呢?”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人生经验经典歇后语:http://www.yisoumao.com/wenxue/2171.html
推荐文章
09-14
1 生物常识造句:认识生命的奇妙,让句子更有生命力09-14
2 “全面造句资源手册平台库,丰富语言知识体系集”09-14
3 领略造句大全,体验语言表达的魅力与艺术之美之所在09-04
4 经典的名着歇后语09-04
5 暖冬情人节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