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投资内部的人喜欢称董事长裘国根为“裘先生”。据说这位中国阳光私募的领军人物之一,很有“先生”风范。比如,他很喜欢思考,偶尔写作;他是高等院校教材《投资学》的主编之一;他会经常回到母校中国人民大学,花时间与在校的年轻学生们交流。当然,还需要提到的是他的投资业绩相当出色。从定性的方面来说,他凭借出色的投资能力让自己进入了《福布斯》富豪榜;从定量的方面来说,2008年9月成立的重阳1期,到2015年年底,累计净值超过4元。收益率名列业界前茅。
他曾经在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做过一场演讲,与年轻学生们分享了他对投资的理解。他着重谈到了心里的投资“第一要义”——投资成功的第一要义是避免大亏,有人形容地产界的成功秘诀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那么投资界的成功要义是“不要亏损,不要亏损,还是不要亏损”。高尔夫比赛中的最后赢家不一定频现小鸟、老鹰,但切忌打爆。投资人也是如此,切忌打爆,大亏。
他强调说——平庸和精彩交替的结果是惊人的复合收益率。我深为赞同。
如果你看过前文“柯林斯传灯十倍股”,就会知道他对十倍速公司进行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之后,发现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是——日行20英里。不是心血来潮忽快忽慢,而是按照既定的规划,稳定均衡地向目标前行。好比龟兔赛跑中的乌龟,这样的人最终走得最快最远。 而另一篇文章中,我也提到了巴菲特的历史业绩。伯克希尔公司自1965年至2005年共41年间的净值增长率是个很有意思的数学题。数据告诉我们,41年间巴菲特有39年的收益率分布在0~50%。仅一年超过50%,1976年净值增长59.3%。也只有一年业绩为负,2001年亏损了-6.2%。(编者注,这里的统计是到2005年,如果时间再延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巴菲特当年也有亏损,但不到10%。) 更具体来说,39年间有5年公司净值增长率介于40%~50%;有7年公司净值增长率介于30%~40%;有9年公司净值增长率介于20%~30%;有12年公司净值增长率介于10%~20%;共有6年公司净值增长率介于0~10%。你会发现,落在10%~20%之间的年份最多。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巴菲特的业绩,你会说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在这41年间,巴菲特的表现有时候平庸,有时候精彩,但从来没有过暴利,也没有大亏。但最终结果呢?这4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5%,共增值3052倍,也就是说,1965年投入的1万美元在2005年年底变成了3052万美元。没错,这就是复利的威力。 胜负的命门:艾里斯教你玩“输家游戏” “输家游戏”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格格不入,毫无疑问,每个人心里都想着赢。我举一个网球比赛的例子,你就明白了。天合公司的创始人,科学家西蒙•拉莫博士(Simon Ramo)对网球比赛中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的打法与成绩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很有意思的结论。他指出,职业级的网球比赛,比的是谁技巧更高。比如,谁的发球更好,跑动更快,坚持时间更长,谁就可能赢得胜利。而业余级的比赛,则大为不同。比的是谁犯的错误更少,也就是说,对手失分更多,你就最终会赢。经过详细的观察和计算,他甚至给出了一个数据统计——职业级的比赛,大约80%的分数来自于赢分,也就是靠技巧战胜而得分。而业余级的比赛,大约80%的分数来自于输分,也就是靠某一方失误而得分。 这实在是个令人震撼的研究——这说明在不同性质的比赛中,你应该制定完全不同的策略。而著名投资家查尔斯•艾里斯则将这个发现在投资管理界做出了拓展和深入。 首先,他提出了一个核心命题——投资管理到底是赢家的游戏还是输家的游戏?他认为,赢家的游戏,结果由赢家正确的行动决定。输家的游戏,结果由输家所犯的错误决定。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用手指头想一想,股票市场里赢钱的人多,还是输钱的人多?历史记录显示,从1973年到1997年为止的25年里,美国市场总体上有3/4的基金,绩效不如标普500指数。因此,艾里斯认为,投资管理是一个典型的“输家的游戏”——扣除市场风险因素后,要击败市场,唯一的办法是发现和利用其他投资人的错误。而众多投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波段操作。 一个足以让你跳起三尺高的数据如下。1982年至1990年,标普500指数的复合增长率是18%,这是个相当不错的回报。 但是,如果你在这8年共计约2000个交易日中,扣掉涨幅最大的10天,你会发现复合增长率从18%降低到12%,去掉了1/3。如果扣掉涨幅最大的20天,这个收益率降到8%。如果扣掉涨幅最大的30天,收益率从18%降低到了可怜的5%。30天,仅仅相当于2000个交易日的1.5%而已,可见股市的回报实际上是由极少数的交易日所带来的。