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有千种颜色,人有万般脾气】(谚)就像花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一样,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个性与脾气。指百人百性,不能强求人人的脾气都一样。
2、 【病不瞒医】(谚)指病人对医生不隐瞒真实病情,以便医生对症下药。
3、 【有苗三分收】见“见苗三分收”。
4、 属算盘珠的——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随人拨弄
5、 【来者不惧,惧者不来】(谚)敢于前来的,就无所畏惧;胆怯害怕的,自然就不敢来。指凡是敢于前来应战或挑起事端的,就没有胆小怕事的。 也作“来者不怕,怕者不来。”
6、 身体锻炼好,八十不服老。
7、 【睁着眼跳黄河】(惯)比喻无可奈何地往死路上走。 也作睁着眼睛跳火坑。 睁着眼睛往火坑里跳。
8、 小荣的妈妈告诉小荣的爸爸,说刚建好的新屋梁下的柱子像在轻轻晃动,小荣爸不以为意。小荣妈说:“一根柱子动,根根屋梁晃。可千万不能大意啊!”(河南·辉县)
9、 【山前有路你不走,飞蛾扑火自来投】释义:比喻不走光明大道,自寻死路。例句:他冷笑一声说:“我没有把你一棍子夯死,就够便宜的了,你竟敢闯山门,这可真是山前有路你不走,飞蛾扑火自来投!”
10、 【瞒债必穷,瞒病必死】(谚)隐瞒债务的,必定穷愁潦倒;隐瞒病情的,必定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误了性命。指凡事不可隐瞒,不然没有好结果。
11、 松木椽子——宁折不弯
12、 【骨头没有四两重】谓人没有多大分量,没有多大本领。 清代《品花宝鉴》:“几句话说得潘其观骨头没有四两重了。”
13、 【够不着房檐怨地矮】(惯)比喻做不成事情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客观条件不好。
14、 脚脖上系铃——走一路响(想)一路
15、 【桂冠】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人,常常被人们称为夺得“桂冠”。“桂冠”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它是个舶来品,源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月桂树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木,他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授给在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节日赛跑中的胜利者。戴桂冠者有极高的荣誉。后来,人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冕,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和各种比赛中的胜利者,成为一种惯例,流传下来。特别是古希腊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奥运会的胜利者也会得到一顶“桂冠”,于是“桂冠”一词随着奥运会传向世界。大家对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记忆犹新,在那届奥运会上,获奖者除得到金、银、铜奖牌外,发奖官员还将桂枝编的花冠戴在他们头上。无独有偶,在中国还有一个和“桂冠”词义相近的词,叫“折桂”,也来自一个和桂树有关的美丽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称科举考试登科为“蟾宫折桂”,又引申为各种考试与比赛的第一名叫“折桂”。“桂冠”和“折桂”,这两者同义不同源,一个为“西”,一个为“中”,中西合璧,珠联璧合。
16、 弯藤结歪瓜——孬种
17、 【树不打权要歪,人不教育要栽】(谚)树不剪修权枝,就会长得歪歪斜斜;人不加强教育,就容易走向邪路。指教育对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8、 【霜打的树叶——蔫了】(歇)本指树叶经霜以后失去水分,变得萎缩了;转以形容人精神萎靡、没精打采的样子。 也作霜打麻叶——蔫了。麻叶:落叶乔木麻栎的叶子。 霜打的瓜秧子——蔫儿了。 霜打的茄子——蔫了。
19、 哥哥做生意赚了点钱,可就是爱乱花,总也攒不住钱。妈妈埋怨哥哥说:“你呀,金手银指甲,能挣又能花;左手抓,右手走,钱到手里打一扭。”(河南·新野)
20、 秋收已毕,穿老板让我爸爸承包干活,价钱太低,干吧不合算,不干又没有活干。妈妈说:“这真是猴子捡块姜,扔了舍不得,吃了辣得慌。”(河南·淅川)
21、 【山怕无林海怕荒,人怕老来花怕霜】(谚)有山无林,水土必定流失;大海无鱼,就是一片荒海;人老无为,生活无依无靠;花朵见霜,很快就要凋落。指人或物都有最难排解的伤害。
22、 爸爸检查弟弟的家庭作业时,看着弟弟写的字皱着眉头说:“经你这小手写出的方块字,可真是老雕会家雀——大的大来小的小!”(河北·丰宁)
23、 【蛤蟆吞西瓜——开口不怕大】(歇)指人张口要价太高,使对方无法还价。常含讥讽意味。
24、 开水锅里加凉水——下子冷静下来
25、 华佗治病——妙手回春
26、 下午课外活动时,全校老师开会。一个老师说:“把学生放了吧!”校长说:“你是想摘掉帽子图凉快。”(山西·运城)
27、 【陈谷子烂芝麻】指陈旧,没有价值。老舍《四世同堂》: “为怕祁老人提起陈谷子烂芝麻而忘了正事,他开门见山的 说明了来意。”
28、 【不会打仗不吃粮,不会唱歌不卖糖】释义:既吃军粮就得会打仗,既来卖糖就得会唱歌。指干一行要掌握一行的本领。例句:农妇:咦,你还会唱吗?大学生丙:怎么能不会呢?常言道:“不会打仗不吃粮,不会唱歌不卖糖。”
29、 六月的云,少女的心——变幻无常
经典歇后语
30、 【是狼是虎,来到面前再说】不必先发愁,遇到困难再想办 法。柳青《创业史》:“走!打你的土坯去。是狼是虎,他奔 你身来再说。”
31、 【深不对,浅不是】(惯)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对。指不知怎么做才能使人满意。
32、 【吐唾沫】生活中我们常见这种现象:当一个人遇到晦气之事或说错了话时,会“呸!呸!呸!”连吐三次唾沫;当他与所鄙视甚至仇恨的人擦肩而过时,也会回身对着这人的背影重重地吐口唾沫,这是为什么呢?民国时期,江绍原先生对唾沫文化进行了非常有趣的探讨。透过他所搜集的诸多史料可以看出,唾沫在古人眼里具有许多神奇的功效。古人认为,唾沫可以制鬼。宗定伯捉鬼的故事是个典型。据说,当宗定伯知道同行者是个容易对付的新鬼时,他将其用力挟住,新鬼情急之下变为山羊,他又马上吐唾沫使其定型难逃,竟然牵到市上卖了个好价钱。《搜神记》也记述了一个故事,崔少府妻子怀孕尚未分娩就死了。但四年之后,仍把生育的儿子送回家。当时宾客满座,都知道是鬼来了,于是“遥唾之”。大业《拾遗记》也提到,隋炀帝游江南吴公宅时,忽遇陈后主鬼魂,仍称殿下,叙述旧事。炀帝突然醒悟遇鬼,马上唾之云:“何今日尚目我为殿下,复以往事讯我耶!” 唾沫可以辟邪。《清异录》卷二记述:“枭乃天毒所产,见闻者必罹殃祸,急向枭连唾试三口,然后静坐存北斗一时许,可禳。”李时珍介绍,唾沫可以治疗“毒蛇螫伤”及肿痛、长瘤等病,据说这是以毒攻毒。其实我们遇到晦气或说错了话吐唾沫,就有以上民俗内涵在里面。唾沫在制鬼驱邪的同时也可以攻击和伤害他人。看起来朝着仇人背影吐唾沫其实也有攻击伤害的巫术含义在里面,似乎是一种咒恨。
33、 【垂帘听政】在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皇后、太后屡见不鲜。但垂帘听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当属清朝的慈禧太后,她实际掌控清朝的大权达48年之久,她死后三年清朝灭亡。那么,“垂帘听政”始于何时,是谁的“发明”呢?历史上国君或皇帝因种种原因无力亲政时,权力旁落王(皇)后或太后手中的情况,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但,真正垂帘听政则始于武则天。《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唐高宗)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后(武则天)……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自此,多有皇后、太后效法,但都未称帝,中国的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人。
34、 蚁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
35、 【一山比一山高】比喻有更高更强的人。台湾李敖《启发 你的小故事》:“这可不一定,一山比一山高。”
36、 【鸟惜羽毛虎惜皮】(谚)比喻人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名声。
37、 老鹰吃麻雀——连皮带骨一起吞;一点不留
38、 砖穿里起火——穿烟(谣言)
39、 【麦子上场,小孩儿没娘】(谚)割倒的麦子堆到场里,急摊急碾,妇女们都忙着麦场上的事,小孩儿也就没娘照料。指麦子上场,是收麦过程中最紧张、最忙迫的时候。
40、 三十亩地一头牛——安居乐业
41、 【念完经打和尚】(惯)比喻事成之后,打击有功劳的人。
42、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惯)指老老实实地有什么说什么,不夸大也不隐瞒。
43、 【打肿脸充胖子】(惯)比喻装门面,说大话,硬充好汉。
44、 【鱼儿蹦到沙滩上】(惯)比喻陷入绝境。
45、 黄牛的肚子——草包
46、 老天下黄沙——昏昏沉沉
47、 【五官】“五官”本是人脸部的眼、耳、口、鼻、眉五个器官。如医院有“五官科”,马季的相声“五官争功”人们还记忆犹新。那么,“五官”是怎么来的呢?相传,黄帝战蚩尤后,定都涿鹿城(今河北),并开始了治世大业。他封驯服七种野兽、大败蚩尤的马师皇为牧政官,管理衣食住行和驯服六畜;封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和采集治创良药的炎帝为医政官,管理医药和治疾;封理财有方的嫘祖为财政官,专管国家的经济和出纳;封屡立战功的力牧大将军为军政官;封联系各部落有功的伏羲氏为行政官。后来,在朝任职的这五位官员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而得到了黄帝的嘉奖。黄帝说:“多亏五官的臣子相助,方使得我脸上增了光彩呀!”从此,人们便称脸上的口、鼻、眼、眉、耳为“五官”。
48、 星期天,爸爸教我下围棋。我学了不到两个小时,就说:“不用学了,围棋不就是‘围’吗?”爸爸笑着说:“七窍通了六窍。”我很高兴!妈妈笑着说:“你别高兴了。你爸爸说‘七窍通了六窍’的意思就是一窍不通!”(河南·安阳)
49、 眼睛上出芽子——不是好苗头
50、 玻璃缸内关苍蝇——乱窜
51、 枕着饺子睡大觉——不愁吃