你可以称之为“闪电的日子”。 这就是做波段操作的最大风险——一旦做波段,你就很可能错过这些“闪电的日子”。艾里斯引用了一份未出版的报告,研究100家大型退休基金的波段操作。结论是,所有的基金经理都从事过波段操作,但没有一家能够提高报酬率,100家中有89家因波段操作而亏损。 由此,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 从随机事件中获利:如何反脆弱 在我看来,尼古拉斯•塔勒布在他的第二本书中真正展现了他天才的一面。他的新作《反脆弱》,远比上一本畅销书《黑天鹅》要靠谱得多。 他试图构建一个框架,来描绘人与不确定性之间该如何共存。更功利一点说,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利。如果把这个议题放到投资领域来讨论,那更加是天作之合——别忘了,投资就是反复地与不确定性打交道,并试图从中获利。 首先,我们用一句话来解释,反脆弱这个看起来很洋气的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从随机事件中获得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就是脆弱的。 再举个例子,你就更好理解了。如果要为反脆弱推选一个吉祥物,那非九头蛇怪莫属。在希腊神话中,九头蛇怪是一种住在阿尔戈斯附近勒拿湖中的生物,长着九个头,但这还不算最神奇的。最神奇的是,每次有一个头被砍,就会重新长出新头来。也就是说,每次发生外部不好的冲击,它反而能从中获利。显然,九头蛇怪就是反脆弱性的代表。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投资领域的九头蛇怪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首先你要有九个头。拥有九个头,意味着任何一个头被砍掉,你都不会当场死掉。你能够赢得恢复的时间与东山再起的机会。用投资的术语来说:确保你所承担的最大风险,不会将你置于死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投资大师反复告诫:不要借钱去做投资。因为一旦出错,可能会输掉你所有的头。这同时也意味着,不要过度集中的投资。如果你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一个投资标的上,那么,你显然是脆弱的,而不是反脆弱的。 第二,当你的某一个头被砍掉,你要拥有长出新头的能力。这一点就不简单了。首先,你要习惯于把自己置身于“喜欢错误”的情况下,乐于犯众多的小错,承受小的伤害。比如,很多投资大师反复强调的止损,就是勇于承担小的错误。甚至于,这不能叫作错误,而应该叫作试错。当你习惯了试错,习惯了外部冲击,习惯了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你的反脆弱性就逐步增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亏损(被砍去一个头)不是坏事,它给了你创造更多盈利的机会。 第三点,更进一步,你要努力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个体。这是什么意思?很简单,比一条九头蛇更安全的是,一群九头蛇。我们来看看大自然进化的过程是怎样的:达尔文说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从个体来看,是很多个体在进化的过程中被淘汰,然后优胜者的基因得以传递,并进一步改进而适应变化的环境。从整体来看,进化的过程恰恰是依赖反脆弱性实现的:随机性的外部冲击消灭了一些个体,通过这些个体的脆弱,成就了整体的反脆弱性。 体会一下这句话——“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一些个体被淘汰了,整体反而更健康了。所以,尼古拉斯说,“有机体即群体,群体即有机体。从外部看,似乎是毒物兴奋效应,但从内部看,却有赢家和输家。”整体更希望局部受到伤害,冷酷无情是进步的引擎。系统的反脆弱性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 言归正传,在投资上,你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拥有不同的投资策略,拥有不同的投资标的。这个整体能够从随机性的外部冲击中受益。 以量化交易为例。你不能过度依赖某一个策略,某一个模型,否则终有一天会成为黑天鹅的猎物。你必须有一个组合,这个组合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反脆弱性将远远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单独的模型。 主观交易亦同此理。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投资第一要义:裘国根为何“不要小鸟”: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4018.html
推荐文章
09-06
1 推广活动俘获消费者的心09-14
2 造句大全:海量例句,涵盖各种语境,满足你的需求!09-04
3 《经典歇后语经典短篇2024》09-04
4 经典人生经典精辟歇后语09-14
5 “全面造句模板范例平台库集,让语言更加标准化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