52、 【摇钱树】有道是栽树莫过于摇钱树,事实上不可能有这种树,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奢望。然而,在出土文物中确实存在着精美绝伦的“摇钱树”。 1985年初,四川省三台县灵兴镇出土了一棵东汉时期的摇钱树,青铜质,高188厘米。整棵摇钱树以马猴图为主,飞燕、鹿、玄武等祥鸟瑞兽作为陪衬,朱雀(古代代表太阳)立于摇钱树顶端,足下有云状枝叶,整棵树上挂满了铜钱。 1990年,四川省绵阳市何家山二号墓也出土了一棵摇钱树,通高198厘米,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29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基座为红陶质,树以青铜浇铸,树冠多达七层,顶层饰有凤鸟;二层树干与叶合为一体,装饰有西王母、大力士等图案;下部四层插接24片枝叶,分别向四方层叠伸出,饰有龙首、朱雀、大象、鹿、犬及成串的青铜钱币,密密匝匝,繁芜丰茸,散发着诱人的灵光宝气。摇钱树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宝树,这个传说是怎么来的呢?传统剧目《天缘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玉皇大帝之女张四姐思凡下界,与穷书生崔文瑞成婚,四姐用摇钱树(又名元宝树)使崔家迅速致富,引起王姓地主眼红,诬告崔文瑞为盗,被官府捉进大牢。四姐愤而劫狱救夫,与玉帝派来的哪吒、孙悟空展开大战,由于寡不敌众,被强行收走了摇钱树。后经仙女六姊妹耐心劝说,四姐与丈夫同回天界,成了夫妻神仙,诸事不用发愁。出土实物和传说故事都有了,那么,史料有记载吗?陈寿《三国志》卷十一《邴原传》注:“尝行而得遗钱,拾以系树枝,此钱既不见取,而系钱者愈多。问其故,答者谓之神树。”这种神树在我国的西南、西北地区都曾出土,可见,至少在东汉时代以摇钱树祈福十分流行。可见,拜金主义源远流长,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重新泛滥。
53、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谚)宁愿作为美玉被击得粉碎,也不作为瓦片而被保护得完好。比喻有气节的人,宁可忠贞而死,绝不苟且偷生。 也作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宁甘玉碎,必不瓦全。
54、 春天的气候——天三变
55、 接生婆摆手——不接了
56、 我虽然总爱花零钱。可有时一天只花一角钱。妈妈说:“一角钱?燕子衔泥垒大窝。”(山东·昌乐)
57、 【拆穿西洋镜】西洋镜即洋片,通过放大镜看画片,貌似真 实。指揭露真相,揭穿骗局。镜,也说:景。香港唐人《金陵 春梦》:“刚才我们分析得很清楚了,拆穿西洋镜,也没有什 么奥妙。”
58、 【说出一朵花儿来花】话谐音。话说得好得不得了。成 语:天花乱坠。刘云若《红杏出墙记》:“便是说出一朵花来, 也掩不住女人的口,枉落得自己吃亏,众人笑话。”
59、 【吃得筵席打得柴】释义:筵席:酒席。即能在宴席上做客,也能去深山打柴。比喻既能享受,也吃得起苦,能上能下。例句:开门七事:吃得筵席打得柴,言穷达因时者也。
经典歇后语
60、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惯)才:文才。八斗:六朝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见《南史·谢灵运传》。五车:五车书,形容书很多。指人富于文才,学识渊博。 也作“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61、 【戴笼头】(惯)笼头:骡马等头上套的东西,用皮条或绳子做成,用来系缰绳,有的还用来挂嚼子。比喻被人控制,受人支配。
6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见“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63、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64、 【钻进闷葫芦里】释义:比喻沉闷起来。例句:他喝了一口茶,瞅着钱万利的满脸愁容,说:“怎么,唉声叹气的,又钻进闷葫芦里去了?”
65、 小姨是个列车员,每天五点钟上班。可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给她请假。姥姥说:“一个捻儿一个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去请假,领导找谁替班?”(河北·石家庄)
66、 【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惯)指生下来就是这样,难以改变。 也作生就了的骨头长就了的肉。 生就的骨头。
67、 【买卖买卖,和气生财/买主买主,衣食父母】做生意,态度和 蔼,才能招揽顾客,有顾客才能生意兴隆。古华《芙蓉镇》: “买卖买卖,和气生财。买主买主,衣食父母。这是胡玉音 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家训。”
68、 【小儿放纸炮——又爱又怕】(歇)小儿:小孩儿。形容心情复杂,又喜欢又害怕。
69、 武大郎玩鸭子——不知是什么乌
70、 妹妹放学回家,对妈妈说:“李红的爸爸今天给她买了一只会叫会跑的玩具小狗熊,有趣极了。我也要!”妈妈说:“我不是给你买了一只小狗熊了吗?你真是人心不满百,做了皇帝想外国!”(注:此地方言读“国”为guai。)(湖北·京山)
71、 【争得猫儿丢了牛】(惯)比喻得不偿失。
72、 【 气死活人不偿命】成心气人,或说话不负责任。王蒙《失 态的季节》:“哪怕说的是假的呢,人家爱听呀!这不是气死 活人不偿命吗?”
73、 【压岁钱】春节拜年时,很多地方都有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这个传统由来已久,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们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也有一种说法是,分压岁钱给孩子们,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们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古时候,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压岁钱”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待年过后方可花掉,《燕京岁时记》有记载。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民国以后,流行用红纸包一百元铜元,寓“长命百岁”之意。纸币广泛使用后,大人们则喜爱选用号码相连的新钞票,赠给孩子们以作春节礼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不断攀升,从几十元到上百上千元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自己喜欢的物品,有的还把压岁钱拿出来支援灾区。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74、 不种芝麻不养蚕——无油无绸(无忧无愁)
7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穴:洞。焉:怎么,哪里。比喻不冒危险亲自去干,就不能取得经验,获得成功。“焉得”又作“难得”、“怎得”、“捉不住”。例句:纪怀仁道:“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打下恶虎庄,为了黄河岸上民众的自由,为了党的事业,不说是危险,就是掉头丢脑袋,我也要亲自探一探!”
76、 【和尚脑袋——一溜净光】(歇)形容光光的,什么也没有。
77、 【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释义:女孩子出了嫁,娘家就不再管了。例句:常言“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她出阁就成了张宅人,死为张家鬼了。
78、 【小品】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知识小品”、“科技小品”等栏目,打开电视可以看到相声、小品等曲艺类节目。小品并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古代就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等,它们很早就成为文学家族的一员。因为小品有隽永而精辟的特点,文章短小,写来容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所发展。鲁迅先生的小品文达到了高峰。 “小品”源自古老的佛教经典。因为在佛经中,有全本和节本之分,全本称为“大品”,节本称之为“小品”。如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摩呵般若波罗蜜经》,就有二十七卷本和十卷本两种。二十七卷本称为《大品般若经》,十卷本称为《小品般若经》。文学中的“小品”便由此而来。小品又向文艺领域发展,并且异军突起,一枝独秀,是当前民众离不开的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小品节目,更是受到亿万观众的青睐。
79、 【寒从脚底来】(谚)脚底有涌泉穴与心相通,人周身的寒气是通过脚底传入的。指要防寒必须从脚部的保暖做起。
80、 百姓齐,泰山移。
81、 【忤逆子讲《孝经》——假装正经】(歇)忤逆子:不孝顺父母的儿子。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宣扬封建孝道,论述孝治思想。讥讽人假装端庄正派。
82、 【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歇)泥菩萨一到水里就溶化了。 比喻自己保不住自己。 也作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83、 【吃秤砣,铁了心】释义:比喻下了决心,毫不动摇。例句:二朵大婶将杜秋葵喊价一半,只跟安天宝要五百块的孝心钱,但是杜秋葵吃下秤砣铁了心,死活也不肯再嫁人……
84、 老师看了我打的作文草稿,眉头一皱说:“你这东一镢头,西一斧头的,文不对题,头不对身啊!”(云南·宣威)
85、 【叫板】“叫板”具有滋事或挑战的意味。它源出有二。其中主流说法是“叫板”原为戏曲用语,指戏曲演员于道白之后、未唱之前,将道白的最后一句节奏化,使其有韵律,拖长抬高道白腔调,以便使伴奏开始,过渡到下面的唱腔上去。此外,用动作规定下面唱段的节奏,也叫“叫板”。“叫板”的方式有多种,或把道白末一字字音拖长,或用一个感叹词、语气词,或用笑声、哭声,或用一个特殊手势、身段。“叫板”的念、做都要充满感情,使演员和乐队都要做好准备,充满激情,故而引申为具有挑战性。 “叫板”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古代民间有个游戏叫骨牌,四个人在一起打的,当一个人没钱时,还可以多打一次,这时那个没钱的人就会拍一下桌子,并且这次是由他说话,一般也称作“叫板”。
86、 【捞稻草】(惯)比喻人在绝境中抓住一线希望作徒劳无益的挣扎。
87、 【六月里蚊子——叮死了】(歇)叮:谐“钉”。指眼睛死死钉住想要的东西。
88、 【火候不到不揭锅】见“不到火候不揭锅”。
89、 【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见“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
90、 【名取西川,暗夺荆州】释义:名义上说是去夺取西川,实际上暗中去夺取荆州。比喻声东击西。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夺荆州”。
91、 【狗咬刺猬插不上嘴】释义:形容别人说话,无法插嘴。例句:我的口又讷,从不和人吵架,人家谈论个什么现今政策呀,张某长、李某短呀,我是狗咬刺猬插不上嘴,这样也就没人烦气我。
92、 【高田宜黍稷,低田直稻麦】释义:高田:地势高的田。低田:地势低的田。指黍稷性耐寒,宜种在高田:稻麦性喜暖,宜种在低田。例句:然麦性微寒,以为金,则徐氏之说优矣。古称:“高田宜黍稷,低田宜稻麦。” ………
93、 【猫奸狗忠】(谚)猫是谁家有吃就往谁家跑,狗无论主人多么穷苦,绝不离开。指猫性奸猾,狗性忠诚。 也作“狗是忠臣,猫是奸臣”。
94、 【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谚)指人如果不存心伤害老虎,老虎也就不会无端伤害人。借指存心害人的人,往往招来别人对自己报复性的伤害。 也作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 人无伤虎心,虎无杀人意。 人无伤虎意,虎无杀人心。
95、 皇帝祠堂——太庙(妙)了
96、 狮子大张口——胃口不小
97、 【 面和心不和】脸上装和气,内心里勾心斗角。海外张爱 玲《封锁》:“他告诉她许多话,关于他们银行里,谁跟他最 好,谁跟他面和心不和。”
98、 【惯子如杀子】(谚)惯:娇惯。一味娇惯子女,反而会害了他们。指对后代绝不可溺爱。 也作“惜子如杀子”。
99、 【牛不吃水强按头】(惯)比喻强迫别人做不愿做的事。 也作“牛不喝水强按头”。
100、 【打虎不死必伤人】释义:比喻不彻底消灭坏人,必定反受其害。例句:对李油罐这样的人,一棒子打不死就干脆别动他,打虎不死必伤人!
101、 【春天后母面】(谚)后母:继母。 指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就像继母对待继子女的态度一样,说变就变。
102、 【树要直,人要实】(谚)树身要端直,端直才能成材;为人要诚实,诚实才能立足社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指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103、 不爱人民的人,什么也不爱。
104、 【嚼舌头】(惯)指传闲话,拨弄是非。也指闲聊或互相逗着玩。 也作嚼舌根。 嚼舌头根。
105、 【情真不言谢】(谚)真情实意的人之间,不说感谢的套话。指彼此感情真挚,就用不着说客套话。
106、 【 死水怕勺舀】没有来源,花费不起。清代《醒世姻缘传》: “其一切打银带,做衣服,买礼物,做盘缠,都是丁利国这碗 死水里舀,却也当真舀得干上来了。”
107、 【哭闹的孩子多给糖】迁就无理要求。《人民日报》(1986, 2,18):“有的同志颇有感触地说,一身正气,不仅自己身上 要干净,还要处事公正。不能‘硬的拖锹过,软的好取泥’, 更不能‘哭闹的小孩多吃糖’。要为弱者执言,为冤者呼喊, 不为歪的邪的折腰。”
108、 堵住笼子抓鸡——稳拿
109、 【打破醋坛子】(惯)比喻在男女情爱上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情绪。 也作“扳倒了醋缸”。
110、 搬起碾子砸磨盘——石打石(实打实)
111、 【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释义:对横行霸道的人冷眼相对。例句:曾有一个笑话,道是一个老翁有三子,临死时分付道:“你们倘有所愿,实对我说。我死后求之上帝。”一子道:“我愿官高一品。”一子道:“我愿田连万顷。”末一子道:“我无所愿,愿换大眼睛一对。” 老翁大骇道:“要此何干?”其子道:“等我撑开了大眼,看他们富的富,贵的贵。”此虽是一个笑话,正合着古人云:“长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112、 我每晚做完作业,总想看电视不想睡觉,可是到早上却起不来。妈妈说:“你呀,晚上像豺狼,早上像绵羊。”(安徽·黄山)
113、 人头上长疥疮——毛病
114、 【响鼓偏用重槌敲】(谚)响度很大的鼓,偏要用重槌敲打,才能发出更亮的响声。比喻对德才兼优的青年,更应加强教育,以造就成出类拔萃的人才。 也作响鼓还须重锤敲。 响鼓离不开重槌。
115、 立屋要有好梁柱,打仗要有好指挥。
116、 表弟爱说大话,奶奶说:“几百斤的野猪,只有一张嘴;十二只老鼠咬猫,没有一只敢近身。你光凭嘴皮子上的功夫,能干什么大事?”(湖南·冷水江)
117、 【一手托两家】同时帮助两家。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 狗》:“大嫂一手托两家,既不向着你,也不向着他。”
118、 戏台上拜天地——假夫妻
119、 【将在谋而不在勇】(谚)指将帅的作用在于谋略,而不在于单一的武勇。
120、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卖,兼指卖弄,自己卖弄或夸耀,自 我吹嘘。老王,也说:王婆。成语:自吹自擂。老舍《四世同 堂》:“你看,要是对别人,我决不会说刚才那一套话,怕人家 说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121、 姐姐是个天生爱动不爱静的人,只要听说村里有点新鲜事,不吃饭也要跑去看。为此,妈妈常数叨她:“听见打鼓上墙头,听见响器爬高楼。小女孩儿没一点稳重样儿。”(河南·西华)
122、 【有心采花无心戴指】爱好而不利用。刘绍棠《渔火》:“但 是也看得出,藏书的主人是有心采花无心戴,满橱满架的线 装、精装、平装书籍,都常年沉睡。”
123、 妈妈给我买的零食我总是一气儿吃完,爸爸说我是狗窝里放不住剩馍。妈妈说:“那还是买得太少,要是给他一卡车他肯定吃不完。”爸爸说:“那叫杠头。”(河南·郑州)
124、 【常抱的娃娃不会走】(谚)比喻对年轻人不敢大胆任用,只会妨害他们的成长。
125、 【有智妇人,胜如男子】(谚)有智慧的妇女,往往比男子还能干。指不可轻视妇女。
126、 【哈密瓜】“哈密瓜”外形金黄灿灿,肉质丰厚,芬芳诱人,香甜满口,扬名四海。新疆正好有个地方叫哈密,所以人们以为哈密瓜的故乡在哈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哈密瓜的故乡可不是哈密。哈密瓜的种植历史超过千年,它的故乡确实在新疆,但不是哈密,而是鄯善。鄯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绿水环绕,昼夜温差大,极适合甜瓜生长。鄯善瓜之所以变成哈密瓜,源于人们张冠李戴的误传。清代时,康熙皇帝封赏统治哈密的额贝都拉为哈密王。额贝都拉对清廷赐予他封号感激涕零,他亲自率领一个使团前来京城,以叩谢皇帝赐予的荣耀。出发前,特意从鄯善带了一大批鄯善甜瓜,当做送给皇帝的贡品。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那么遥远带来的瓜果自然非常珍贵,这种瓜果从来没有在京城出现过。康熙帝第一次吃鄯善甜瓜,感觉芳香扑鼻,味甘如蜜,于是赞不绝口,龙颜大悦。便问大臣:“这瓜享何贵名,产于何地?”大臣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瓜,哪里知道它的名称呢。有一个大臣灵机一动,立刻回复皇帝说:“这瓜是哈密王上贡的,就是哈密瓜了。”自此之后,鄯善甜瓜便更名改姓,变成了“哈密瓜”。
127、 【好郎没好妻,瘌痢配花枝】(谚)郎:男子。瘌痢:黄癣,长满黄癣的头,形容形象丑陋。俊美的男子娶不到娇妻,丑陋的男子偏配上美女。指男女婚配往往不相称。 也作好汉无好妻,赖汉娶娇枝。 好汉无好妻,赖汉娶仙女。
128、 阎王爷啃猪头——馋鬼
129、 妈妈买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试了试,衣袋小了点,想去商店换一件。奶奶说:“世上哪有无核的枣,一点小毛病就算了。”(湖南·浏阳)
130、 【贼偷贼,难防备】(谚)指贼熟悉贼的生活规律,偷起来很难防。也泛指同行人或知底细的人,要起了偷盗同伴的心,很难防备。
131、 【量大福大】(谚)度量大的人,福分自然就大。指度量和福分是相连的,量大容人,福分就大;度量狭窄,只能自找苦吃。 也作“有大量者,必有大福”。
132、 【上门不见土地】(惯)土地:土地爷,迷信指掌管一个小地区的神。 指有事找人,对方却不在。
133、 【到啥子站,歇啥子店】(谚)指到了什么样的站口,就住什么样的客店。比喻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随遇而安,不可偏颇固执。
134、 【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释义:比喻依靠什么,什么靠不住。例句:再加上这些年来,眼里看的、身上挨的、手上千的,“靠山山崩,靠水水流”。唉,这么一折腾,心劲没啦。
135、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释义:比喻坏人本性不会改变。也比喻本事强的人到哪里都吃香,无能的人到哪里都吃亏。“行”又作“走”。例句:冯贵堂满心欢喜,心里想:“可见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认识金子的人,漫沙荒野里会拾到金子;不认识金子的人.满地黄金走,两眼黑糊糊,我这算碰上朋友了!”
136、 草帽子端水——滴滴答答;七零八落
137、 【吊死鬼抹胭粉——臭美】(歇)讥讽人得意地显耀自己。
138、 【没有梧桐树,引不得凤凰来】(谚)凤凰: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据说只在梧桐树上栖息。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就招引不来人才。 也作没有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 家里没有梧桐树,也招不来彩凤凰。
139、 【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释义:树好结的桃也好,地好长的庄稼也好。例句:常言道:“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土地是发展农业的根本。离开了土地,农作物就失去了生长的前提。
140、 【一百个朋友嫌少,一个仇人嫌多】(谚)朋友交得越多越好,仇人最好是一个也没有。指人应广交友,不结仇。
141、 骑自行车下坡——不踩(睬)
142、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谚)哪怕只是一文钱,关键时刻缺了它,能耐再大也会被难住。指金钱是生活的必需品,应珍惜,莫浪费。 也作一文钱急死英雄汉。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143、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释义:比喻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例句: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的家也不例外,也存在着矛盾。
144、 腰要弓,蹬用劲,手抓缰,心要平。
145、 【马上】“马上”一词是形容时间很短的意思。“马上”最初的含义就是在马背上,多指征战武功,古代有马上得天下一说,并说开国皇帝是马上皇帝。 “马上”指时间短,源自元朝。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以狩猎为生,蒙古骑兵素以作战征讨勇猛、行动迅速著称,可能由于这个原因,“马上”就有了表示速度快、时间短的含义。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爷,有的马上就说了罢!”明唐顺之《请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马上差人赍文星驰付山西保定二巡抚处。”用的都是这个意思。后来,“马上”一词就被大家所接受,并转化为表示时间极短的含义了。
146、 【十步九回头】(惯)1形容难舍难分。2指被人或事物吸引而不断回头。
147、 【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歇)赵老:也说赵巧、赵果,传说是鲁班的徒弟;鲁班计划在大河上修桥,为防龙王干扰,制作两座灯台让赵呆送给龙王,赵呆把其中一座内藏夜明珠、外观漂亮的灯台藏在怀里,想私自带回家,没想到剐出龙宫,就葬身海涛之中。指人或物有去无回。
148、 【外君子而内小人】(惯)比喻外表上像个品行端正的人,实际上是个人格卑鄙的人。
149、 【冤死别告状,穷死别当当】(谚)告状:向衙门递上诉状书。当当:用实物抵押现金。指旧时衙门和当铺,是最黑暗和剥削最残酷的地方。
150、 【猫不跟狗斗,穷不跟富斗】释义:旧谓穷人不和富人作对,以免吃亏。参见“贫不与富敌,贱不与贵争”、“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例句:他觉得,自古道:“猫不跟狗斗,穷不跟富斗。”这是老人们兴下哩。
151、 【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惯)指借别人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也作“借你口中言,传我腹中事”。
152、 【开弓没有回头箭】(谚)比喻事情既然已经启动,就要一直做下去,绝不能反悔停顿。 也作“开弓难收回头箭”。难收:无法收住。
153、 【知子莫若父】(谚)莫若:没有比得上。指父亲对儿子是最了解的。
154、 【破船经不起顶头浪】经不起打击。高云览《小城春秋》: “破船经不起顶头浪,李木心上吃的那一惊,比他胸口吃的 那一拳还厉害。他挨不到三天,就咽气了。”
155、 【 去年的皇历翻不得】皇历,指农历历书。它的节气不是固 定在某月某日,一年一个样子,隔年不适用。指不能按老规 矩办事。皇,也说:黄。孙犁《风云初记》:“去年的黄历,今 年不能使了。从脚下起,就得变个样儿!”
156、 【有情人终成眷属】(惯)眷属:亲属,特指夫妻。指真心相爱的人经过一段波折,最终结成了夫妻。
157、 【原钥匙投原锁——一开就上】(歇)比喻一拍即合。
158、 【黄鳝泥鳅——差不离儿】(歇)黄鳝和泥鳅体形相似,都生活在水中泥里。指相差很有限。
159、 【人怕输理,狗怕夹尾】(谚)狗害怕了,就夹起尾巴逃走;人输了理,就和狗夹尾一样狼狈不堪。指人做事占理就理直气壮,输理就无地自容。
160、 【顶着石臼做戏——费力没讨好】见“背了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161、 隔皮猜瓜——谁知好歹
162、 【富则盛,贫则病】(谚)人有了钱,一切都会兴盛起来;人贫穷了,做任何事都不免遭遇困难。指钱财往往可以支配甚至改变人的命运。
163、 人”,哥哥说她“要风度不要温度”,妈妈说她“要俏不穿棉,冻死也不嫌”。(山东·沂水)
164、 树枝上挂团鱼一一四脚无靠
165、 【好肉里挑刺】故意找毛病。刘云若《红杏出墙记》:“往后 我做出来你瞧,可不许我明明是红,你却瞒心昧己的好肉里 挑刺。”
166、 【看得破,忍不过】释义:能把事情看透,但感情上忍受不住。例句:“看得破,忍不过。九兄,你只细细地体会我这六个字去,便晓得我心里的苦楚了!”
167、 【绵里针,肉里剌】释义:比喻外貌温和,内心刻毒。例句:我还把他当好人看成。原来知人知面不知心,那里看人去。原来是个绵里针,肉里刺的货,还不知背地在汉子表层跟前架的甚么舌儿哩(《金瓶梅词话》五一回)。
168、 鸡蛋碰石头——不堪一击:不是对手:粉身碎骨:完蛋;找死路;自不量力;自取灭亡;自找难看
169、 【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歇)天桥:北京市永定门内一个地段,旧时民间艺人常聚在那里演出。把式:靠卖艺为生的人。旧时在天桥卖艺的人常摆出表演功夫的架势,但多耍耍嘴皮子,并不动真的。指光说得好听而不实干。
170、 【有嘴说人,无嘴说自己】(惯)指光会指责别人,不说自己的不是。
171、 阎王爷抽烟——鬼火直冒
172、 【哑子漫尝黄檗味——难将苦口对人言】(歇)漫:徒然,白白地。黄檗:即黄柏,落叶乔木,树皮中医入药,味很苦。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苦楚。指心里有苦,难以对人开口。也作哑子漫尝黄柏味——难将苦口向人言。哑子漫尝黄连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173、 【不看僧面看佛面】释义:僧:和尚。佛:佛教徒信仰的对象,一般指释迦牟尼。即使不看和尚的面子,也要看佛的面子。意谓要讲情面。例句:听说那五落魄,云奶奶跟哥哥商量,要把他接来同住。她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不能让街坊邻居指咱脊梁骨,说咱不仗义。”
17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比喻办事情没有规则、标准,就不会有合于这种规则、标准的结果。特别是对人的约束,不能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约束,才能保证社会和谐运转发展前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源自战国时期《孟子》一书。《孟子·离娄上》中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是校正圆形的用具,“矩”是校正方形的工具。这句话是说,公输班(即鲁班)虽然木工技能高超,但是他不用规和矩这两种工具,也画不出方和圆的图形,做不出方形或圆形的木制品。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乎。
175、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广博。成语:博闻强识。清代 《儿女英雄传》:“慢说别的,只他幕中那几个参谋,真真是上 知天文,下知地理,深明韬略,广有计谋。”
176、 【官凭印,虎凭山,女人凭的是男子汉】(谚)指官员凭借印信,行使职权;老虎凭借山林,施展雄威;妇女依靠丈夫,才能过好日子。
177、 【会吃千顿香,乱吃一顿伤】(谚)会吃的,百顿千顿都是香的;不会吃的,只一顿就能吃坏肚子。指吃饭要节制,讲卫生,暴饮暴食会生病。
178、 【核桃里的肉——不敲不出来】(歇)比喻不施加压力不说实话。常含责骂意。也作“属核桃仁的——不敲不出来”。
179、 【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谚)浮萍: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浮萍有时还会漂流到一处,人难道分别后就没有再见面的机会?指人分别后定会重逢。
180、 【见蛇不打三分罪】(谚)比喻见到坏人坏事而不揭发,不斗争,这就是一种犯罪。
181、 【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释义:比喻当面不说人家的短处或人家忌讳的话。例句: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不犯着牵三挂四的。俗话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姑奶奶骂我,我不敢还言;这二位姑娘并没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的脸上怎么过得去?
182、 【摸到韭菜就当葱】(惯)比喻由于简单草率而错把不同的事物当成一回事。
183、 【他要我肝花,我要他肚肠】(惯)肝花:肝。比喻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184、 【 门后边耍大刀】谓背后逞能。李晓明等《平原枪声》:“老 孟大爷,这可不能门后耍大刀,要拿到当街上去耍啊。”
185、 爸爸最爱读书看报,平时连字典都能看上半天。我对爸爸说:“您又不考学,读那么认真干吗?”爸爸说:“这叫书报为良友,知识自然有;鸟以羽毛为美,人以知识为荣嘛!”(吉林·汪精)
186、 穿着靴子搔痒痒——无济于事
187、 进了美术展览馆——尽是好画(话
188、 老松树枝儿一一不怕霜
189、 地球绕着太阳转——周而复始:东方不亮西方亮
190、 某地方官不为群众办实事,却好大喜功,尽做表面文章,借媒体吹嘘自己的业绩。一位群众看后说:“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河南·安阳)
191、 【蚂蚱打喷嚏,满嘴庄稼气】指没有文化,说话土气。孙犁 《风云初记》:“就得是这样。不能像高翔他们,蚂蚱打喷嚏, 满嘴庄稼气,讲起话来,像数白花菜一样。”
192、 【仙鹤遇了蛇洞——闻风即知】(歇)仙鹤:即丹顶鹤,体羽主要为白色,常在浅滩觅食,善于捅蛇。指听到一点风声就能知道捕捉的对象在哪里。
193、 【相马以舆,相士以居】(谚)舆(yu):车。居:平素待人接物及生活表现。指相马要从它拉车的表现上判断它的耐力,相士要从他的平素为人处世上判定他的品行。
194、 【扣帽子】释义:比喻不经调查研究轻率地给人加上罪名。例句:体兰!你可别给我扣帽子!我没说瞧不起妇女。
195、 干活休息时,大家谈起了弟兄几人中,常常会有一个不争气的,并且还举了一些例子。张大爷结语似的说:“‘三斑出一鹞,三虎出一豹’,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河南·西平)
196、 看着躺在床上的大婶,满脸愁容的大叔想让在军队中服役的儿子回家一趟。大婶知道后,摇着头说:“千难万难扛在肩,不动长城一块砖。还是让他安心服役吧!”(河北·巨鹿)
197、 【一根篙竿压倒一船人】(惯)篙竿:撑船用的竹竿。比喻所说的一番话伤害了众人。
198、 【黄鼠狼在鸡窝边——不偷鸡也偷鸡】(歇)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即使不做坏事,也会被怀疑。 也作“黄鼠狼躲在鸡棚上——不吃鸡也吃鸡”。
199、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俗语比喻造什么因,得什么果。它看似一条农谚,却是一个典故,典出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九卷。说的是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有个叫柳宣教的书生考中进士,当上临安(今杭州)府尹。上任时,厅下一应人全部来参拜,唯独城南水月寺住持玉通禅师不到。柳宣教怀恨在心,决心报复他,定下一计,让一个叫红莲的绝色女子去与玉通禅师私通。玉通禅师得知上当,当晚自处圆寂。他死后,同样没有放过柳宣教,投胎柳妻,生下一女,名叫柳翠,不守妇道,干尽风流韵事。佛家认为这是玉通禅师对柳宣教的惩罚性报复,该到此为止了,便决定找个机会度玉通禅师出世。也就是说要使玉通禅师的化身——柳翠皈依佛门。所以,佛家委派法空长老点化柳翠。一天,法空长老来到柳翠门前化缘,柳翠问道:“师父,你有何本事来此化缘?”法空长老说:“贫僧没有什么本事,只会说些因果之事。”柳翠问道:“什么因果?”法空长老说道:“前为因,后为果;作者为因,受者为果。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种是因,得是果。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成?好因得好果,恶因得恶果。”一番话,说得柳翠一下子明白了。她死后,人们都说是活佛显化,很多人赶来送葬。
200、 永明哥是个杂货贩子,每次点账差不多都亏本。大婶说:“你真是二百吊钱买的棉花,一百八十吊卖了线——只赚了买卖人的名。”(山东·文登)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经典歇后语:http://www.yisoumao.com/lishijingdian/2199.html
推荐文章
09-06
1 透视卓越领导力09-05
2 跨越危机之后的欣欣向荣09-14
3 造句大全:让你的句子带你回到幽默过去的时光隧道!09-04
4 成功第3阶:自信09-05
5 金融霸权